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活力特征与规划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活力特征与规划策略

柳,倩

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16000

摘要:着眼持续发挥科学城在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枢纽作用,基于全方位提升区域活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考量,文章以绿色开放空间规划建设作为切入点,掌握活力特征分析与规划策略探讨,旨在合理布局空间要素,为科研活动高质量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科学城 ;绿色开放空间 ;活力特征 ;规划方法

前言

绿色开放空间作为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强调将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经济发展协同起来,通过优质资源联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塑造文化形态,厚植城市发展潜力,发展内生动力[1]。为更好地激活空间活力,使得绿色开放空间更好地兼容科学城等功能区,需要规划人员综合考量各类要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推动科学城绿色开发空间优势作用的有效发挥。

1.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特征分析

科学城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枢纽性平台,其空间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功能模块的构建,通过引入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活力因子,提升空间舒适度与满意度。

1.1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主要组成

经过多年探索,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的功能布局日益完善,通过规划中心区、商务办公区、文体休闲区、外围补充区,实现科学城绿色空间的有效开放,最大程度地提升空间要素应用能力,为后续科技研发、休闲娱乐等活动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以某科学城为例,着眼空间使用需求,规划团队在绿色开放空间布局中,采取了中心绿色开放空间、商务办公绿色开放空间、文体休闲绿色开放空间以及外围补充开放空间设计思路,围绕功能区职能定位,依据活力特征,对空间组成作出了优化调整[2]。例如,对于商务办公区绿色开放空间设置环节,该空间分区主要服务于特定人群,活力度分布较为集中,因此在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中,除了布设工作区之外,还设计了交流、休闲场所,满足商务办公过程中对空间的使用需求。

1.2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活力特征

根据过往经验以及研究数据,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的活力度根据空间属性的不同,活力度也有着明显差异。对绿色开放空间活力特征总结概括,对于后续空间规划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消除了科学城规划设计的盲目性。具体来看,中心区域绿色开放空间作为科学城核心区域,需要同时面性多个人群,活力度最高,研究中,利用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活动热力分析等手段,实现活力度数据的直观化呈现,便于规划人员更加全面的掌握绿色开放空间的空间特征和活力特征。以某科学城中心区绿色开放空间为例,作为核心区域,通过技术监测和数据测算,中心区开放活力度主要集中在工作日的12:30到13:30、19:00到21:00以及周末的15:00到21:00。科学城商务办公区绿色开放空间则主要服务专属人群,活力度分布较为集中,与中心区绿色开放空间活力度不同,其空间活力主要集中在工作日[3]。科学城文体休闲区绿色开放空间作为休闲、娱乐主要区域,与中心区、商务办公区有着明显差异,主要服务于公众的休闲娱乐需求,因此其空间活力度主要集中于周末等节假日,依托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设备等设施,对公众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科学城外围绿色开放空间,该空间主要以绿色景观为主,通过植被种类、数量、密度合理选择,提升生态环境等级。这种功能定位,使得整个外围绿色开放空间开放度相对较低,活力特征不够明显。

2.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规划基本方法

为最大程度地激发空间活力,赋能区域发展,科学城在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中,要遵循其固有的空间活力特征,借鉴过往规划案例,改进创新空间规划举措,合理运用优势空间要素,形成活跃度高、实用性强的绿色开放空间规划方案。

2.1形成高度连通的绿色开放空间

基于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的开放属性和活动力要求,规划团队要初步确立中心绿色开放空间、商务办公绿色开放空间等位置分布外,为提升空间开放度,规划团队设置空中连廊,这种空中通道,不仅打破了不同活动区域的隔绝状态,还能够形成趣味性强、连续性高的活动空间,提升空间活力度。

2.2实现高效多维的空间功能布局

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中,要注重点线面结合,打造立体多维的空间结构,旨在通过功能融合与协同,将不同绿色空间串联起来,形成明显的空间层次感,有效增强空间使用体验[4]。为更好地提升空间活力,实现绿色开放空间功能的多元化,规划人员可以在中小尺度内,将商务、休闲、娱乐等功能区进行叠合,通过空间功能融合,最大程度地增强空间使用效率和活力。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科学城空间布局能够有效调度生态要素、文化要素、经济要素、服务要素,形成全新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3.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规划要点

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环节,为充分释放空间活力,规划团队要梳理已有经验,把握空间规划要点,消除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盲区,增强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1实现科学城总体功能的协调性

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规划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保证空间活力,凸显区位特征,规划团队要正确处理科学城与周边道路、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之间的联系,通过与现有功能区的有效叠加,明确不同绿色开放空间的分布,打造特色鲜明的开放空间,确保中心区绿色开放空间、商务办公绿色开放空间、休闲文体绿色开放空间等功能区定位更为精准,作用发挥更为明显,适应新时期科学城运转需求。

3.2实现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比例的合理性

科学城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环节,规划人员在空间设计中,要正确把握绿色开放空间尺度与区域功能定位、服务能力的内在联系。借助科学城不同类型绿色开放空间尺寸规格调整,为功能区服务服务功效的发挥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看,规划团队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科学城街头绿地的面积控制在2平方千米以下,公园绿地面积应当控制在5平方千米,区域性公园绿地面积应当控制在20平方千米[5]。通过对绿地尺寸比例的精准控制,可以更好地兼顾科学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实现绿地与其他功能区的视觉联动、效用联动。以广州科学城为例,区域规划过程中,相关规划团队根据科学广场、商业广场、牛角岭、狮子岭、边岗岭、环山岭等中心区域以及科珠路—香山路沿线商务办公区域作为规划重点,对功能区内的绿地进行相应布局,形成了635个面积在2平方千米以内的街头绿地,主要分布在中心绿色开放区域的沿街地带;33个面积在2平方千米到5平方千米的公园绿地,打造开放性通廊;26个5平方千米以上的外围绿地。通过对空间尺寸比例有效控制,增强绿色开放空间的活力特征。

结语

科技城绿色开放空间合理规划,能够有效释放空间活力,强化总体服务效能。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在综合绿色开放空间活力特征的前提下,立足科学城功能定位,遵循已有空间规划经验,调整思路,改进方法,推动空间要素最优化应用,持续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端杰,由昀鹭.国际大都市中长期规划中的绿色开放空间发展策略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建设科技,2021(12):14-18.

[2]李梦一欣,黄琦,朱利安.德国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结构质性分析方法[J].风景园林,2022(12):12-19.

[3]屠启宇,余全明.长三角区域战略空间的内涵特征、运行逻辑与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22(4):71-77.

[4]李梦芸.科学城大科学设施空间布局研究 ——以张江科学城为例[J].城市观察,2022(3):64-76.

[5]颜佳,孙芝倩,王玉萍.基于碳中和视角的深圳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生态设计探讨[J].广东园林,20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