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系统常见故障及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8
/ 2

【摘要】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临床医学事业不断进步,当前医学专用的内窥镜结合现代技术为患者进行临床专业诊断检查,设备应用电子技术使用中操作精密,检查使用中需要反复清洗,长期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为了保证临床诊疗科学准确性需要加强管理,强化质量控制。

【关键词】内窥镜系统;常见故障;质量控制

现阶段发展中,医院内窥镜检查普遍应用,内窥镜技术在应用中逐渐精密化发展。临床使用中相关工作人员,和检修人员必须对内部客户做详细掌握,熟悉各部件的性能才能够正确使用,定期维护,有效避免设备使用故障。即便是设备使用中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有效处理。

一、内窥镜系统常见故障

(一)不能正常送气送水

分析此种故障的常见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内窥镜水平接口处密封贴出现老化磨损,也有些已经丢失。水瓶盖儿没有拧紧,导致漏气,不能满足使用中的送气量。第二,设备按钮密封圈老化或丢失,隐蔽性不足,导致送气中有水分掺杂。第三,在进行内窥镜检查后,没有及时进行清理。或者是对内窥镜进行人工清洗时,管路清洗不彻底,临床应用中,蛋白质物质出现凝固,导致内部管路堵塞。第四,内窥镜清洗过程中操作不当,没有严格按照计划,定期对内窥镜进行保养等,以上可能会导致按钮,钳道口等部位出现磨损气体逸出,使用时不能及时送气影响观察效果。

预防处理措施:内窥镜使用前提前对各接口、水瓶盖和按钮等密封圈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水瓶盖没有拧紧,需要及时处理,拧紧避免漏气。内窥镜使用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清洗,使用合适的清洗液,保证清洗彻底。手工清洗过程中必须要清洗充分,不仅进行设备清洗,还需要把残留的洗涤液全部冲掉。在对内窥镜管路进行清洗时,使用合适的清洗刷,保持平直状态,减少磨损。

(二)外皮或者管路出现破损漏气

原因分析:第一,内窥镜取出时,导致晃动与周围物质相互碰撞。第二,内窥镜在运输或者是清洗中,角度太小,金属锋利部位与外皮相互接触。第三,应用时没有戴上口罩,导致内窥镜被咬破。第四,内窥镜使用时附件过大,或者针头张开时拔出,此线都会导致管路出现漏气。

预防处理措施:内窥镜取出放入时科学操作,避免晃动和与周围相互碰撞。在运输和清洗时加大保护力度,控制好转盘角度。临床检查时,所有的患者都必须要戴口垫,避免咬损。存放时看是否被夹住,提前检查各附件状态,养成良好习惯,减少损坏。

(三)喷嘴故障

原因分析:第一内窥镜使用后床侧清洗不及时,内部残留导致堵塞。第二,清洗附件存在问题,随着清洗进入内部导致堵塞。第三,消毒前没有彻底洗净,形成蛋白质堵塞。第四,消毒镜擦拭中,方向错误,棉纱塞入喷嘴导致堵塞。第五,出现堵塞后没有按照要求处理,自行挑出或拆除导致损坏。第六,先端部位与其他硬物相互碰撞导致变形。

预防处理措施:内窥镜使用后,及时按照要求进行专业清洗,彻底清洗各部位,检查部件是否存在问题。消毒前彻底清洗,在喷嘴擦拭时控制方向,如果出现堵塞,要请专业人员处理,内窥镜拿取要小心操作避免与其他物质相互碰撞。

二、内窥镜系统质量控制有效策略

(一)加强日常集中管理

为了对内窥镜进行质量维护,医院成立专门的内窥镜中心,对医院内所有的内窥镜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有专门的日常维护人员,集中操作,避免多头管理、使用。这样使用管理前对相应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上岗前进行考核,保证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够熟练操作内窥镜设备,洗消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清理。另外,加大此方面的管理力度,制定计划定期对内窥镜设备进行测漏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二)严格按照规范使用

在内窥镜设备使用前需要在消毒柜中取出,手持操作部位然后把插头插入,操作中双手合理分配,避免内窥镜前端自由摆动和碰撞。内窥镜使用中,观察送水送气管路必须是通畅状态,各旋钮能够正常使用,各部分弯曲角度和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内。操作前对各按钮进行消毒处理,涂抹硅油后安装内窥镜,保证后续灵活应用。打开设备观看颜色和清晰度等,必要时进行平衡调整。使用过程中控制好温度,避免直角弯曲折断。在转角操作中,避免用力过猛,否则很容易在使用中出现钢丝折断。在使用止血夹等附件组织时保证夹子属于闭合状态,减少对管道的破坏。内窥镜使用后,利用专业洗衣液进行洗涤,严格按照要求清洗各个部位,提前戴好防水帽放入水中,手动清洗时,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减少对内窥镜的损害。清洗完成后,吹干各个管腔,保证各电器接点上没有水分,放置在合适温度条件下保持干燥。

(三)加强人员培训

首先需要对使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其在使用内窥镜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掌握其中的技术要领,避免日常使用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损坏。除此之外,对检修洗消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这些人员对内窥镜的内部系统构成熟悉掌握,学习专业的故障排除方法,在内窥镜出现问题时,顺利进行故障排除,及时解决问题,方便使用。此外,在使用中结合实际问题制定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把日常培训体现的个人水平与工资待遇等相互结合,使各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学习。

(四)优化管理制度

根据现实使用问题,对内窥镜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制度规定过程中,从各方面进行细化,及时发现内窥镜应用问题。其次,日常加强内窥镜检修,做好详细记录,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总结,采取适当措施处理,避免再次发生。再次,内窥镜使用中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员,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及时寻找责任人。最后,结合现代技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避免人为操作中的失误,使管理更加简洁透明。

总结

医院临床内窥镜使用较多,由此导致内窥镜可能存在多种类型的故障问题,工作人员使用过程中及时排除故障问题,熟悉掌握内部构造和结构性能,在使用时及时检查,日常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沈青松.医用内窥镜的常见故障维修及质量控制管理[J].医疗装备.2020,(20).

[2]吴义娟,陈现亮,周胜云,.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及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6).

[3]林益凯.奥林巴斯CV-290电子胃肠镜的常见故障分析和预防及维修实例[J].医疗装备.2021,(11).

通信作者:申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