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跌倒风险评估单在低视力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8
/ 2

【摘要】目的:探究眼科护理跌倒风险评估单在不同组别低视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安全管理应用。方法:收集202110~20223月我院收诊的低视力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55例和观察组58例。常规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法进行干预,使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单(Morse Fall Risk Assessment FormMorse)对观察组患者行跌倒风险评估后,行定量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各组患者跌伤发生率、跌倒发生率,对病患护理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各组病患跌倒风险评估对比,常规组总跌倒风险发生率7.27%高于观察组1.72%,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各组病患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常规组60.00%低于观察组86.20%,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使用眼科护理跌倒风险评估单在低视力病患中诊治疗效显著,其有助于降低临床低视力病患的跌倒风险,为我院视力诊治护理行业提供借鉴指导。

【关键词】安全管理;跌倒风险评估单;低视力患者;眼科护理

伴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低视力病症发病率也逐步升高。低视力作为眼科病症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多发于屈光不正性弱视、近视眼、青光眼等等病症之中,其发病因素往往和不恰当的用眼习惯以及生活、工作压力有关[1]。迄今为止科学上还未有系统地控制低视力病症发病率的有效手段,现有防治手段往往是从生活作息以及合理安排防护入手。跌倒风险评估单是现阶段优化低视力病患跌倒状况较为有效的评估方式,患者通过主动配合入院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遏制跌倒状况的进一步发生,将跌倒状况控制在一个程度之内,并配合后续的护理内容恢复身体机能。轻微者可以达到改善的评估目的。本文章有鉴于上述研究背景,基于我院低视力病患配合评估的基础上,使用跌倒风险评估单对低视力病患进行护理应用,以期为我国眼科病症评估提供指导,现撰写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2110~20223月我院收诊的低视力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55例和观察组58例。常规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单配合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常规组男27例,女28例,BMI指数(20.36±3.12kg;观察组男30例,女28例,BMI指数(21.03±2.15kg。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均衡可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如下方表1示。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经会批准,均经过病患及家属同意。

1 各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

一般资料

性别(例)

BMI体质量指数(kg

男(例)

女(例)

常规组

27

28

20.36±3.12

观察组

30

28

21.03±2.15

x2



16.21

P



0.97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低视力康复临床指南(2021)》[2]中对低视力病症的诊断标准,患者视力区间为0.1—0.3之间。

排除标准:低视力合并肺功能不全者;低视力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患有遗传性代谢病症者;低视力合并精神不健全者。

1.2 护理干预方式 常规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方法,实时监测常规组病患的视力数值,在治疗期间对病患进行营养支持,遵医嘱对病患进行用药。具体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法步骤如下:对常规组病患定期用药,于入组后使用我科视力表定期进行视力检测,并由医护人员统一行登记处理。除此之外还需定期矫正病患的坐姿、站姿,以防止其他并发症症状出现。

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法,具体护理干预步骤如下:要对病患家属进行集中健康护理指导,将低视力病症的危害、发生因素以及预后护理不良措施进行传授,由于低视力病患视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负担较为严重,故而务必要在院方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之下对病患进行恢复和提升。

1.3 观察指标

1.3.1 跌倒风险评估 使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单对各组病患的跌伤发生率、跌倒发生率进行评估,Morse跌倒风险评估单由级别、级别、级别三个级别组成,级别对应0-5次跌倒次数发生,未出现跌伤状况;级别对应6-10次跌倒次数发生,出现轻微跌伤状况;级别对应≥11次跌倒次数发生,出现中重度跌伤状况,级别越高则危害性越大。统计各组病患不同的跌伤程度、跌倒次数并计算跌伤发生率、跌倒发生率,医护人员行分别记录,在分析完毕后将样本封存于病患档案中。

1.3.2 护理总满意度 使用我院统一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调查量表于整个诊治期结束后进行总满意度调研。调查量表评分如下:100~79分为非常满意;78~59分为满意;58~1分为不满意。患者根据自身机体状况以及医院护理服务程度进行打分,我院医护人员进行登记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pacer.gif)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表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各组病患跌倒风险评估对比

各组病患跌倒风险评估对比,常规组总跌倒风险发生率7.27%高于观察组1.72%,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下方表2示。

2 各组病患跌倒风险评估比较[n(%)]

组别

例数

跌伤发生率

跌倒发生率

总跌倒风险发生率

常规组

55

11.81

35.45

47.27

观察组

58

00.00

11.72

11.72

x2




19.30

P




0.01

2.2 各组病患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各组病患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常规组60.00%低于观察组86.20%,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下方表3示。

3 各组病患护理总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常规组

55

2138.18

1221.81

2240.00

3360.00

观察组

58

3967.24

1118.96

813.79

5086.20

x2





5.11

P





0.01

3讨论

跌倒风险评估单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评估模式,已然在我国临床医学中应用开来。跌倒风险评估单顾名思义,即是通过对病患跌倒风险进行评估,以便于统计不同病症中出现跌倒症状的发生率,在眼科病症中更具评估价值[3-6]。现当下低视力的发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病患通过科学用药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改善低视力症状。跌倒状况在低视力病患中时常发生,由于病患视力低下、视物模糊,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跌倒状况不在少数,其带给病患的困扰较大,跌倒状况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病患的生命。

现有部分低视力患者在自我控制病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规范控制过程,一旦控制不当则较易出现病情加重等状况。迄今为止对低视力有效的根治方法尚未明了,故而务必要通过完善地跌倒安全管理、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及适当的风险评估进行病情控制,而眼科护理跌倒风险评估单可以满足这一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勇,肖阳,张白雪.风险评估对改善低视力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效果研究[J].中国病案,2020,21(08):104-107.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2008200项目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中国低视力康复临床指南(2021[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1,23(03):161-170.

[3]李敏,向琴.基于知信行模式设计的跌倒风险评估单在眼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92-94.

[4]林建英.眼科护理跌倒风险评估单在低视力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1):180-182,186.

[5]张有花.眼科护理风险评估单在低视力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0).

[6]罗菲.眼科护理风险评估单在低视力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