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8
/ 2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胸痛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研究对象选取该时间段内本急诊接收的胸痛患者76例,通过电脑随机抽样方法予以分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常规组(n=38),(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n=38)。对比2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36例(97.29%),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而且能够使患者救治效果提升,值得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胸痛;抢救效果

急诊室是医院比较重要的一个部门,主要集中病情危重患者,患者疾病类型多种多样,比较复杂,不但对医师和护理人员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科室所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1]。胸痛属于急诊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比如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均是胸痛,这种疾病往往发病危急,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随时带来威胁[2]。为此,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急诊胸痛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抢救效果的影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研究对象选取该时间段内本急诊接收的胸痛患者76例,通过电脑随机抽样方法予以分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常规组(n=38),(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n=38)。纳入标准:

①对本次研究方案知晓并且签署同意书者;②符合急诊胸痛患者临床诊断标准;③病例资料完整者;④患者认知功能、交流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疾病者;②资料不全者;③合并心、肝、肾疾病者;④无法积极配合者。常规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51岁-72岁,均值(63.16±1.34)岁;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2岁-73岁,均值(64.18±1.36)岁。2组急诊胸痛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距(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急诊护理方法。具体:给予患者分诊,尽快安排患者手术,给予患者监测心电、吸氧、化验、静脉输液等抢救护理流程。

1.2.2研究组

急诊护理流程。具体:(1)事前准备:给予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对其进行急救模拟训练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制定有关应急流程、风险预防制度等。(2)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采集,询问其既往病史,对患者面色、体位、神志等进行检查,对患者双肺进观察,检查是否有啰音情况。(3)急救:结合患者疾病类型给予不同的急救护理干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持其卧床休息,进行吸氧、遵医嘱用药等措施;急性夹层动脉瘤患者给予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1)对比2组患者抢救过程各个指标。内容包括: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2)对比组间患者抢救效果。判断标准:显效:患者呼吸困难、头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出虚汗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呼吸困难、头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出虚汗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以上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整理

本次数据分析应用SPSS26.0统计学,计量资料选择(spacer.gif±s)表示,执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执行x2检验。如果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对比2组患者抢救过程各个指标

研究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2组患者抢救过程各个指标对比(spacer.gif±s)

组别

急诊停留时间

(min)

急救时间(min)

开始治疗时间(min)

住院时间(d)

研究组(n=38)

93.25±3.18

13.33±3.18

26.64±3.23

9.54±2.76

常规组(n=38)

81.47±3.59

15.22±3.34

28.55±3.42

12.68±3.34

t

16.6593

4.280

3.663

6.68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对比组间患者抢救效果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37例(97.36%),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比对组间患者抢救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8

20(52.63)

17(44.73)

1(2.63)

37(97.36)

常规组

38

14(36.84)

18(47.36)

6(15.78)

32(84.21)

X2





5.020

P





0.022

3讨论

急诊属于医院危急重症的部门,胸痛症状在急诊科比较常见,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管状动脉综合症疾病等,不同疾病患者的表现也不同,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发展比较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极易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3]。为此,采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能够使患者救治率提升,降低死亡率。急诊护理流程包括,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急救模拟训练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制定有关应急流程、风险预防制度等;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采集,询问其既往病史,对患者双肺进观察,检查是否有啰音情况。结合患者疾病类型给予不同的急救护理干预。本次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36例(97.29%),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提示,采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可以减少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急诊胸痛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不仅能够使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而且能够提升救治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钱桃.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1):173-175.

[2]胡慧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0):186-187.

[3]檀丽,梁添玉.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和心理情绪改善的评价[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0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