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创新管理人才建设 优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环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加强科技创新管理人才建设 优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环境

张雪艳,李燕芳

鹤壁市继续工程教育协会 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才作为科技的载体,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对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规模结构、创新能力、国际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确保人才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和活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人才的对口性与可塑性;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人才合作新生态。论文就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优化高质量发展人才环境的措施进行研究,为实现人才引领驱动提供支持。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引言

现阶段,国家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想把风险挑战转化为机遇,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现有的科技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科技投入、日益复杂的创新活动和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加强科技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既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面临新形势的需要,又是构建新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构建有效路径,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潜力,释放科技创新人才活力,为实现“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和2035 年远景目标提供高水平创新人才支撑。

1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确保人才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人才工作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意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科技创新人才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一是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党对国家科技事业的战略谋划与统筹引领功能,确保人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党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用科学真理和实践真知守好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坚定政治立场、扩大人才队伍和凝聚人心所向的有机统一。二是把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发展事业必须贯彻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三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开放、公正、自由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氛围,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免责机制,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风尚。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发展的创新重任,坚守科技伦理,鉴定创新自信,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2创新体制机制,服务人才培养

深化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吉大理念。学校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为支撑,强化问题导向的人才培养,推进科教与产教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三化”教室与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创新研究能力与攻坚克难能力,现已形成了文理并重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农互促、工文渗透、医工融合”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3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和活力

新时代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与其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力量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一是进一步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在重点科研领域实施项目、资金、人才一体化战略,发挥科技创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竞争优势。二是完善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项目监测考核和绩效评估,根据科研成果实行差异化激励,加快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对创新具有中长期激励作用的机制,充分发挥科技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对科技人才的价值导向和功能指挥作用,逐步向科技创新的实际靠拢。推动试点“谁用谁评”机制,允许高校自主评审、自主发证,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人才的交换与流动,增加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实践机会。三是围绕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重点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布局“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聚焦关乎国家安全、易被“卡脖子”的领域,专注于国家重大基础与核心能力领域,重视“精准化”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顶尖人才,将资源集聚在刀刃上。

4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人才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商业化,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管理的作用是为技术找市场,组织企业内部的科研,快速实现技术创新和知识运用,改进产品,占领市场。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人才需要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方面的知识成为科技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

5加速培育科技创新领域标准化人才

人才是国家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当前,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集聚一大批优秀人才,占领人才高地,更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人才是构筑强国梦的最小基本单位。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加速培育科技创新领域标准化人才,建立强大的成体系的人才队伍,是助力城市社会发展,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6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人才合作新生态

中国经济转向质量主导、内涵发展模式,对“高精尖缺”人才合作提出新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推动实现人才管理服务国际化。顺应国际科技人才流动趋势,借鉴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一体化人才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尊重和保障国际人才合法权益。二是发挥市场主导引才的作用,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科技人才合作新生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人才合作交流工作布局,充分发挥海外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办法实现海外人才引进,建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三是加强“高精尖缺”人才交流合作,实现高端人才引领。探索符合国际一流标准的人才开放政策,加大对建立国际人才基金会、国际人才合作项目等合作方式的经费投入,拓宽尖端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用好渠道,逐步实现国际人才合作效能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对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核心课程建设,注重科教融合牵引,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完善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凝炼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思想和模式,培养更多热爱国家、热爱专业、热爱吉大并有家国情怀、学科情怀、吉大情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第一原则,深入推进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和活力,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卜晓勇,徐飞.试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3(2):16-18+4.

[2]韩晶,晏绍庆,康俊生.上海科技管理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标准科学,2017(6):38-41.

[3]李治平.构建全国标准化科技创新体系[J].中国标准化,2016(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