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补液盐Ⅲ对小儿发热患儿CRP、PCT水平的调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口服补液盐Ⅲ对小儿发热患儿CRP、PCT水平的调节分析

梁赛今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邮编:350015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补液盐Ⅲ对小儿发热患儿CRP、PCT水平的调节情况。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年3月到2022年9月本院收治小儿发热患儿90例,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7%(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IL6、IL8、CRP、PCT较于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上述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补液盐Ⅲ可调节小儿发热患儿CRP、PCT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进一步缩短病程。

【关键词】口服补液盐Ⅲ;小儿发热患儿;CRP;PCT;调节情况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多数由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手脚冰凉,皮肤、指甲苍白等[1]。随着高热反复发作使得患儿液体快速流失,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有研究表明,口服补液盐Ⅲ可以及时补充患儿机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能够维持电解质之间的平衡,抑制脱水造成的代谢性影响,进一步恢复患儿的体力[2-3]。基于此,本文择取2022年3月到2022年9月本院收治小儿发热患儿90例,观察对其口服补液盐Ⅲ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年3月到2022年9月本院收治小儿发热患儿90例,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20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3.57±1.39)岁,病程1-12h,平均病程(6.05±1.35)h;观察组男患儿23例,女患儿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3.91±1.65)岁,病程2-15h,平均病程(7.37±1.91)h,经对比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未见明显差异性,可比性强,P>0.05。纳入标准:存在发热、抽筋、打冷战等表现;经常规检查明确为发热患儿;认知、智力功能良好。排除标准:合并其它免疫系统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对本次药物存在过敏史。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评估患儿体温,患儿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况良好,无不适的感觉,可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可采取泰诺林治疗,剂量为:年龄1-3岁,1次用量1-2ml。4-6岁,2-3ml,7-9岁,3ml-4ml,10-12岁,4ml-5ml。每隔4-6个小时重复给药1次,24小时不能超过4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口服补液盐Ⅲ治疗,将一袋口服补液盐III打开,一次性倒入随包装配送的量杯中,加入250mL温开水搅拌均匀给予患儿服用,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3天。

1.3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儿治疗优良率,治疗后发热、抽筋、打冷战等表现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为优;治疗后发热、抽筋、打冷战等表现有所好转,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为良;治疗后发热、抽筋、打冷战、体温等无显著变化为差。(2)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3)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水平,包括IL6、IL8、CRP、PCT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获取所有数据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录入、处理和统计,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n(%)]与计量资料(±s) 统计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当P<0.05时,提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2组患儿治疗优良率

   观察组患儿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7%(P<0.05)。见表1.

表1比较2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例/%)

组别

治疗优良率

对照组(n=45)

12(26.66)

23(51.11)

10(22.22)

35(77.77)

观察组(n=45)

16(35.55)

26(57.77)

3(6.66)

42(93.33)

2.2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d

组别

发热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啰音消失时间

喘憋消失时间

对照组(n=45)

4.56±0.81

6.30±1.33

6.31±1.23

6.17±1.61

观察组(n=45)

2.62±0.77

5.51±1.07

4.26±0.91

5.81±1.70

2.3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水平

   2组患儿治疗后IL6、IL8、CRP、PCT较于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上述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水平(

组别

 IL6(ng.L-1

IL8(ng.L-1

CRP(mg.L-1

PCT(ng.mL-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5)

45.31±7.15

37.51±5.21

16.38±3.07

13.65±2.13

15.46±4.12

9.65±2.21

21.29±5.15

15.72±3.30

观察组(n=45)

46.28±6.17 

28.96±3.23

16.42±3.10

8.93±2.21

15.50±4.19

5.99±1.23

21.26±5.17

7.05±2.23

  1. 讨论

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其由感觉外邪或脏器功能障碍引起体温异常升高[4-5]。临床上,许多急性传染病往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应注意防止延误治疗。口服补液盐III是一种低渗性的药物,可以调节肠道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具有抗缺氧、抗酸、抗炎、增加内脏血流灌注的作用[6-7]。本研究显示:2组患儿治疗后IL6、IL8、CRP、PCT较于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上述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口服补液盐Ⅲ可降低小儿发热患儿CRP、PCT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口服补液盐Ⅲ可调节小儿发热患儿CRP、PCT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进一步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何炽勇,邓杰,钟美雄. 基于序贯给药模式下羚羊角颗粒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对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5):57-59.

[2]王诗敏,纪一伦,孙素静.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结合常规方案对急性支气管炎并发热患儿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1,45(11):1775-1776.

[3]文艳. 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1):131-133.

[4]林瑞峰,曾彩娇,白婷,等. 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对患儿发热、咳嗽、咽部充血症状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2):1469-1471.

[5]马丽娜. 小儿热速清颗粒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退热效果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3):37.

[6]朱汉平,王鹏,徐子君,等. 喻清和治疗岭南地区小儿外感发热用药经验的数据挖掘[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2):470-474.

[7]顾真海,张曼. 258例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临床特征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23,36(1):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