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探讨

王玲玲

湖南省邵东市人民医院 邵阳 422000

摘要:为实现妇幼保健信息获取与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进而将孕产妇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并提供给区域平台内信息共享的方便条件,需要制定一套功能强大且完善的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文章从系统架构与系统功能两个角度,分析了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点,并探讨了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将高危产妇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并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计要点;应用效果

引言:作为当下重点建设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类型,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可起到对妇女与儿童相关健康个案信息及时收集与管理的重要作用,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进行集中信息分析与制定相应制度的主要信息来源。当下,已经有诸多信息公司开发出了对应的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信息的收集变得更为容易,后期的调取、转移等流程更为简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管理质量,也为实现对妇幼保健工作的有效监管提供了对应的信息支持。

1 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1.1系统架构

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采取了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后台采取的为SQL数据库,建立了与超声影像系统、LIS、HIS等系统之间的连接,可用于对患者基本信息、检查结果以及核验等数据信息的获取。基于相应的平台数据集标准与接口规范,可在连接数据交换总线后,实现相应数据的自动化下载与上传(需要具有一定权限)。

1.2系统功能

第一是孕期的保健信息管理。此系统包含了孕期的所有保健业务,例如登记孕妇信息、记录初次检查时间、产妇产前检查结果记录、对高危产妇的信息管理、产前疾病的筛查、报表管理以及信息查询等。基于此系统可打造出一套完善的孕妇系统管理档案,可实现对孕妇生产全程的动态管理,该系统功能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建立入院信息。可使用二代身份证、就诊卡等,填入孕妇的月经史、孕产史、家族史、一般情况等;初次检查。对产妇的检查信息的录入,例如妇科、产科检查、辅助功能检查、疾病诊断以及相应情况的处理方法等,方便对高危产妇进行自定识别,并对其预约复诊登记的流程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复诊。也就是每次需要对孕妇产前信息进行录入,并进行预约登记[1];高危管理。对于高危产妇应建立专门的档案,用于对高危因素进行筛查与登记,包括一系列高危结案的相关信息,从而确保医疗保健机构可对服务对象进行持续的情况跟踪管理,并为产妇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条件[2];产前筛查。主要工作内容为对孕妇基本信息、产前诊断信息进行分析,筛查相应疾病;信息查询。依托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可提供模糊查询功能,例如只需要输入孕妇姓名与就诊卡编号,即可查阅孕妇过往保健信息,方便在了解后展开对基本情况的具体分析,可将诊断可靠性大幅提升,同时也将信息查阅效率予以提高,方便了日常的信息管理;报表管理主要基于现有的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可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收集相应保健信息,包括对业务信息的自动化分类与汇总,并对计算机应用网络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子系统的数据汇总工作[3]。此外,可生成国家需求的各类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将统计数据精准性予以提升。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信息支持下,统计流程更为简单,且可根据需要将报表导出或打印为表格,进而将数据统计的工作量予以减少;

第二是住院分娩信息管理。此类子系统可对产妇分娩信息进行记录,包括分娩过程、新生儿情况、登记信息核对、产后诊断与观察、出生缺陷监测等信息,具体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住院登记。可将孕产妇的出入院情况进行记录,并从相应管理系统中对孕产妇数据予以读取;分娩登记。主要用于对孕产妇分娩全程情况的记录,包括后续新生儿基本信息、产后的诊断内容、高危判断,具有多胎婴儿进行记录的功能,可根据需要对分娩记录单进行打印[4];孕产妇死亡报告的管理。对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死亡评审、个案调查等,是将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机制予以完善的关键内容。死亡报告卡中应记录产妇的基本信息、获取的医疗保健服务、具体死亡原因等。而个案调查则应包含孕期、产后的保健状况以及采取的抢救措施等;出生缺陷监测。该功能可对出生缺陷的婴儿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包括缺陷婴儿生存情况的记录,可对此类监测管理机制予以进一步完善,并支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的登记卡打印;报表功能可提供的报表种类多达十余种,可将数据自动转化为表格,进而将统计工作量予以减少,进行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第三是出生证管理与打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儿童《出生医学证明》的领用与发放;

第四是产后信息管理。管理期限为产后42天,并可对跟踪报告进行打印;

第五是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管理。针对五岁以下死亡儿童的信息可进行记录与管理,进而将儿童死亡报告机制予以完善。

2 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2.1优化工作流程

    在信息系统建立期间,对妇产科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对业务流程、逻辑关系以及统计途径进行了整理。从优化完成后的情况来看,该系统的使用帮助建立了孕产妇档案、预约、高危管理以及对分娩全流程的管理。而对于门诊医生来说,同样实现了将孕产妇病历进行电子化转换,使得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更为简单,获取的信息同样可保证全面性。

2.2提高高危产妇管理质量

    作为妇幼卫生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孕产妇系统可通过对高危产妇的全程信息管理,将产妇死亡率进一步降低。由于高危产妇的信息管理包含了疾病筛查、诊治、随访等一系列行为信息,因此流程较为繁琐,仅仅基于手工业务难以确保信息准确性[5]。而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则能够对高危产妇进行自动化筛查与评分,建立相应的专题档案。而对于未能确保复诊及时性的高危产妇,则会自动对医生发出提醒,为后续医护人员的情况追踪提供方便条件。而对于3次追踪均无法到位的情况,则系统将会形成登记表,提醒产妇所在区域的服务中心进行孕产妇协助追踪。

2.3规范孕产妇管理流程

    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可对孕产的所有数据进行系统管理,建立完整信息档案,并自动上传至数据库进行信息共享[6]。如此,即可解决以往信息不同步的问题,并方便对产妇的妊娠期间身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确保高危产妇识别的及时性。同时,可基于个案管理将医疗风险予以减少,进而将孕妇死亡率予以降低。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妇幼管理系统,可为妇幼卫生工作的科学化与制度化的顺利展开提供支持条件。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保证了信息获取与使用的及时性与精准性,为进一步完善卫生信息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英,林虹艳,曾月妮,田丹虹.妇幼信息管理对于母婴健康管理的作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8):159-161.

[2]夏天爽,蒋益萍,韩婷,贾敏,冯坤苗,辛海量.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军事本草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8):39-41.

[3]张娣,武明辉.孕产期保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1,18(02):235-239.

[4]晋其云,肖冬焱,蒋智钢.儿童生长发育信息管理软件设计与实践[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1(04):22-25.

[5]许磊,王蒂,孙恩.卫生保健管理在0~3岁托育服务中的实践与思考:以浦东新区为例[J].教育生物学杂志,2021,9(02):148-151+159.

[6]侯明.浅析妇幼保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9):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