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试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王曙光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承德 068450

摘要:近些年,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给农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其中在农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我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在当前的时代,国家对农作物产量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情况来看,利率不断提升的主要是商业化土地利用面积,受到这一因素影响,开始逐步减少了农作物种植面,此时有必要深入的分析、探讨农作物栽植技术、农作物高产方面面临的各种影响因素。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技术;高产影响因素

在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得到逐步研发,而众多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程度提高了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相应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如较高的自然灾害爆发率、日益减少的农业从业人员等,极大程度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稳定性。面对以上情况,必须要基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的应用,侧重于农民收益的提升和更多高产栽植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保证农作物高产目标的良好达成。

一、常见的农作物高产栽植技术

1.种子优化技术:通过选择高产优质的种子,实现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提高产量的目的。

2.肥料技术:根据各作物的生长周期、土壤酸碱度、土壤性状等特点进行合理施肥,以达到高效利用肥料、提高产量的目的。

3.病虫害防治技术: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虫害性的品种,采用生物防治、合理的喷洒农药等措施,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4.灌溉技术:合理的灌溉方法和水量可以保证农作物在生长季节中得到必要的水分供应,从而获得更好的生长和发展条件。

5.双季作技术:通过冬季蔬菜覆盖和池塘潮滩菜栽培等手段,实现一年内双季作,提高地块的利用率和产量。

二、农作物高产影响因素

(一)播种时期的影响

播种时期对农作物高产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产周期与播期的匹配: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需要不同的气温和光照条件,若时期不当,可能造成气温和光照条件不足,或者无法发挥最优的生产周期。2.生长速度:播种时期的选择直接影响作物生长速度与生长周期[1]。适当选择在温度、湿度和日照等理想的生长条件下播种和育苗,可以更快地掌控农作物的生长速度。3.量和质的关系:如果过早或过晚播种,可能会使作物产量规模偏小或单产低,误点收获或过去收获形成严重后果等,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

(二)种植密度的影响

种植密度给农作物高产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作物生长状况。适当提高植密度会加强作物生长竞争,形成株形粗壮,能够抵御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好地形成作物的生长。不过,若种植密度过高,会造成植株间互相竞争,适反而不利作物健康发展。其次,作物机械收割。适合机械手段收割的作物,需要种植比较规范且株距相同的密度。最后,土地利用效率。地盘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若种植密度适当,农民可以利用土地效率,提高作物的产量。若密度不合适,则会影响整个种植环境的运作。

(三)耕地管理的影响

耕地管理得当与否,也会给农作物高产目标的实现带来影响。第一,合理施肥。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合理施肥有助于增加积存作物,使其更加生长茂盛,更具弹性,更易于抵抗外部环境的影响[2]。第二,土地松散。耕地管理中,地面松散能够提供空气、水和养分;同时提高土层含水量,加快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加强根系的发展,从而提高作物的出产。第三,动植物的调整。作物生长期间,还可以通过调整其他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动植物,预防病虫害等破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三、农作物高产影响因素的防控措施

(一)选择适宜播种时期

选择适宜播种时期是农作物高产的基础和关键,只有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才能提供更好的气候和生长环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和足够的生长时间,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性和耐性。正确选择播种时期,还可以加速工作进度和防止失收,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提高农民经济收益。1.根据气象数据来选择播种时期,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相关指标,避开雨季,选择适宜温度和光照的时期进行播种。2.根据前期播种经验,结合土壤湿度、土质等环境条件进行选择。3.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

(二)定量优化种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和农业社会效益,而且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农民贫困。优化种植密度,可以使作物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加速生长,形成较大单株树冠面积,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量,繁殖作物数量,保证品种良种比例,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和总产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经济效益[3]。优化种植密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生长周期、生长环境需求、土地类型和地形等因素,确定一个适宜的、可行的、具有可观效果的植株密度范围。2.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营养状态、栽培措施、以及作物间的互相影响,选择合适的植株密度。3.根据实地测定植株间距来计算种植密度,确保种植密度在合理范围内,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三)应科学管理好耕地

科学管理耕地是确保农作物高产的前提条件,耕地管理主要包括肥料、水分、灌溉、病虫害防护和杂草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对于保证生产稳定和提高农作物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化耕地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的人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并能够充分利用土壤的资源,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维护耕地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持续性,从而实现农作物高产和可持续发展[4]。耕地管理中,要确定合适的施肥量,并根据作物生长期进行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应根据耕地土质及作物生长情况,结合不同耕种措施开展整地处理;要选用合适的肥料种类,合理施肥、定期深松土,掌握耕作好节奏,保证土地百分百利用;要积极开展耕作环境保护工作,遵守作物生长和发展的规律,做好对作物农药的合理施用和安全管理;也要提高对前沿技术的认识和使用,不断创新,加强科学技术研发,开展人才培训,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高产栽植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四、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广并应用农作物高产栽植技术

1.与现代科技的加密结合: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进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未来农作物的高产栽植技术需要与科技相结合,适应更为复杂、更多变的农业生产环境。

2.加强科学技术研发:组织农业技术力量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改进并发展高产栽植技术,推出新的科技成果,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

3.开展人才培训和技能提高: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让他们更好地掌握高产栽植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4.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高产栽植技术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大规模、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并推进高产栽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结束语

农作物高产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意义重大,需要引起重视,要结合高产栽植技术和影响因素,不断探索农作物高产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袁九照.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J].农民致富之友,2021(9):27.

[2]董世界.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J].黑龙江粮食,2021(9):87-88.

[3]李国春.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3):62-63.

[4]李洪锋.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探析[J].种子科技,2021,39(1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