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产管理工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科研生产管理工作探究

彭昭勇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贵州550009

摘要:科研管理是科研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全过程、系统性的工作,一般由内设专职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内容包括科技规划、政策解读与执行落实、组织部署、项目管理、成果推广转化等。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模式。下面本文就科研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工作;

1 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现状

1.1 没有很好的科研环境

首先,科研单位不具备良好的科研平台和设备,可供支配的科研人员很少,科研团队不固定,对一些需要设备或人手的科研项目望而却步。其次,有的科研单位如技术人员、行政技术人员等,从事的工作大多与专业并不相同,原来研究期间的科研项目一旦结题,或是研究成果被整理发表后,短期内难以持续进行科研生产工作。再次,单位的一些技术人员没有合适的科研时间,即使有时空闲一点,也会因一些突发事务,无法静下心来系统地进行科研工作。

1.2 科研与工作相辅相成的理念不足

首先,有的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工作不积极,有的则只顾埋头干活,机械地工作,缺少对工作改进方法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有效思考,而这些积极工作产生的思考,往往就是科研工作的灵感所在。其次,现代的单位员工管理评价体系中,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与科研成果一样重要,甚至比科研成果更加重要。但有的单位技术人员为了职称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评职称上,而忽视了工作。殊不知工作才是科研单位技术人员的根本,脱离了工作的科研,犹如无根之树,或是会让领导觉得占用工作的时间和资源。最后,有的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工作和科研都很积极,但两者不是一个方向,久而久之,两者不能相互促进,一加一小于二。

1.3 缺乏优秀的科研方法

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受时间或工作环境的影响,很难静下心来研究较多高水平文献,这大大制约了其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他们有时看几篇文献就开始从事科研工作,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没有真正地理解,时而觉得信手拈来,时而又望而却步。其次,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与研究对象交流得较少,往往根据自身经验或印象进行研究。科研追求科学和严谨的方法,某个事情主观上认为可能是这样的,但经过调查研究,结果往往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再次,科研单位技术人员缺少开阔的科研视野,在科研时时常局限于自己和部门的工作,和相关部门协同完成的较少,和其他学科交叉的较少,这样很难产生创新的想法。

2 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的发展路径

2.1 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和地方科技最新政策,不断完善内部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有关横向项目、重点实验室、合作课题等管理办法,有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同时加强制度宣贯,通过强化培训等方式,使科研人员进一步明晰政策内容、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强化经费管理,尤其是进一步规范外拨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知识产权、科研生产、保密等权属相关利益。同时,强化专项经费管理,明确各方责权,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探索面向结果的绩效考核体系。

2.2 积极交流

科研工作就像盖房子一样,最重要的是要把基础打牢,即把选题、方法弄正确。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在科研的初期,一定要虚心、积极地向专业人士请教。对于申报课题和专利来说,单位科研处的同事往往更具经验,向其交流学习,可以选择适合申报的课题和专利的类型,提前积累成果,且不会错过申报的时间。在文稿框架搭好后或初稿形成后,宜与他们再次交流讨论,避免文稿成形后,被推翻或需要大改。同时,可以建议举办适合科研单位技术人员的科研方面的讲座。

2.3 强化专有平台建设

(1)充分发挥专有平台的积极作用,以现有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平台为桥梁,加强政策动态、行业科技资讯等信息发布,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有效对接企业需求,推进科技交流合作。 同时,依托“省技术转移机构”、“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等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平台配置、强化平台功能,提高成果转化率。

(2)提升平台实效,总结现有科技平台建设情况,全方位梳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形成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为其他院所提供经验借鉴。

2.4 树立正确的科研认知

首先,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须明白科研成果是面向国内甚至国内外的,而不只是面向单位内的,所以课题和论文等的选题一定要具有广度和前瞻性。可以去调研省内或国内其他单位的情况,而不能只对自己或部门的普通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如果自己或部门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杰出成绩,有值得向省或全国推介的做法和经验时,可以作为课题或论文的素材。其次,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科研工作的目的是解决理论或应用层面的问题,特别是当下热点的问题,完成课题或论文等只是科研的一种考核形式,所以科研工作应实实在在地围绕一些问题展开,以切实地解决问题为主,而不是空谈甚至抱怨。再次,科研工作鼓励创新,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实际适当创新。一个胡乱创新、胡乱套用新词的科研成果,比起一个普普通通的科研成果,更容易被专业人士否定。最后,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需要踏实地从事科研工作,需要意识到科研工作要有一定的钻研精神。有的单位技术人员在写课题申报书、论文时草草应对,看似节省了时间、走了捷径,但是在后期费时费力,得不偿失,不如每一次都踏踏实实地进行,踏踏实实地积累。

2.5 促进研发管理人才“双优”

(1)加强科技创新孵化团队建设,通过专业评审和经费支持,积极培育创新团队。引导创新团队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依托现有平台和专业建设,积极开展科研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和锻炼,及时调整培训需求和方向,使培训内容更接地气,让参加人员真正有收获。同时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选派科技骨干深入地方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服务,结合科研绩效评估体系进行考评,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机制,及时总结提升。

2.6 掌握优秀的科研方法

首先,要想完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选题非常重要。在创新性、理论深度、内容广度等方面都有覆盖的选题,肯定是一个好的选题;如果不能都做到,也宜在某一方面多下功夫。比如笔者有篇分析单位学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在选题和搭建文章框架时,觉得创新性和深度并不算特别好,于是分析了国内当时所有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各类参数,统计了极大量的参数,最后整理成一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以及一个资助课题。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和走访交流,往往会使技术人员的想法更具前瞻性和深度。要不断深化、细化,学科内特别是单位教育管理学科内的很多内容已经被研究得十分透彻,再去深挖创新,有一定难度,但是这些内容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联系是一大片未开垦的土地,值得去深耕细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单位技术管理人员主要由从事科研生产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人员构成,对单位人财物等具有一定的支配权,是科研单位研究稳步发展的保障。基于这一特征,科研单位技术人员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对其科研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主要对科研单位技术人员科研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具有较高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强,谷新梅.基于科研单位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11):146-148.

[2]梁秀玲,唐艳.基于科研生产单位技术人员发表技术期刊的立足之本研究[J].广西园艺,2016(06):122-123.

[3]曾祥秀.科研生产单位技术类期刊的现状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