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

李新艳

满洲里第五小学  021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升。当前社会环境中优秀人才与道德楷模众多,但亦不乏道德滑坡人士。少先队作为人们少年儿童时期党政思想培育的组织,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辅导员及管理人员应做好当前工作的审视与革新的探索,保证优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此类问题制定了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优化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少先队;工作;探索;研究

少先队不仅是引导我国少年儿认识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组织,还是支持社会发展党政人才的预备培养队。在其运转的实际工作中,尚存在些许问题。少先队辅导员及相关教育管理者应加强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积极探索其产生原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此保证少先队员参与各项活动及学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本文对新时期少先队工作进行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少先队员行为规范指导的缺乏

通过长期的教育及培养观察,不难发现当前少先队员在生活中缺乏与自身身份相符的思考模式及行为。在整体少先队工作中,尽管辅导员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向队员渗透了诸多少先队员应持有的思想,其中包含“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思想理念;但在自身及身边人面临困境时,少先队员出于年龄特性更多会想到向他人寻求帮助,选择依靠父母、教师及警务人员。从安全意识角度看,此类想法与行为与我国少先队党政教育的发展理念相符,但因队伍工作中缺乏少先队队员危急境况的详尽行为指导,使其在面对生活及学习的困境时仅凭借当前思想意识行事,或将问题全权交予辅导员或教师,进而难以实现自身作为少先队员的相关成长。此类问题的出现,与当前我国少先队工作实行模式、内容及相关教育理念有关[1]。

(二)教育活动缺乏教育性强的内容

少先队工作区别于学校教育工作,其对少年儿童的思政渗透多由各项活动推动进行。为使活动内容便于队员年龄阶段儿童理解,当前多数少先队活动均以爱党爱国教育为基础,并积极融合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内容。尽管少先队员均对此类活动展现了较高的兴趣,但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真正能保证高度精神集中,有效摄入爱国教育知识的队员却少之又少。辅导员在活动后对部分少先队员进行询问调查,发现队员多对活动中趣味性较高的部分拥有深刻印象,对活动整体的深刻含义理解却不甚透彻。这样的规划与实行方式难以实现少先队活动的教育性,进而无法促进少先队员思想水平的切实提升。

(三)少先队员缺乏少先队工作参与感

当前我国多数少先队工作的管理主体仍是辅导员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少先队员自身缺乏此类工作的参与感。在展开诸如“少先队员校园环境维护”及“尊老爱幼实行准则制定”等工作时,辅导员往往将其优先包揽,并在后期实行监督与指导,仅将“执行”这一步骤交付给少先队员。少先队员在队内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存有诸多奇思妙想,部分队员甚至会适当向辅导员提出改进建议。尽管辅导员均会对队员此类积极行为予以表扬,但此类提议内容大多没有切实实行。此类管理模式减弱了少先队员的工作参与感,不利于队员综合能力及少先队员身份认同感的提升[2]。

二.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更新工作理念

新时期推行教育改革所提倡的学生核心素质培养与不忘初心、爱党爱国相关内容的少先队工作不谋而合,由此,少先队组织因及时更新工作理念,改变工作现状,有效推进少先队员相关思想及素质的协同培养。辅导员及教育管理者在开展少先队工作前,应优先考虑整体少先队活动的主体。少先队员作为教育工作接受方及团队活动执行方,应以其所思所想为少年队工作发展方向与规划基础。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应以队员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主,通过教育活动逐步发掘队员各项能力的发展潜力。辅导员应通过工作及活动中的高效互动,及时了解队员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存疑及整体发展效率,进而合理制定教育计划,加强内容设置的队员发展针对性,最终实现少先队员自身身份认同、独立思考、贯彻社会主义行事准则等团队教育目标。

(二)规划教育活动

传统少先队教育活动缺乏高效的思想渗透性,针对此类问题,少先队辅导员及相关教育管理者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教育需求,优先完善教育活动的规划,并在后期活动执行过程中注重其中思政教育内容的突出。新时代教育理念讲求实践理论结合,此类通过活动体验加深思想理解的教育理念,亦适用于年龄较低的少年队员。辅导员可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展开少先队教育活动。在学校方面,动员可带领队员积极校内多项教学、体育及文娱活动,并记录活动中的心路历程,制成活动报告上交。辅导员应要求队员着重记录活动中自身表现、整体付出及完成感受,通过此内容的明晰,少先队员可逐步意识到自身活动参与的意义,进而有效“剥离”娱乐成分对自身的“迷惑”,促进自身责任感及各项能力的有效提升。家庭及社会教育活动可由辅导员提出主题或开展方向,由少年队员自行组织,如家庭大扫除、社会公益活动传单发放等[3]。

(三).创新管理模式

为加强少年队员团队工作参与感,辅导员可采用竞选制度,选任部分队员担任中间管理者,此类创新的管理模式亦可减轻辅导员负担,使队员从辅导员的角度审视自身及身边队员的行事规范度。中间管理干部应实行轮流制及包干制,使当前团队队员拥有平均的任职机会,同时亦可根据自身所长与喜好选择管理职责。如在祭扫烈士墓活动中,辅导员可将其中各项具体事务分配给中间管理者。如负责队员出行管理者不仅要做好提前出行时间及队列的安排,还要在前往烈士墓期间监督队伍的安全有序地行进,及时管理途中闲聊和掉队的人员。

总的来说,新时期教育活动的发展迅速,少先队作为肩负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情怀及党政思想教育责任的大学校,应该优先了解当前我国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更新工作理念、规划教育活动、创新管理模式等优化策略逐步展开少先队工作整体改革,在多项教育活动中,有效提升少先队员爱国意识及党政思想水平,促进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正东.新时期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9-20.

[2]何翠兰.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207.

[3]周塔加.关于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