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作者:谭欣

21078119940821****

摘要:2016年十三五开启,中国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成为世界上最早制定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国家。2020年十三五收官,面对新冠疫情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坚定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回顾中国绿色金融跨越式发展历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下,催生了绿色金融发展概念,形成了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中国绿色金融正处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绿色金融正从政策和市场双向发力,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必然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主流。

关键词: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化转型  双碳目标

一、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

1、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持。发展初期,中国的产业模式、能源结构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对发展的速度有所追求,不可避免的导致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近年来陆源型污染和海洋性污染愈发严重,导致了全球变暖,危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考验依旧严峻。

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点考虑问题,金融业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是重中之重。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公共资金力量势单力薄,因此催生引导社会资本加入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建设中的理念。绿色发展金融先行,绿色金融成为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绿色金融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和2026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拥有了广阔发展空间。

2、发展总结

绿色金融是指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绿色金融为绿色项目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绿色化转型。绿色金融的发展源于中国对于绿色发展的经济追求,以及应对全球生态气候变化的需要。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中国更是在不断精进内生顶层设计。2012至2016年,细化拆解绿色金融政策,将完善战略部署作为重点,为绿色金融发展找到了明确的方向。2017年后,绿色金融政策更深化对于重点工作的配套措施进行重点规划。随着战略性文件、政策制度的不断出台与更新,绿色金融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不断明确,绿色金融在国家重大战略措施落地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二、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主要工具

绿色金融体系是通过绿色金融工具和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绿色金融市场产品发挥工具化价值,通过提高绿色项目的产出价格、降低绿色项目的投资成本、提高产业链的企业与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的方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1、绿色信贷

中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绿色信贷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核心与支柱。绿色信贷主要由大中型商业银行发行,资金主要投向交通、能源、绿色建筑等行业。2021年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2022年末实现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8.5%的增长率。中国银行业在开展气候与环境风险测试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持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评估模型和方法论,提高绿色化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信贷风险监控。

2、绿色债券

与普通债券相同,绿色债券也可以在各交易平台发行和流通转让。中国绿色债券交易品种日益丰富,已发行的绿色债券包括金融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和可交换债券等,主要支持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项目、绿色交通项目、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行业。发行比例最高的是金融债,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债的主要发行人,对于推动绿色融资和发挥绿色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绿色债券已成为中国绿色金融的第二大载体,目前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近3万亿元,存量规模近2万亿元。

3、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兼具投融资和风险保障的复合功能,具有抗风险管理能力。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但受到新能源内部性能不稳定与外部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使得新能源行业的稳定运营与发展受限,而光伏组件效能保险、收入损失补偿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为光伏行业资产和收入受损提供保障,形成了对风险的有效对冲。中国绿色保险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形成了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代表、种类多样化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包括绿色保险产品、绿色保险服务及保险资金的绿色应用三大类。近年来中国保险机构也在绿色保险领域进行了产品类型和服务模式的不断探索,在标准制定、激励引导等领域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4、绿色基金

绿色股票指数是一种创新型绿色证券,它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金融机构的重视,伴随绿色指数收益率长期向好,绿色基金进入发展快车道,促进了企业环境绩效。绿色基金采用系统性绿色投资策略,将资金投入使用到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绿色基金可以同时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绿色产业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中国绿色基金的新设以股权投资为主,主要投向生态环保、低碳节能与循环经济三大领域。2016年11月发起的中美绿色基金,成为清洁能源等四大行业绿色股权投资先行者。2020年7月设立了国家级绿色发展政府投资基金,重点聚焦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绿色发展领域。

三、展望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1、发挥ESG对绿色金融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作用

银保监会于2022年6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风险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金融行业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了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提供了积极服务,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战略支持。向ESG模式转型成为包括基金公司、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中不约而同的共识金融机构在以政策响应、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助推企业“碳中和”创新和转型的同时,将企业及项目ESG绩效表现纳入项目筛选参考并分设行业或项目的特色化基准。在双碳战略发展布局下,ESG风险管理体系将会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有望再次提速,实现跨越式发展。

2、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

绿色金融因其具有专业性强、数据分析处理量大等特点,更加依赖科技手段,并与金融科技场景应用适配性极高。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已然上升到战略规划高度,科技手段在有序运用到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中,不仅扩大了金融服务绿色产业的覆盖范围,也提升了服务的精确程度。金融机构成立数据分析中心提升绿色金融数据分析水平,创建了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绿色信贷管理系统并运用到环境效益测算、风险预警管理等各个领域。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依旧是大势所趋,科技公司也纷纷致力于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和推出全场景科技工具,实现从单一产品助力单一服务走向多样化深度融合的新高度。

3、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加速

中国绿色金融标准建设自上而下、快速起步。绿色金融标准化建设是中国金融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中国业务发展实际统筹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需要依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差异化界定绿色产业,重点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金融产品标准,完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流程。制定明确细化、与国际接轨和对行业适用的绿色金融标准,有利于让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绿色金融的有效监管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依据,,并加速绿色金融助力中国绿色转型发展,也让中国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与绿色金融标准国际影响力更加匹配与协同。

参考文献:

[1] 段琳,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策研究, 商业经济2022

[2] 安永,2022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

[3]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