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

刘伟

唐山市安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标准和要求,需完善管理体系、规范施工行为,对于确保国内建筑行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涉及的多个环节和挑战,从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入手,提出引入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以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能力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路径优化

0引言

我国建筑工程发展快速,但施工安全事故增多,影响工程效益。建筑工程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安全管理难题,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程风险的应对处置能力。建筑单位应认真分析安全事故原因,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管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进行培训和演习,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设施,合理规划和优化施工方案,严格管理施工现场,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等。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研究理论,构建完整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建筑的社会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相对于其他项目工程来说非常复杂,因为它具有工期长、工艺和工序复杂、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面临着各种风险和隐患。因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建筑工程主要应用于住宅、商业等领域,对建筑物的抗热性能、抗震性能、抗腐蚀性能及其他各个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其施工过程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有步骤的施工,才能保障工程质量。同时,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施工。因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全面深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材料选择、施工时间安排等方面,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安全管理的补充,并加强流程的科学和完善,提升项目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1. 现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要求

    1. 改革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新时代的工程建设需要,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并不断拓展、完善,同时需要灵活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只注重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缺乏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注,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的需求。为了应对新时代的工程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开始采用新的工程管理模式。例如,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监控等,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采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和建设,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预测、避免问题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此外,建筑施工单位也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通过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打造高效的工程管理团队,并且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而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

2.2落实责任

针对以往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责任推脱问题,建筑施工单位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首先是健全安全检查制度,规范检查流程。重视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不仅要开展安全检查,而且要注重检查结果的落实和整改,做到问题不留隐患。其次明确负责人的职责,并且落实“带班检查”制度。项目负责人要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每个作业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了解危险源和安全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求项目经理、安全员等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掌握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状况,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日常安全督促。此外,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起贯穿整个工程周期的工程管理体系,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强化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2.3风险识别控制

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危险源也会更多、更复杂,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备的风险识别、溯源制度,并做好应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和技术研究,明确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标准,并进行风险评估,找出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源。同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如对于高空作业、临时用电等常见的危险源,施工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另外,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进行操作。对于危险级别较高的施工工艺或设备,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操作,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此外,建筑企业还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等。

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优化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为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需要持续提高项目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例如采用BIM、GIS和神经网络等技术可对工程进行协调分析优化,明确每个步骤实施的安全要点或要求,提高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开发项目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数据库进行风险预测处理并明确责任范围,提高安全风险评估合理性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等。此外,还可以构建信息化培训平台,对项目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施工巡检以及全方位管理,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

4.结语

为确保建筑工程实际施工安全,建筑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需要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找出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且针对分析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在施工中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工艺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措施,采取科学、严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并适当结合信息化等技术,持续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燃,夏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9):46-50.

[2]王世勇.基于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四川水泥,2019(08):228.

[3]马传兆.基于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绿色环保建材,2019(08):225.

[4]李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完善[J].建材与装饰,2019(17):131-132.

[5]郑盛东.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7):8-9.

[6]刘华,倪淑芹.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53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