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育与美育结合的探析——以“食材插花”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幼儿园食育与美育结合的探析——以“食材插花”为例

郑玉娟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漳州市  363105

【摘要】幼儿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是值得每一个幼儿园和幼师思考的问题。在幼儿教育中食育教育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将食育与幼儿园的美育教育相互融合,为幼儿创造机会,进而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成为美的代名词。

【关键词】幼儿园;食育;生活美育

     感受幸福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美育是就是培养这双慧眼最有利的内容,生活中的美育教育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它就是为展示“美”而专门开辟的一条艺术道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食育中的食材作为美育教育重要元素,食材的合理应用,创造相关的美育作品,带领幼儿感受美,接触美,让美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中,开出美的花朵。

一、食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在幼儿园开展美育活动应该凸出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因势利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与食育相互结合的教育活动应有其固定价值取向,应该定位于幼儿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发展,它的具体目标应该是:

第一、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美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并能主动的投身于美育活动中,让幼儿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美育活动中将激发幼儿的兴趣作为首要的目标,这样才能让美育教学活动实效性更加凸显;

第二、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园的美育教育活动成为幼儿宣泄和表达的出口,充分的表达个体,使得个体可以健康的发展,美育作品的创造本身就是一个表达的过程,一个对外面世界感知,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在美育活动中,充分的释放自己,将自己能感知到的事物表达出来;

第三、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鼓励幼儿用自己决定美的方式去创造,表达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注重幼儿审美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作为教师在幼儿进行美育创作时不能轻易否定幼儿的美育作品,而是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看到世界。

二、食育与美育教育结合的实施策略:

学前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是教育重点,教师可以通过美育教育提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感知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食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相互结合,以食育教育为依托,为幼儿创造条件,提供兴趣支持,开展美育教育,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以我园食育特色课程“花艺坊”开展的活动为例,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为幼儿提供活动推进的策略支持。

情境一:发现美

游戏开始啦!花艺师们和往常一样,到花园里采摘花材,不一会儿,大家拿着花材回来了。在众多的花材里面出现了一颗西红柿。

小睿:“是谁摘了一颗大西红柿来插花啊,太好笑了吧!”

彤彤:“西红柿是用来吃的吧,哪里可以用来插花。”

小恩不服气的说:“西红柿可以用来插花,我妈妈还会用刀把西红柿切成一朵花呢。”

小妤:“往西红柿旁边插点花就很好看了!像这样!”

教师观察与分析:

插花就只能用鲜花吗?食材与鲜花碰撞出食材插花是否也能创造出别样的美?教师较为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在讨论中提到的“西红柿也可以插花”的重要信息,从而从插花活动中创生出“食材插花”的游戏新形式。基于幼儿的兴趣,“食材插花”的游戏具有可推进性的。

教师支持与推进:

为了满足幼儿对于食材插花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及更好的推进食材插花游戏的推进,教师投放更加丰富的食材插花的材料,如多种鲜花花材和食材的边角料,并且鼓励幼儿走出花艺坊到户外的“花园”和“果园”、“菜园”、寻找自己食材插花的材料。并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进行初步的探索,从而为游戏生发提供可能性。

情景二:感受美

随着幼儿食材插花经验不断丰富,幼儿对食材插花游戏创作欲愈发浓厚,他们来到花园和菜园里寻找食材插花的材料。

甜甜:“我们菜园里有许多蔬菜,我们去摘来试试吧”

轩轩:“我们在菜园里找到小西红柿、辣椒还有空心菜”

幼儿从菜园里采摘了许多的食材,准备小试牛刀。

只见扬扬把所有的食材和鲜花都插在剑山里面:“快看,我把这些东西都插上去了。”

秀秀:“我觉得不够,再加点花吧!”

小滨:“不是这样的,我妈妈不是这样插的,这太乱了吧。我妈妈可会插花啦,可以请她来教大家。”

在小滨妈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进行动手操作。

有的小朋友用蒜苔搭成一个“桥”,有的小朋友用莲藕代替剑山固定花材,有的小朋友用小西红柿和树枝搭配。

“不是把所有的花都插上去才是好看的,要有颜色搭配。”小滨妈妈耐心的引导着每位孩子:

食材插花的时候要高低错落,不要在同一个水平面,所插的素材要有疏有密,高的花朵颜色要比较鲜艳,旁边比较矮的蔬菜和花朵颜色不要太抢眼。

观察与分析:

幼儿审美、表现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依赖于自身的直觉,通过自身的观察或其他途径形成感受,而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更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习得的。教师发现幼儿虽然有了更多的创作表达的想法,但是缺乏对食材插花的色彩、结构搭配的意识。观察不只是看孩子做了什么,更要听幼儿说了什么,并分析幼儿话题中的有助于推进游戏的关键信息。也正是从幼儿的讨论中,教师才能及时捕捉“小滨妈妈对插花有研究”的关键信息,发掘可利用的家长资源。

教师支持与推进:

教师利用有效的家长资源,积极邀请小滨妈妈入园进行家长微课堂对幼儿的食材插花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小滨妈妈的专业指导下,幼儿对食材插花的结构、色彩搭配有了更加清晰和较为系统认知,对创作食材插花也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情境三:分享美

深受幼儿喜爱的自助餐来啦,班级里都是幼儿忙碌的身影,摆桌椅、折餐巾、准备餐具。

瑶瑶:“我们去找些花儿来插花吧,把教室装扮美丽”孩子们从花园和菜园里找来了一些花材和食材。

小怡:“我把小雏菊放进南瓜里,它们颜色搭配在一起很好看”

瑶瑶:“青椒的肚子比较大再放多一点小雏菊才好看。”

孩子们一边讨论着,一边兴致勃勃地布置着就餐环境。

小唯:“把这些作品放在幼儿园的每一个地方,我们就住进鲜花的城堡里啦。”

出自孩子们手中的插花作品遍布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阅读区吧台,医生阿姨办公室、洗手台、家长接待室。

为了让这份美能够,传递下去,我引导幼儿将食材插花作品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布置幼儿园各处环境,或者运用到日常活动如“西餐”“自助餐”,引导幼儿学会将食材插花的价值最大化的利用。

结语:

“食材插花”是由幼儿的兴趣而自发引起的美育探索活动,幼儿从开始运用各种感官感知食材边角料的美到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不断探索中,不仅提高了插花技巧,同时也更加完美的诠释了自己眼中的美。最后将美传递给身边的人,让这份别样的美得以延续,也给予幼儿对生活中事物的美好体验。总之,幼儿美育教育与食育教育融合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冼结梅 试论幼儿园美育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改革策略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11)52

[2]庞沾亮.幼儿园开展民间手工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07):136-138.

[3]陈艳.以面塑心传承美——扬州高新区实验小学面塑非遗课程建设[J].教育视界,2019(17):70-72.

本论文系福建省幼儿教育研究基地园《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食育研究》课题[MJYKT2020-14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