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探索者——浅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高效课堂的探索者——浅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陈娇阳

杭州市公益中学

摘要:切斯特菲曾说:“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效率是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等条件下,最有效地使用资源以满足设定的愿望和需要的评价方式。高效课堂目的在于挖掘学生最大潜能化,让他们会学习,巧学习,爱学习。如何在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我们目前需要进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高效;新课程;课堂教学

高效是一剂学习和工作中的催化剂,在学生面对每日繁杂又辛苦的学习任务下,迫切希望能快速将其完成的想法人人都有,但总会有些时候、有些孩子感到力不从心而觉得达成目标的日子遥遥无期,追其原因就是缺乏高效。本文将基于新课程理念,从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总结提升五个方面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情境通常贴近生活实际,能够在学生接触抽象数学知识前进行缓冲铺垫。学生由生活情境进行联想、类比过渡到数学知识点,构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知识点更加熟悉,不再产生距离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同类项》这一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经历同类项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导入环节中,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和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熊猫与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熊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这样的分笼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分类的实例,加深对“分类”、“同类”的理解。在学生熟知的事物中抛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同类项的认识这节课做了铺垫,巧妙的引入新知。这样的教学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二、翻转课堂,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长期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变得内向、学习被动,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居里夫人说过:“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摒弃传统课堂中“唯我独尊”的霸道想法,把课堂学习主人的身份还给学生,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这节教学中,可带着学生一起读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问题是什么,接着让学生自行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抛出问题辨别,问题中含有等量关系时,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那问题中含有不等关系时,就要建立不等式模型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自行进行结果的验证。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老子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思考、质疑、问答的机会,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充分担当自身课堂的主体角色。

三、建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共进步

“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除接受学习外,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合作探究机会,这样可使他们突破以往封闭性思维,于多维互动和平等对话中进行自觉体悟,主动发表自身观点。合作探究,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在《勾股定理》这节教学中,首先从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研究,发现三边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而后让学生思考“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结论是与“等腰”还是“直角”有关,引发学生的争论。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合作,由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帮助带动小组内的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得出最后结果,再由组长作为代表阐述小组的猜想结果,最后笔者对学生的合作结果进行评价,作出总结。在整个讨论活动中,学生们变得更为主动,积极在交流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多媒体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限制

初中数学知识除了有很强的抽象性,还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学生要具备足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有效解决数学问题。传统的口头讲授的授课方式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甚至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到不知所措。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的内容,将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将知识的演变过程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处理成简单易懂的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消化。

在进行《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这节教学中,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纸质的立体图形,带领同学们一起进行剪拼折叠活动。接着在投影仪上展示一些几何体展开折叠的图形,要求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配对,此时发现学生还需要借助纸质图形进行操作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接着抓住学生思维处于直观和抽象的过渡之间的时候,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了正方体、柱体、锥体等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过程,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总结提升,归纳概括

总结提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采用引导问答法,要求学生自行总结课堂知识要点,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理清课堂上繁杂的知识,让他们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自觉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习自主性有所提高。课堂小结阶段,要注意给学生预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他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等不同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依靠自己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在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时,要注意对他们的总结质量加以评价,指出他们总结中的不足,保证他们更加全面的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点,最大程度提高学习效果。

在《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课堂小结阶段,为了巩固他们对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有关概念的理解,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用思维导图方式总结理清本节课知识结构,说明平行四边形性质。知识点总结期间,学生们开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其中一名学生确定了“平行四边形”这个主题,由主题延伸出了“概念”、“性质”、“菱形”、“正方形”、“长方形”几个次主题,逐一完善了次主题相关内容。以“性质”为例,补充了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相关知识点。在学生们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总结课堂知识点过程中,他们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于归纳检测阶段实现了对知识点的自主整理,拓展了自身知识视野,取得了自我生成学习效果。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可以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更高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基于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主动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尤云.浅论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7,(SI);475.

[2]赖荣树.基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学习评价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4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