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对推进法治校园建设的探索——以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中小学图书馆对推进法治校园建设的探索——以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为例

蔡洋

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  江苏南通   226010

摘要:现代校园图书馆拥有各项书籍、文献资源,应当承担起宣传法制教育的重任,为全校师生提供法律类书籍资料,为推广宣传法治提供指引方向,为法治进校园活动提供平台,成为法治校园建设的坚强后盾,开创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新局面,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机制,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公民。

关键词:法治校园;图书馆馆藏;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为开创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新局面,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机制,学校作为重要基地,应通过切实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锻炼中小学生学法、守法、护法、用法能力,努力提高本校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知法、懂法、尊法,切实做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使他们从小树立崇尚法治的观念,现身说法,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公民。而现代校园图书馆拥有各项书籍、文献资源,更应当承担起宣传法制教育的重任,为全校师生提供法律类书籍资料,为推广宣传法治提供指引方向,为法治进校园活动提供平台,成为法治校园建设的坚强后盾。

1学校探索实践

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为市直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初中一体办学,法制副校长工作任重道远,紧密联系道法教师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与之合力营造安全、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注重培育校园宪法文化,推进宪法进校园活动,把宪法精神有机融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落实到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中。2021年民法典正式实施,学校紧跟时势,将民法典的教育工作融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中,充分利用下午及周末社团课程,加强中小学生对民法典的学习,通过开展法治讲座、体验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网络观看开庭等多样的活动,积极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师生员工参加公益性的法制宣传活动。从学校到联合家庭再到社会,逐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2图书馆现状

2.1馆藏结构

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建校三年,每年购买图书,严格按照要求管理图书,坚决杜绝一切盗版、非法、不适宜学生阅读的图书,图书均从正规渠道购买,注重图书质量以及书本的更新,目前馆藏33000本,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馆藏图书分为22大类,其中社会科学类(C-K)占比达75.5%,但是D类政治法律类书籍馆藏仅34种,法律类书籍仅13种,相对集中在D92,馆藏数量较少,很难形成完整体系。作为新建的中小学图书馆,其馆藏书因为受到采购资金、采购方式等多方面的限制,也很难全方面的扩展馆藏,目前只能以学校教学任务、每年采购资金、师生专业需求而定。

2.2资源优势

学校图书馆拥有优良的学习资源和宁静的学习环境,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当承担起拓展视野与知识面的责任。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较为权威,能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线上线下资源,也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完善知识架构。中小学生甚至教师对于法律的概念仅停留在法制新闻、微博热搜、微信推送上,并不清楚法的概念,而许多的影视资料仅仅是戏剧效果,存在很多现实的法律常识性漏洞,容易误导思想观念还不成熟的中小学生,师的引导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此时图书馆可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热情。可举办有关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竞赛,通过推荐阅读相对应的书目,展开法律知识问答,以团体赛与个人赛相结合的方式,既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又能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适当予以奖励,以此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到学法、懂法、守法的道路中来。

2.3推广实践

2.3.1探索“正阅读”校本课程

紫琅湖实验学校以正和文化为中心,而正和书苑即学校图书馆所推动的正阅读就是正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阅读作为校本课程,已经渗入到学校的教学日常中,晨诵午读暮省,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行长短课并行的策略,让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注重课前三分钟阅读积累分享,在日复一日的阅读实践中,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更加开心智、明道理。

2.3.2建立阅读点灯人体系

图书馆可结合自身文献资料和线上数字资源优势,将法律知识点融合进校本课程中,构建各科教师+全体学生+家长+社会资源的阅读点灯人体系,为全民法治化进程助力开创温馨的亲子化模式,鼓励亲子同步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成为亲子间良好沟通的桥梁,又达到法治宣传的效果,共读沙龙、共读打擂台等方式在长久的积累中扩大了法制教育的影响,推动

法治校园建设。

2.3.3推动地方机关紧密联动

推进治校园建设,可与当地公安司法机关衔接,学校与当地派出所等机关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对在校园内发生的超出校规校纪范围内的违法犯罪行为主动移交当地公安司法机关处理,不得对师生员工进行包庇粗护,维护法律的权威,同时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师生员工法律知识水平。图书馆可推动与公安机关定期联动,法治进校园,以讲座、实例讲解、实景演练等方式,结合相关法律条文,为全校师生员工生动演绎生活中可能会遇见的情形以及示范正确的解决、处理方法。

3法治化意义

推进法治校园建设,是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路径,通过法学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观点,有选择性的向学生介绍部门法,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知识技能和自觉意识,以校园法治化带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摆清楚成人和成才的关系。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文献资料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图书馆对推进法治校园的建设实践应当勇于尝试,为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勤学善思的优良学风。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现代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图书馆工作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将数字资源与教育教学想结合,打破区域间的数据壁垒,积极的获取信息,建立起数据共享平台,让法制教育生动起来,使法律条文不再刻板,同时也让学生以法律为准则,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时代的浪潮中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成为更优秀的个体。

【参考文献】

王林《高效和谐法治校园建设探讨》总第571期《教育与职业》

陈柯宇《语言类图书及其中学学校图书馆馆藏思考》2020《服务科学与管理》

作者简介:蔡洋(1991.12-)女,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本科,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中小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