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为残疾人妇女服务中党建工作引导作用的发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打造为残疾人妇女服务中党建工作引导作用的发挥

俞锋

桐庐县残疾人联合会 浙江桐庐311500

摘要:近些年,各地都在积极打造社工机构,并加快落实社会工作服务中党提出的有关群众工作的政策方针,将党建在助残工作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已取得极为不错的效果。对于残疾人妇女群体,也已有众多的政策方针强调需多加关注此群体,让该群体获得良好的服务,提升该群体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残疾人妇女;党建工作;社会服务

引言:

残疾人事业已是党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容或缺的一部分,因而必须要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步伐,解决残疾人贫困、就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问题,让所有的残障人员都可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再被边缘化[1]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残疾人事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基础不够扎实,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多不适应的地方。和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残疾人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依然具有极大的差距。一是残疾人在社会中仍然属于最困难的群体。因历史原因以及个人条件带来的影响,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甚至此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残疾人的就业、医疗、康复等基本需求难以获得有效满足,文化、社会等指标也相对落后[2]。二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尚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不仅在自然条件方面有着很大差异,在经济基础上的差距更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如此才导致残疾人事业有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农村残疾人工作和城市相比,基础极为薄弱,甚至有些残疾人基础生活都难以获得有效保障。三是虽已颁布众多和残疾人相关的政策法规,但依然不够完善。目前还缺乏专门的和残疾人相关的教育、康复、就业等法律法规,已颁布的法律法规由于更新速度缓慢,和新时代的需求已不相匹配,有很多需修改的地方,亟需出台特殊的保障政策。四是残疾人还无法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阻碍。社会上还有部分群体对残疾人存在偏见。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够规范,扶残助残的美德弘扬力度仍然不够。五是残疾人综合素质相对较低[3]。由于残疾导致很多残疾人无法正常接受教育,导致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在就业、社会风险抵御等方面能力极弱,难以充分发挥残疾人事业主体应具有的作用。

二、发挥党建工作在残疾人妇女服务中的作用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促进政治判断力、执行力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维护”方针,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引导党员干部对“两个维护”的意义进行深刻感悟,带头落实“两个维护”工作,是当下非常重要的工作。党组织做好表率作用,全力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坚持将党中央重大决策贯穿到残疾人事业中,作为残疾人坚强的后盾。自觉对标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及时向党中央请示重大问题、事项以及工作,尽可能缩短各项工作的过渡时间。深入贯彻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在残联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将增强群众性、政治性视作改革目标,在党组会、民主生活会学习内容中纳入深入认知残联组织政治属性的内容,引导所有党员干部对残联组织形成全面认知,切实将残疾人工作做到位,尤其是针对残疾人妇女的服务工作,应加强引导,确保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性。对于残联组织与党员干部工作检验时,需将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的工作成效纳入其中,让党员干部及相关工作者对残疾人工作可引起高度重视,自觉用心解决好残疾人的问题,在为残疾人服务实践中,促进政治判断力、执行力的不断提升。

2.凸显政治功能强化组织建设,促进组织力、凝聚力的提升

党组织应全面提升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度,以政治功能作为着力点,将组织力、凝聚力的提升放在重要为主,促进基层党组织的不断进步。打好基层基础,建立一支优秀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以选优配强作为人员选拔的基础,严格贯彻按期换届制度,加强督促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工作进程。通过联合党支部等形式促进工作的全范围覆盖,在党组织的引领之下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注重“两个作用”的全面发挥,持续落实基层的工作,将基层党组织的堡垒效用与党员的模仿作用更深层次的发挥出来,引领党组织与干部人员始终牢记自身的使命、不忘初心,用情和残疾人交流、用心做好残疾人宣传教育工作,用全力推动残疾人凝聚力的提升,真正深入到残疾人中间,为残疾人解决难题[4]。着力促进党建和残疾人工作的相互促进,将基层党组织在为残疾人妇女服务中的价值发挥出来,做好党建与残疾人工作的共同谋划、部署,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巩固残疾人的脱贫效果,引领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发展。

3.由微观层面作为切入点,解决残障人士个性化问题

机构党组织应为群众提供真心实意的服务,始终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将党的政策落实到位。机构社工为残疾人妇女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党的政策贯彻到位,让该群体可深刻体会党的政府带来的温暖。例如,由于脑卒中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妇女,因对相关政策与流程缺乏了解,对康复不抱有希望。社工应及时为其提供服务,先与之沟通交流了解详情,构建专业关系,并将该残疾人妇女的状况及时反馈给居委会。之后社工应将自身的咨询、链接作用发挥出来,为残疾人详细解释政策内容,告知残疾人证、低保申请的流程,并和残联、医院等资源进行链接,为残疾人协助办证以及申请救助,减轻残疾人的恢复压力,让其在之后的康复治疗中可更为安心。与此同时,社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残疾人提供心理疏导,让其能够时刻保持恢复的信心。

4.由中观层面作为切入点,关注残障认知就业问题

部分残障人士由于社会适应力极弱,很难正常进入到劳动力市场中,基本都是家庭供养或者社会救助,此类人群时常会因为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开始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针对此,机构应对残障人士就业问题引起重视。这些年来,社工机构为残障人士提供助残服务,将社会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用以保障残障人员可更好的就业。一方面,社工针对具有就业阻碍的残障人员,通过优势视角让此类人员激发优势意识,提升人员的生命尊严,延伸此类群体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社工需注重环境资源的挖掘与利用。通过和企业资源相链接,让各类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感,加大残疾人妇女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动员所有企业打造友好的就业环境,促进企业、残疾人家属接纳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妇女社会就业扫清环境障碍。此外,社工机构还可开展残疾人妇女职业培训工作,为其提供职业训练、岗位实习、就业匹配等服务,为残疾人妇女的稳定就业提供协助。

5.由宏观层面作为切入点,打造残障人士多元服务体系

社工机构应和政府、党组织、社会组织等主体积极合作,推动各主体的互动协作,为残障人士提供多元化服务。采取党群共建的做法,让党史学习教育进入到社区中,可让残疾人妇女体会来自党组织的关爱,也可使得健全人士对残疾人妇女有更清晰的了解,一同打造残健和谐的良好氛围。此外,社工机构应为残障人士服务链条完善提供协助,多加关注残障人士的生理、心理、社会康复等各方面内容,让残疾人妇女可获得多元化的助残服务。社工机构还应在党建引导之下,建立残疾人妇女交流、互助的平台,还可专门打造无障碍的体验馆。

总结

综上所述,残疾人事业在我国发展时间晚,相关发展经验不够丰富,政策体系尚且不够完善,而针对残疾人妇女的政策更是处于空白状态,残疾人教育引导不到位,导致残疾人事业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长奎.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J]. 旗帜,2022,(08):49-51.

[2]汤美玲. 党建引领提升机构助残服务质量[J]. 中国社会工作,2022,(06):43.

[3]祝荣和,全斌华. “党建+”让社会救助走深走实[J]. 老区建设,2021,(23):50-52.

[4]金卓青. 多向发力  高质量提升残疾人就业水平[J]. 群众,2021,(07):68-69.

作者简介:俞锋(1980年1月-女,汉族,浙江桐庐,桐庐县残疾人联合会,大学,政工师,研究党建引进促进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