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

李佩琪

440923199711270565

摘要:合唱指挥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能够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传统的合唱指挥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明确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方向,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合唱指挥;音乐教育专业;策略

  音乐教育专业的合唱指挥课程是具有实用和实践性的教育课程,关系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教学的过程里,教师将视唱练耳、基础乐理等知识进行阐述和训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合唱知识,激发学生对合唱指挥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素质发展。目前我国的合唱指挥实际普及率较低,音乐教育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学质量欠佳,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将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相结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合唱指挥教学的课程质量,为音乐专业的人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合唱指挥的课程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通过对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表演,保证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发展岗位,为就业助力。但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合唱指挥课程里,一部分教师仍旧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实践度并不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只是让学生重复进行合唱排练和指挥的方法,枯燥重复的过程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只是对学生音准、音感的基础训练,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对于合唱指挥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都只是学会了唱,不能从根本上意识到学习合唱指挥的内涵,音乐专业的合唱指挥课程价值并不能显示出来。

(二)教学内容规划不合理

  由于大多数的合唱指导教学的内容都是以音乐技术方面为主,使得课堂的教材内容变得单调,并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到新的合唱指导方法,更不能训练他们的合唱指导技巧。现阶段,在全国的各大院校所采用的合唱与指挥专业课程中,关于指挥理论、声音的训练等方面都是偏理论性的内容,合唱的教材内容选择的是成人混声四部作品,这些教学内容更适合于声乐专业,并不适用于中小学生,教材中也没有涉及学生变声器合唱的训练内容,教材的教学内容规划并不合理,不能真正意识到学生的学习需求[1]

(三)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受到轻松自由的气氛影响,容易缺乏对知识的主动学习性,在合唱指挥课程的学习中,对于好的课堂教学,学生缺乏自主的求知欲,与教师的教学存在严重脱节,在日常的学习风气中,辅导员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但学生往往会抗拒这类指导,更喜欢轻松自在的氛围。

(四)学习方法不合理

  学生在学习的阶段更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给出的方法学习思考,教师给出学习思考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方法学习思考。大学的学习生涯,学生失去了教师的定期指导督促,缺乏合理有效的学习规划和策略,一时之间较难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还仍旧沿用之前的学习方法,上课做笔记,考前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方式,刻板的学习,这并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学习效率也没有提升,只是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

二、合唱指挥专业教育的课改要求

合唱指挥的含义为,指挥者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解析,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再根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通过指挥的动作,将作品蕴含的情感在指挥的过程中传达给演员,带动演员的心灵感触,富有感情的演绎作品,带给观众极致的观看体验。指挥者是合唱舞台的核心,对于最终呈现的舞台合唱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合唱形式不同于独唱,是集体性的多人统一演唱形式,需要每一位演员都感情统一,才能表达出作品背后的情感。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合唱指挥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挥者要能敏锐的分辨合唱过程中不同演员的音高,及时指出存在的错误,也要能灵活的处理合唱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借助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带动演员的情绪,与作品蕴含的灵魂融为一体,才能将合唱舞台升华为实践性、艺术性皆具的艺术表演形式[2]

三、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明确合唱指挥的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建立明晰的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正视自己的教学使命,为祖国培育专业高素质的优秀艺术人才。老师还能够对合唱指挥的教学进一步细化,分为知识教学和能力实践两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知识的讲解,学习常见的音乐符号与指挥图标,对合唱指挥的技巧进行循序渐进的掌握。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合唱作品进行分析理解,根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指挥的风格,通过指挥的技巧将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和情绪展现出来。传统教育存在的缺陷,通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细化后,学生的合唱指挥能力和课程知识的学习逐渐得到了提高。 

(二)尝试多媒体教学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设备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例如《蓝色多瑙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该作品的图片、纪录片、作者生平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情感,学生通过分组后,对作品进行解析,从指挥的情感、技巧和速度等进行讨论,交流自身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习氛围

[3]

(三)提供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发展

  合唱指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所学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合唱指挥的能力,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在实训中提升自己合唱指挥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校内举办合唱交流会,给予学生们实践的平台,学生在比赛中不仅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也能逐渐适应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发掘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演出积累实力,最终成为能指挥、能合唱的全面选手。

四、结语

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当跟随社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合唱指挥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性课程,想要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做到提升学生的发展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合唱指挥的教育内涵,成为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玉梅 . 高职音乐专业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探究 [J].

戏剧之家 ,2021(06):67-68.

[2] 郝宁伟 . 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J]. 现代职业

教育 ,2020(52):182-183.

[3] 陈庆梅 .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 [J]. 戏剧之家 ,2020

(3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