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浅析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潘丽娟

江苏雁蓝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越来越意识到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之所在。而随着生产力的稳步提升,环境污染也接踵而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环境保护是刻不容缓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这是发展的必要和趋势。本文主要从阐述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我国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并为此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有所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环境监测产生的信息和数据是完整、准确、有代表性和可比较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监测的规模日趋扩大,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愈加繁杂,这反过来要求质量管理需要进一步得到提高。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落实,就必须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保障

保护环境不是少部分人或者机构的事情,而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现实是多数人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对环保思想知之甚少,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处理污染物的成本,不经处理就将污染排入环境中,使得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因此,为了避免污染程度再加剧,通过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对企业进行高度监督,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重保障。

1.2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一个准确的测量,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以有效确保今后的环保工作顺利进行。环境监测是通过对环境指标的监测,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但在现实的情况上看,目前环境监测各环节上缺乏系统的可对监测质量进行把控的管理体系,这就使得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无法得到保证,影响后续的工作。所以,在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为监测数据的准确和精确性提供保证。

1.3 监测工作和监测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环境问题也在发生变化,这也是环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体现,因此,环境监测工作也应根据这些变化进行适应性管理,在以往定期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全面、连续的监测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所面临的污染问题也愈加复杂,监测的能力也需要跟上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因此要建立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技能,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2.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制度和法律上缺乏保障

近年来,生态环境监测在地方经济生产和文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没有得到地方主要组织的充分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各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缺乏一定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同时,在环境监测管理上缺乏对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在立法上没有建立完整的、系统的控制框架和体系,导致监测工作缺乏精确性,最终导致监测工作效果不佳。

2.2工作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

从我国的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上看,大多数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还不是很高,专门从事质量管理的人才水平也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再加上缺乏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工作人员无法得到定期的专业的培训,没有足够的提升技能的机会,水平和技能无法满足面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2.3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发展不完善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体系、制度、技术等上都相对不够完善,而体系发展不够完善,会使得环境监测从根本上就无法很好地运行。而环境监测面对的环境问题甚是繁杂,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环境监测的技术体系要求也就更高。但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与所遇到的问题并不能相匹配,无法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在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工作人员所运用的技术和设备均有一定的要求,若是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设备,可以更好地处理环境问题。但着眼到现实,受限于各方面的因素,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着技术不规范、使用技术更新不及时等等问题,这都会严重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结果。

三.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3.1完善环境监测法制体系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促进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实现监测行业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立法部门应该着眼于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完善好环境监测的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对于细节的规划和分析并以明文落实,尽可能减少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的产生。同时,在系统的法律框架基础上,建立起全方位的监测数据管理维护的平台,加紧各监测管理单位的联系。此外,还需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制度建立情况,明确相关的控制制度,明确不同时期环境法律法规的更新变化,并积极开展广泛的宣传,使环境监测法律的概念和内容被公民所熟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

3.2 建立规范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技术是重要的依据,也是质量管理体系中关键的部分,而见此技术规范的建立和维护,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不断地规范和加强监测技术管理体系。具体的加强方式是:一是加强生态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技术,确保监测技术跟得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二是制定和完善新技术的管理规则和检测标准,促进生态监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对监测技术流程的规范也不可松懈,确保每一环节的质量管理都可得到保证。

3.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队伍建设

就相关监测机构目前开展的监测活动而言,相关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加强人员培训,强化生态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在聘用新员工时,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高的人是优先的选择,以确保所选拔的人员都是相对专业的,能够认真承担起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从而保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时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培训,多开展监测技能实践培训,并且组织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等等,从而全面提升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于所有在岗的人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可继续进行监测工作,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培训,直到顺利通过培训和考核后再回到岗位上,确保监测管理工作的稳步提升和运行。

3.4 实时更新质量管理工作机制

一些监测部门和机构将实验室的监测标准作为管理标准,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仅靠相关一套固化的规则和标准是无法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的。因此,要求相关机构根据实际的情况,实时地创新工作机制,以确保监测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保障,比如确保监测设备的良好性能、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方案、代表点的选择、采样过程的标准化以及样品的充分保存。可以通过建立一个针对所有监测过程的综合监测系统来加强生态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此外,应建立灵活的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地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弥补不足或遗漏,确保生态监测的完整性。最后,生态监测的体系和标准应适应实际的工作要点,符合技术发展的趋势,更好地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3.5 强化过程质量控制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加强对生态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即在监测方法的实施和巩固中注重应用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措施。生态监测机构应建立监测流程,避免以经验数据和采样为基础的监测,还应加强对关键控制点和最终结果的质量控制。与此同时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建立可靠的监测系统和人才库,确保生态监测的质量管理过程满足标准化要求。

3.6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管理体系

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最首要的是要建立相应的监测指标管理体系,以保证指标的合理性,从而确保监测结果根源上的准确性。由于目前一些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还不甚完善,为了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等细节,需要在改进和发展现有技术基础上,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明确各地的监测要求,包括监测范围、方法、内容和质量等,促进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环境监测机构和部门作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体,要为实际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明确科学的指标,使其在监测工作中可发挥更强的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和指标控制,加强质量管理,促进生态监测体系的建立有效。

四.结束语

因此,强化环境监测管理质量体系的建设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这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落实环境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每一环节都更加规范、准确,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整体的环境监测水平,更好地保护社会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花.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环境与发展,2019,31(01):209-210.

[2]韦吉彬.浅谈强化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低碳世界,2017(01):27-28.

[3]李静.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化工管理2021(24):13-14.

[4]刘彦芳.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