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研究

蓝莽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上海2019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吸取国际通行FIDIC经验和惯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逐渐完善了法规制度,对推动工程总承包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内尚处于培育、推广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较多新问题,其中,确定工程总承包单位是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实施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

1工程总承包的含义

工程总承包是指一个企业或机构在承包工程项目时,承担该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工程总承包商在承包工程的过程中,需要与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等各相关方进行协调,确保工程项目按照业主要求和标准完成。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大型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工程、矿业工程、房地产项目等领域的工程建设。相比于传统的分包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资源,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项目风险和成本,因此备受青睐。

2工程总承包招标管理策略

2.1强化发包阶段的管理

一般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发包阶段要求相对明确,原则上应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发包;企业投资项目选择在哪个阶段发包,其所具备的招标条件、发包范围有所差别,招标时的难度也明显不同,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最终效果。工程总承包发包阶段和条件是基于工程价款、风险的可预见性、发包人的需求是否明确和具体决定承包人是否可以合理估价、明确履约预期,以及进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承发包双方才能合理预期自己应当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保证项目顺利履约。同时,应在初步设计阶段确定合同价和建设方的管控力度,工程总承包可参照国际惯例采取固定总价的方式,除政策性因素、不可预见因素或发包人要求变更的费用调整外,不再调整合同额;承包人建设内容、技术方案不成熟或者未全面了解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突破总价的情况。合同价的不确定性和建设项目的最终效果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发包,项目更易成功。

2.2重视招标方式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招标方式有邀请招标、公开招标两种。公开招标的特点有竞争性强、公开性强、潜在投标人多、发布招标信息广等,业主可以根据市场成熟度确定招标方式,需要综合考虑招标费用、时长等问题,具体选用何种招标方式还需考虑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于项目本身和工程总承包模式来说,选择合适的发包方式至关重要。通过招标的方式可以选择综合实力强的承包商,并且公开招标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工程总承包、承包商,从而积极开拓总承包市场,使更多的建筑企业接受、认识工程总承包。目前,满足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招标方式是公开招标,其能够选择到综合实力强的承包商,促进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2.3强化资格审查和评审条件设置

投标人资格准入条件和评审条件是招标文件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践中最容易引起异议、投诉的内容。编制招标文件时,招标人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选择与项目匹配的潜在投标人,在设置投标人资格准入条件和评审条件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禁止、限制的规定。因此,招标人需要把控招标合法性边界,避免设定的准入标准、评审标准触及法律法规红线,导致投诉,影响招标效率。另外,面对实践中复杂多样的需求,应考虑项目个体特征的差异性,建议在招标时采取专家论证、与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咨询,合理设置准入条件、评审条件。

2.4合理选择价格形式

传统施工总承包模式依据施工图纸、技术标准规范和国标清单规范编制的工程量清单确定造价,而工程总承包主要依据“发包人要求”界定委托范围及标准确定造价,借鉴FIDIC的EPC模式固定总价的国际惯例,有利于实现投资控制的出发点,更有利于体现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特征,便于承包人设计优化,提高工程总承包的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力。政府投资项目在投资概算控制中对投资概算资金结余、超概调概和调整估算有明确规定,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财政评审、投资跟踪审计。工程完工后,涉及审计部门的行政审计,财政评审和行政审计往往直接关联合同的竣工结算。由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特殊规定和监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计价方式。

2.5风险的合理分配

任何“固定价格”均应建立在一定风险范围的基础上,发承包双方之间的风险分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价格的确定。招标文件中经常概括地描述要求和投标报价包含的“一切风险”,致使承包人很难在招投标阶段准确预测、合理安排工程实施期间的全部风险、变化。当工程实施期间发生超出承包人预测的合理风险范围时,为了工程顺利履约,可能需要调整价格,对于发包人而言,看似理想化的招标文件可能成为履约期间调整价格的枷锁。工程总承包项目在招投标阶段,不加衡量地将全部风险分担给承包人,极易引发工程争议。招标文件中应本着公开的原则,合理考虑利润,明示发承包双方的风险分担,以供投标人合理评估其风险承担能力,并反映在投标方案及投标报价中。推行工程总承包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承包商在承担设计风险的同时,应享受设计优化带来的可观利益,风险与利益共存,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

3实例分析

3.1项目概况

项目总用地面积33505.11㎡,总建筑面积80311㎡,地上建筑面积60306㎡,地下建筑面积20005㎡,建筑高度37.9m,消防高度36.6m,容积率1.79,建筑基地面积13594㎡,建筑密度41.04%,绿地率31.14%,道路广场面积9323.6㎡,建筑层数为地上7层、地下1层。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办公建筑。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钢结构的单体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项目总投资估算57062.6万元。

3.2发包阶段选择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建设为市民生工程,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初步设计审批是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的前提条件,以此确认项目的投资概算,通过投资概算控制政府的总投资,该阶段的建设范围、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功能需求等较为明确,适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发包。

3.3资格审查和评审条件设置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求投标人具备与项目相适应的施工和设计资质,即“双资质”,本项目结合地方有关规定,采用“一家工程总承包+一家主体工程分包单位(如有)”的模式,要求施工和设计企业具备相应资质,并在投标文件中明示。根据项目特点设置投标人和(或)拟派项目负责人的工程总承包类似业绩加分条件,详细评审包括投标报价、承包人建议书、承包人实施方案、工程业绩、资信等因素。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把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避不合理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规定,避免设定的准入标准、评审标准碰触法律法规红线。

3.4计价模式

本项目工程总承包采用的模拟清单计价是常用方式,应与初步设计的工程总承包清单相适应。模拟清单应根据初步设计与发包人要求,详细罗列项目实施过程的实际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各类费用清单、设备清单、项目清单。该模拟清单计价借鉴了房地产行业与其他省份总承包实施经验。模拟清单能够与设计文件和发包人要求对接,作为编制最高限价与投标报价、处理变更与调整、风险与责任的共同基础,是桥梁和纽带。对接最高限价与发包人要求可以检验概算源头是否不足。在模拟清单中细化了对发包人的要求,并且对比模拟清单、进行责任细分可以提高发包人标准,深化施工图内容和承包人责任,同时可以细化发承包人防超限、超概的各项细则和责任。因此,可以给模拟清单编制的最高限价与估概算之间留足空间,从源头防范超概,提出节约奖励措施,承包人不必顶额设计。

3.5合同价

本项目按照“初设为基点、批概后、适度包干、风险可控”的原则,采用固定总价+固定单价+按实结算模式。桩基工程暂定金额,采用限额设计、模拟清单固定单价;软基处理、厨房工程、智能化工、夜景工程、外线电源工程暂定金额,采用限额设计、按实结算;除明确固定单价和按实结算之外,均列入固定总价。固定总价部分,需投标人自行计算工程量(招标人的工程量仅供参考)。采用有限固定总价,在深化工程质量安全设计后,若工程量出现较大变化应适当调整,其中,钢筋、PC构件、钢结构量差超过±5%部分的工程量按其合同单价的95%计算价差并调整合同价。由此可见,判断合同价模式主要看设计深度、批准概算情况,如果设计深度不足,不宜采用总价合同模式。

4结语

工程总承包发包无论处于何种阶段,采用何种发包方式,只有建设内容、技术方案成熟,发承包双方才能有效、客观地认识合同标。发包人应根据项目的基本情况制定招标文件,承包人通过充分的现场勘察,针对招标文件条款、风险和自身成本进行报价,合理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风险范围,避免履约过程中因双方责任、价格调整等问题产生争议,有效控制履约风险。

参考文献

[1]姜华.政府投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跟踪审计重点[J].审计月刊,2021(7):35-36.

[2]包军良.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难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10):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