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3
/ 2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郝瑞红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民政局,河北 承德 068450

摘要:在当代社会中,有关于困难家庭状况的真实反映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城乡低保档案,该档案是对享受城乡低保待遇人员信息的一种详细记录,能够为低保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一定保障。与此同时,在发放低保资金方面,重要的基础同样是低保档案管理。所以,该方面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做好这一项工作带来的便利极大,有助于有关人员工作质量、效率的提升。但从现阶段这项管理工作实施、开展的情况来看,仍然有一些不足存在,给其顺利推进造成了制约,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可行性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在有序、开展城乡低保工作的前提下,可以为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一定保障,也利于社会安全、稳定的维护。但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方面进行分析,在城乡低保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仍然很多,亟待推动档案建设的规范化发展,使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逐步构建而成。科学的开展低保工作,能够以贫困家庭为立足点,使必要福利救济体系有效形成,也可以使人民群众深切体会、感受自身生活环境方面呈现出的变化,从而使人民群众幸福感能够实现整体上的提升目标。在优化、完善低保档案管理的环节,因该项管理工作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对象,也会覆盖广泛内容,所以必须要将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逐步构建起来,如此才能保证有关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

1.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原则

1.1科学性

该方面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遵循科学化的原则,要认真、负责任的对待所有档案资料,尤其是要注意管理流程的逐步优化、完善,从而促进管理科学性、规范性的提高[1]。有关管理人员在整理低保档案的过程中,应以统一标准为参照依据,将档案保存方面的工作做好。而申报人的档案资料提交之后,需要强化核查资料准确性,也应注意核查结果的及时公示环节。在明确申报人提交了准确档案资料的情况下,才可以系统化开展保存工作。而在选择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可通过应用集中归档管理的方式,以档案特征、类型为依据,开展分类管理工作,为后续查阅、使用提供一定便利。

1.2全面性

新时代,开展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环节,应将管理的全面性充分突出,要不断提升低保核查认定的精准性,从而推动低保审批能够更规范化。前期准备阶段,有关管理人员要注意低保相关资料的主动收集,从而整合申请人所有信息,为信息无遗漏提供保障。由于低保申请自身会涉及大量的信息资料,而对于不同审核阶段来说,涉及的信息内容也有所不同[2]。此时,若有关工作人员对申请人的信息资料收集不齐全,后续将会影响低保审批认定的精准性,最终会导致低保工作的科学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1.3重要性和服务性

低保档案资源十分重要,依据低保档案能够进行低保的申请,也能够以此为依据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所以,有关管理人员要深刻意识到它的价值、作用所在,尤其是要注意低保档资源潜在价值的深入挖掘,从而为低保工作科学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有关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中,也要在其服务性上提高重视程度,即需要有关管理人员对传统档案管理所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从而与新时期低保管理需求有机结合,逐步的优化、完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2.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策略

2.1注重档案宣传、健全管理机制

有序开展低保工作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低保工作事关社会大众,也需要群众积极配合,通过有关低保档案资料的主动提供,有序的开展城乡低保工作。为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要将档案宣传工作做好,要将该方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大力的宣传给人民群众,让广大群众知晓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逐步凸显的管理服务成效,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可。与此同时,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也应该将完善的管理机制构建起来,从而规范、合理的进行档案管理[3]。第一,要与该项管理工作的性质、要求相结合,将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第二,注意档案借阅流程的规范,避免出现与规定不符的档案借阅申请问题。第三,有机整合人员绩效考核、工作质量,从而促进工作人员责任心、工作能动性的最大限度提升。第四,将档案管理、档案服务间的联系充分突出,借助健全机制的构建,使档案服务得到强化,助力档案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认真、贯彻落实。

2.2实施责任制管理、统一管理标准

从以往的城乡低保档案管理情况来看,由于统一管理标准相对缺失,具体责任制度也未能形成,所以一些管理人员方面的懈怠心理十分严重,对待自身工作也不够认真。为了使上述情况得到优化、改善,后续工作开展中,需有关管理部门在低保档案管理上加强力度,也要注意档案服务的优化,为这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提供推动作用。具体来说,有关管理部门要与所确定目标相结合,以分级的方式来进行档案管理,要侧重于乡镇来实施管理工作。工作中,要严格审核城乡居民所提交的申请资料,为居民所填内容、实际情况一致性提供保障。档案管理强化的过程中,也需要有关部门将管理标准统一好,从而基于分类归档进行规范管理。比如,以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人员构成、刚性支出情况等贫困程度为依据开展分类工作。首先,对于有孤寡呆残等问题的特殊对象来说,应将其视为重点保障对象来对待。其次,针对一些家庭缺乏劳动力、并且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受突发疾病等影响需要大量医疗费用支出的对象来说,定为一般保障对象。再次,对就业波动大的家庭定为边缘保障对象。借助以上分类归档的方式,能够以更可靠的依据来推动低保工作的科学开展。

2.3加强动态化管理、严把管理环节

档案管理优化、强化的过程中,应遵循服务性原则,与低保对象实况有机结合,实施动态化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说,相关管理人员可根据低保对象居住属地、困难程度等,对档案卷宗分别进行编号,也可标注不同颜色来区分。而不论本年内低保对象保障类型有何种变化出现,都应在原有档案中进行记录,无需进行额外档案的设立。而在保障类别或保障金额有变动的情况下,有关档案管理人员只需要针对原档案盒颜色标识进行调整。低保档管理中,基础性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资料的收集,需要有关人员深刻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将收集机制逐步健全构建起来,之后通过定期、集中、补充等一系列收集手段,促进收集科学性、有效性的提升。因该方面收集工作涉及的内容众多,所以有关管理人员也要和相关部门之间保持必要沟通、交流、协调,以收集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在低保对象所提供资料与要求不符的情况下,或有缺失现象存在时,不应进行归档处理。另外,管理中也需要有关人员为档案整理有序性提供保障,要确保所有档案目录均具备规范性、清晰性,在有模糊不清现象出现时,要注意修正工作的及时开展。档案借阅上,要将借阅登记、回收流程规划好,切实避免低保档案遭到恶意修改或丢失等问题出现。

结束语:

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就是城乡低保工作。该项工作中,对低保对象实况起到详细记录作用的就是低保档案,是城乡低保工作总体运行中的必要依据。所以,需要有关部门在该方面档案管理上提高重视度,通过一系列优化、强化措施的应用,使管理效果得到增强,以维护低保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国良.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23):115,117.

[2]王思南.城乡低保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工作完善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21):109-110.

[3]冷喜云.城乡低保档案的规范与高效管理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20(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