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

范涛

湖南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415500

摘要: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尤其是主动实施的药品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评估存在的高风险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良好控制药品安全水平,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属于一项非常重要、严肃性较强的工作,能够给人类的用药合理性、高效性产生较大的作用。因此,文章通过具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提出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对策。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义

伴随着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的取消,各种新医改政策的逐步推广和深入,目前的我国医疗改革开始迈入关键时期,药学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药学人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新思路、转变角色定位、主动开展药品安全监测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水平是重点的工作内容。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经验积累,完善工作制度,打造出全新的监测模式,可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深思,希望可以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一、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

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属于临床上运用药物过程中,监督药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方法,不但能够弥补研究试验阶段药物存在的不足,还能为后期药物上市使用带来一定的指导,为良好整顿药物、清理不合格的药品带来有价值的依据,促使药物监测人员顺利完成工作。此外,针对后期实施优化开发完善药品的工作提供参数,控制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影响范围,降低药品危害事件出现率,提高群众生命健康水平。在医疗单位中采用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的措施意义重大,通过采用对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的措施能够科学合理使用药品,让医务工作人员数量掌握好不同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让医务工作者更清晰地按照自己的病理、生理情况挑选适当的药物,提供个体化用药的方法,避免药品出现各种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够推进药物学进步和发展,

目前医疗理念的变化,坚持患者作为中心的监护模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式能够助力患者、医疗人员科学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水平,为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促使二者获得共同进步与发展。药品的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本身承受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痛苦恢复时长,会带给患者生理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让患者的医疗费用直线上涨,导致各种各样的医患矛盾出现,严重浪费了当前的医疗卫生资源。而运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措施能够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率,避免出现更多的风险,节省医疗费用,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对策

(一)工作人员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准确高效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能够有效提高科学合理用药的效率,降低医疗纠纷出现率,让医院的总体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所以,提高工作人员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程度非常关键。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定期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讲座中,加强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给人员提供有关理论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威胁和医疗事故间存在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二)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首先,构建起完善的预警机制。第一,建立起风险专家库,强化预警能力。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管理部门需要联合起来,共同调查和处置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问题,履行两个部门的工作职责。由卫生部门安排医学专家人员,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安排药学专家,一同建立起风险专家库,强化药品不良反应风险预警能力。第二,联动监测制度,防止出现假冒伪劣的药品。通过联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追踪患者情况,快速了解假冒伪劣药品出现的情况。

其次,建立应急机制。多方力量应急展开救援工作,强化应急能力,发挥出政府在这一体系当中的作用,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应急队伍的配套设施,组织人员参与到应急培训中,提高应变水平,协调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共同做好药品不良事件出现时的应急工作,降低药物带来的危害,提高安全程度。

最后,建立起考核奖惩制度。将这个制度与职称评奖等相挂钩。目前的医疗改革背景下,开展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要挂钩药品安全信用等级建设,划分为守信、警告、失信三个等级,确定为A、B、C三个等级,考核监测单位,把考核结果与政府的年度考核报告实施结合,提高加分占比。

(三)充分发挥药师作用

药师需要充分借助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并且灵活地将其所具备的知识运用到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中。药师需要充分借助其专业化的理论知识,精准对不良反应的有关类型实施判断,进行有效地处理,所以需要掌握好疾病的具体发展情况,监测用药情况,保证可以优化处置,结合用药状态、患者恢复情形等,与临床医师共同调节用药方案。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当中的信息反馈

作为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部门,要正确高效地实施信息反馈,方便各个有关方面的人员动态掌握监测信息,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出现率。

近些年以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人们的用药安全水平。药物因素、给药方法等因素都是造成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药物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有关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等都是非药物因素带来的事故。所以,有关的管理者需要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内容,承担自己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实施监测的工作,能够保障医疗卫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逐步改革,人们提出了对用药安全较高的要求,因而要不断深入研究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在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需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一工作内容的关注度,健全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发挥出药师的重要价值,做好相关工作的信息反馈,才能够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效率,降低各项医疗事故出现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293-294.

[2]李云琳,王倩.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工作现状研究[J].大医生,2018,3(Z1):281-282.

[3]朱磊,黄萍,李颖.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药事,2016,30(07):729-734.

[4]王娣.基层监管部门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