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症状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产后出血的症状和护理

李艳梅

珙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宜宾  644500

产后出血是比较严重的围产期风险因素,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以及产后恢复,在我国孕患者死亡率中居首位。胎儿娩出后进行出血量统计,如果24小时出血量剖宫产术者超过1000mL、顺产者超过500mL,就被判定为产后出血。为了降低发生率,减轻产妇心理负担,要对相关知识有充分认识,本文就从概念、原因、防治及护理几个方面做总结。

一、产后出血概述

自然分娩是指在保证产妇安全的情况下,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分娩。从自然环境方面指出,自然分娩胎儿的方法有助于婴儿正常呼吸,帮助母亲产后快速恢复。然而,一些产妇会发生产后出血,普遍的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比较多,而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凝血功能障碍等都是主要的因素。当产后出血发生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病情以挽救母亲的生命。所以如果是高风险产妇,需要在围分娩期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排除潜在风险,降低产后出血率。

二、产后出血的原因

(一)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在产科出血病因中具有极高的占比率,导致产妇出现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未对宫内节育器进行成功应用;产妇存在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因素。在实际治疗中,若医护人员未对异位妊娠进行正确诊断,极有可能导致其出现产科出血,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致使产妇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

(二)胎盘及子宫和宫缩力道

胎盘与子宫问题主要指若产妇存在子宫破裂现象或存在胎盘疾病,将导致产科发生率显著提高。宫缩力道主要指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宫缩力道与相关标准不符,极易致使其出现产后出血现象。

二、产后出血的防治

大多数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一是加强产前教育,孕妇应定期进行妇产科检查,发现问题按医嘱及时采取措施。怀孕初期,建立档案,让进行治疗的医生了解病史,重点观察既往子宫手术史的相关指标,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大多数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对于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前置胎盘,医生可以提前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二是帮助妈妈摆脱焦虑,不急躁,保持心态平和,在宫缩间隙积极休息和进食,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帮助妈妈顺利分娩。当然。最后需要加强产后观察,孕晚期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风险。三是预防性使用子宫强制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最重要的常规措施。产后2小时和高危因素产后4小时是产后出血的高危期,建议密切监测子宫收缩和出血量的变化,引导产妇尽早排尿,避免膀胱长时间保持充盈状态。另外,分娩后尽早让新生儿吸吮乳头,也有助促进子宫收缩,控制阴道出血量。

三、产后出血护理

(一)护理问题

传统的护理方法包括,介绍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已经通过研究证实,产妇经过传统方法护理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并不理想,还是有诸多问题存在。比如:①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进而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跳加快。②患者入院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此时会增加患者低血压的患病风险,使患者出现头晕、心慌、眼睛发黑等症状。甚至由于长时间卧床会引起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

(二)护理目标

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产妇预期护理需求,使护患之间更加和谐,是主要的护理目标。经过科学、准确的健康宣教,产妇能够对围产期相关知识有更多认识,还能尽快适应住院环境,转换角色,与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关系。另外,还会通过改善住院环境,帮助患者减少不良刺激,一般舒适、温馨的环境下更能让患者减轻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高质量的完成各项护理措施,产妇及家属也能感受到服务的专业性,提高满意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护理措施

由于上述病因对保障产妇及胎儿健康极为不利,故而必须对其给予重视,并以此对产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产妇未出现产科出血现象时,医护人员必须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促使产妇充分掌握孕产期保健知识,鼓励其主动参与产前检查。若发现孕妇存在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应建议其及时入院进行待产,以此为产后出血处理效率提供保障。在孕妇已出现产科出血时,必须及时对其病因进行判断,充分掌握其出血情况,并对孕妇腹中情况进行明确。此后,应对产妇各项指标进行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孕妇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对其进行输血。同时,进行饮食结构调整,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并结合产妇个人饮食喜好、BMI、身体情况,合理设计膳食方案。首先,选择的食物要高热量、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其次,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叶酸含量高的食物;最后,根据BMI计算每天能量需求,合理配置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例。所有患者在护理期间,若产后发生出血情况,医务人员应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健康教育和紧急治疗。此外,应始终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应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各种侵入性检查,以防止阴道感染。出血期间,患者应加强保温工作,注意阴部外清洁卫生,做好避孕,减少人工流产。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为预防阴道感染,应密切观察阴道分泌物。

结论

综上所述,产科出血能够对产妇及胎儿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充分掌握其形成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产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基于此,产妇及胎儿健康将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