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脑梗塞恢复期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心理护理在脑梗塞恢复期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玲

山东省淄博桓台果里镇周家卫生院  256411

【摘要】目的:分析对病发脑梗塞患者恢复期,实施心理护理对其焦虑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对患脑梗塞患者进行分析,纳入的40例恢复期病人均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内于本院选取。20例施以基础护理的对照组在卫生院内开展基础评定和用药指导。20例施以心理护理的实验组以心理状态调节为主,随访3个月后评定护理结局。结果:相比较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指标内容,实验组神经缺损状态、焦虑反应等有显著优化,且康复疗效更佳,两组形成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恢复期焦虑患者中,负面情绪可控。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塞恢复期;焦虑情绪;神经缺损

脑梗塞的发生在于人体脑部内某一种正在工作的组织突然因各种因素终止,造成此位置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发生,继而脑组织坏死和软化形成,引发肢体和语言功能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1],在此背景下患者焦虑状态越发明显。以往基层医院内对此类患者仅仅是用药的指导等,忽略了心理的改善和优化。基于此,该文将以心理护理为核心,评定实施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

1 资料、方法

1.1 选取对象

在2020年4月—2022年4月,脑梗塞恢复期就诊患者总计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操作原则,均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男女比11:9,平均年龄值(53.22±2.11)岁;对照组20例,男性人数10例,女性人数10例,平均(53.26±2.10)岁。经自然信息评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在三甲医院内有清楚的诊断证明,前往卫生院干预时有完整病历佐证;②患者和家属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性脑梗塞;②不处于恢复期内;③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干预,在卫生院内由医师进行用药指导和随访。

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患者可描述目前经过相应治疗后,所存在的问题,如怀疑治疗效果时,卫生院内人员则以具体的情况进行说明,包括目前患者应改变情绪问题,积极面对后续恢复流程,从而以最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患者讨论当前状态与之前是否存在区别,让患者进行自我分析,从而增强护理信心。在护理期间,医师可叮嘱患者进行功能位的干预,也就是摆放肢体,全关节被动指导,中等强度的皮肤刺激和按摩,每日2次,1次半小时。

1.3 观察指标

①观测患者在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改善,以神经功能缺损量表[2]完成记录,分值越低则表明缺损程度改善越为良好。

②评定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3],分界评分7分,>7分为有焦虑,<7分为没有焦虑。

③以有效、好转、稳定、无效四项作为康复疗效的测评,护理后患者情绪进一步平稳,和常人无异,神经缺损程度有缓解为有效;情绪等恢复稳定,偶尔出现波动经开导后好转;情绪相对于护理前有好转,但依然有较大波动;经评估得出,相关内容未及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中选取资料,以SPSS18.0软件中进行计算处理,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焦虑评定计算,通过(±s)显现表达,采用T检验对结果计算;两组护理康复效果的观测,经(%)的形式处理,采用卡方计算,当P<0.05为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经对罹患脑梗塞恢复阶段患者展开随访,在完成护理后的第二周开始,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更具有明显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7日

14日

21日

1个月

42日

3个月

实验组(n=20)

29.65±0.46

24.30±0.58

17.12±0.88

15.02±1.13

12.31±1.18

10.02±1.14

7.09±1.22

对照组(n=20)

29.68±0.37

26.32±0.50

24.32±0.84

20.27±1.58

18.44±1.22

16.32±1.48

12.88±1.36

T

0.681

6.591

11.633

11.264

9.346

8.523

6.574

P

0.523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HAMA评分统计

护理后实验组HAMA分值相比于对照组更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焦虑结果比较(±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n=20)

17.96±2.79

6.02±0.22

对照组(n=20)

18.66±2.64

10.85±1.25

T

0.685

16.823

P

0.526

0.032

2.3 康复疗效

经对康复程度所表现出来的发生率观测,实验组康复效果处于更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康复疗效比对(n,%)

组别

有效

好转

稳定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n=20)

10(50.00)

6(30.00)

3(15.00)

1(5.00)

19(95.00)

对照组(n=20)

5(25.00)

6(30.00)

2(10.00)

7(35.00)

13(65.00)

T

4.480

P

0.034

3 讨论

心理护理中,联合系统治疗形式可有效调节患者的预后价值,早期的心理护理能够更好的稳定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心理护理不断的稳定对大脑运动细胞,促进患者更好的开展系统治疗,来强化大脑中枢系统的兴奋阈值,促进焦虑情绪的稳定。

经本文结果证实;在心理护理完成后,实验组焦虑分值得到显著优化,且康复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说明心理护理在实施时,可有效对心理情绪进行干预,相比较于常规护理来说,贯穿于护理流程中,满足患者身心需求。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实施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中,可稳定焦虑状态,促进恢复,作用效果可行。

参考文献:

[1] 张晓宇,高书理,白亚娟.品管圈活动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5):630-632.

[2] 鲁丽杰,郭琳琳.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联合动机访谈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8):168.

[3] 韩康怡,杜佳琦,杨燕冰.刺络拔罐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