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赵旭敏

榆林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陕西 榆林719000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行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盲选法将其划分成2小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小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地塞米松单独治疗,观察组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应用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为患者病情康复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地塞米松;高压氧;糖尿病;突发性耳聋

临床中将突然发生,即数分钟、数小时或3小时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持续2个频率听力降低20dB以上的情况称之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可并发出现眩晕或耳鸣,不存在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属于一种在耳鼻喉科十分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现如今,就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耳聋的具体原因仍然不明确,相关治疗方法也无公认的特效疗法,多采用神经营养、糖皮质激素以及血管舒张药物实施治疗[1]。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分析了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

资料方法

1.1常规资料

筛选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盲选法将其划分成2小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有14例和16例,均为单耳,年龄18~65岁,平均(41.32±5.23)岁,病程介于3到15天之间、病程均值为(10.25±1.32)天。观察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有16例和14例,均为单耳,年龄20-66岁,平均(41.55±5.61)岁,病程介于4到15天之间、病程均值(9.49±1.11)天。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展开对比,发现差异不突出(P0.05),不存在统计学优势。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地塞米松单独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第1到3次贱卖滴注地塞米松5mg,此后口服强的松片,1天1次,1次30mg,治疗7天后调整强的松片药物用量为每日5mg,持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实施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地塞米松的用法用量和对照组相同,高压氧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应用两舱四门一体式多人高压氧舱,压力为0.25MPa,持续加压20分钟后面罩吸氧持续30分钟,休息10分钟后再戴面罩吸氧持续30分钟,分阶段缓慢减压直至正常出舱,1天1次,1疗程10天,持续治疗1到3个疗程。

1.3指标对比

治疗效果以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于2005年拟定的疗效评价标准为依据实施评定,其中痊愈主要指经治疗后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达到健侧耳水平状态;显效主要指经治疗后受损频率听力提高值大于30dB;有效主要指经治疗后受损频率听力提高值介于15~30dB之间;无效主要指经治疗后受损频率听力提高值小于15dB, 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通过SPSS25.0软件对其展开数据处理,通过%阐释其中的计数指标,给予卡方检验;计量指标选择()给予阐释,然后实施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痊愈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7(23.33)

10(33.33)

8(26.67)

5(16.67)

23(76.67)

观察组

30

1(3.33)

6(20.00)

8(26.67)

15(50.00)

29(96.67)

x2

-

-

-

-

-

5.192

P

-

-

-

-

-

0.023

讨论

截至目前,诱发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和因素仍然不明确,因为突发性耳聋具有突发性特点,所以实验研究的难度较大,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该疾病,诱发因素以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机制受损、循环机制障碍以及膜迷路破裂最为常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内耳微循环出现血液流变学病变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致病原因[2]。于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应用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听力变化,同时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1)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之一,可发挥突出的抗炎作用与抗病毒作用,可有效缓解和避免内耳组织持续出现炎症反应,继而有利于炎症症状的缓解。具体而言,地塞米松的作用价值主要是可以抑制吞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位置聚集活动和吞噬作用,同时对溶酶体酶等释放和炎症反应中介物等合成和释放具有阻止作用。此外,地塞米松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对内耳细胞中的免疫反应起到抑制作用,促使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减少,继而对包细胞介素在人体中的合成与释放产生抑制,最终实现抑制免疫反应持续发展的作用,可十分有效地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耳中血液供应,获得突出作用效果。(2)由于在毛细血管内出现细胞水肿问题,导致耳蜗中血流量持续降低,继而产生缺氧症状,并且导致多数患者有外淋巴氧压下降的情况,通过实施高压氧治疗,可促使耳蜗内部氧压快速恢复。通过实施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内耳水肿程度,且规避因为缺氧和缺血而导致的内耳损伤,十分有利于血流循环状态的改善,大大提升了血流和组织内氧分压,可提升血液溶血量,可促进修复内耳转状态

[3]

综上所述,于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应用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童红霞,王红,王燕,等.鼓室联合全身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0):98-100.

[2]石琰,薛茜,刘美畅.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听力值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04):558-562.

[3]王素珍,孙盛德,董跃峰.双途径联合激素改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症状及对总有效率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2):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