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体现的真理与价值的内在统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体现的真理与价值的内在统一

任瑞萱

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和价值是内在统一的,这体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握真理,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内在的加工,使教师传授的真理转化为自己所需求的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实现了真理和价值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高中;阅读教学;真理与价值;辩证关系

引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指的是人类要按照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指的是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和创造价值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客观真题和主体价值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内在统一,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学中亦是这样,教师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向学生传递真理,学生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价值,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本文就以《陈情表》为例,来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真理和价值的内在统一。

一、陈情表中教师教授的真理

《陈情表》是统编本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课文,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中。其《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课文“是一篇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抒情名作”。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将课文置于《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教学的重点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李密为什么不想出来做官呢?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李密确实有年事已高的祖母刘需要照顾。第二,李密是蜀汉老臣,对故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思想情感,很难在灭国之后接受晋武帝的邀请,出来做官。况且对于晋武帝他也是不服气的。第三,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常在皇帝身边工作,难免会提心吊胆,说错一句话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晋国刚刚建立,时局飘摇,人心不稳,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在彼此观望,以等待下一步的动作。李密作为前朝旧臣,自然不愿意当第一个出头的人,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李密“辞不就职”,内心不是不想做官,只是这个时机不太合适,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如果怠慢了皇帝的邀请,惹来的必将是杀身之祸。所以为了摆脱这个进退两难的困境,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将自己拒绝做官的行为转化为晋武帝向往的价值观。李密直言,我不想出来做官不是因为不想为国家效力,是因为我有年事已高的祖母刘要照顾。但是说到这里就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古人侍父为孝,侍君为忠。李密侍奉自己的祖母刘是孝,但是拒绝君主的邀请实为不忠。所以李密想了个办法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不能两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等我把我的祖母送走之后再来向您尽忠。表面上看是用孝抵挡了不忠,实际上是为观察时局留足了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陈情表》一文时,老师提到,《陈情表》确实抒发了李密对祖母的孝情。《陈情表》全篇主要体现了一个孝字,在当时那样一个处境下虽说他辞职不就,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忠,但是不能否认他对祖母的一片赤诚之心。面对皇帝的征召,他可以放弃髙官厚禄,一心意照顾祖母。其乌鸦反哺之心感天动地,并且在他侍奉祖母刘氏期间也确实衣不解带,事事亲为,不离不弃,“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些字词均能体现作者对祖母的至诚至孝但他写作的最终目的在于“辞不就职”“愿乞终养”,并不以表现真情实感为旨归,且作者的真情实感受制于“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书写身份、“切峻”诏书“责其逋慢”的现实语境和疑其“有所希冀”晋武帝威压,不可能听任“至性至情”“沛然从肺腑中流出”。因此,后《陈情表》是作者煞费苦心构筑的修辞文本。

二、《陈情表》中学生价值的自我创造

在《陈情表》一文当中,学生首先学到的是“表”这种文体的用法:“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有助于学生了解并学会“表”这种文体的用法,应用到自己平时的写作中去。

在学习《陈情表》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被李密的孝心感动到,并折射在自己身上,立志要成为像李密一样有孝心的人;有的学生则学会了李密说话的艺术,用一种巧妙的办法拒绝君王的要求,对学生的情商塑造具有一定的影响;还有的学生,从李密的言谈举止中,学会了他的语言艺术,并应用到自己的文学写作当中,使自己的书面语言更加准确精炼。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不同理解,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了不同的知识,在遵循教师传授的真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得了不同的价值。

《陈情表》这篇文章,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高情商的拒绝术、流畅动人的语言艺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仁、义、礼、智、信方面的教育。宋人赵与时将《陈情表》与《出师表》、《祭十二郎文》相提并论,把它作为文章中表现孝、忠、友情感的典范之作。所以高中语文教材选择这篇文章,是要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影响,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也会不同程度地被李密的孝心打动,经过自己的内心建构,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不仅学会必要的文言知识,接受真理,还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

三、高中语文教学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内在统一

真理中包含着价值。首先,探求真理是为了获得价值。通过上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陈情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传授了真理和知识,帮助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对《陈情表》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带领学生分析出表面含义和深层意义,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李密写《陈情表》的意图,教会了学生“表”这种文体的用法和写法。同时领会到李密写《陈情表》的真实意图,并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祖母的孝心,更是为了委婉地拒绝君上的邀请。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客观真理的正确把握和运用为前提,没有真理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注定是要失败的,当然不可能实现价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师传授的知识,对本篇文章进行了在创造。有的同学因为此文章学会了“表”的用法;有的同学学会了语言艺术;还有的同学学会了如何委婉地拒绝上级领导的请求。这都是学生在教师传授的真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得出的。学生对《陈情表》这篇文章的理解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的,在教师传授完正确的理解之后,学生进行了价值的在创造。这都体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真理和价值的内在统一。所以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真理。真理和价值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在当今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少讲、多引导”。将必要的真理知识教给学生,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价值。真理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我们要在遵循客观真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发现和需求,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获得更多理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内在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寿江.论《陈情表》的写作意图、身份意识和读者意识[J].中学语文,2015(28):52-56.

[2]张遥.《陈情表》及礼义忠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3):72-73.

张海明.李密《陈情表》别解[J].求是学刊,2009,36(05):98-102.

[3]郭如平.刍议核心素养下文言文教学三维度解读——以《陈情表》为例[J].名师在线,2019(21):43-44.

[4]刘锦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陈情表》文本解读与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1(02):12-14.

[5]李彬.《陈情表》:莫为“孝”“忠”遮望眼[J].语文教学通讯,2019(31):46-48.

[6]刘俊.文言文阅读教学经验分享——以《陈情表》的教学为例[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