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疫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牛疫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库丽孜拉·加合别克

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8355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牛养殖数量和范围在逐渐地扩大,但是同时存在的疫病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限制了当地养殖行业的稳定进步。因此养殖人员要认真地剖析牛疫病的发生原因,采取综合性较强的防治方法,有效地解决在以往疫病防治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通过经验总结构建成熟度较高的疫病防治方案,减少疫病发生之后的损失。

关键词:牛疫病;发生原因;综合防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牛肉的需求在逐渐地增加,但是在牛养殖过程中,疫病会影响食品安全,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疫病综合防治的重视程度,按照疫病发生原因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方案,并且逐渐地更新原有的养殖模式,多方面地满足人们对肉的需求,以此来提高养殖行业的发展水平。

1牛疫病的发生特点

首先为疫病种类不断地增多。在我国养殖行业发展进程中,各个养殖人员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纷纷增加了牛的养殖数量,但是在此期间密度逐渐地增加,再加上外来牛的影响,导致当地牛疫病发生类型在逐渐地增多。除了口蹄疫和结核病之外,还出现了中山病和心水病等等。一部分养殖人员养殖管理工作不到位,感冒和肺炎等基础疾病发生概率在逐渐增加,无法满足现代化疾病防控的要求,并且在养殖过程中由于一部分养殖场所密度过大牛群间接触过多,增加了各种寄生虫的发生概率。如果相关养殖人员并没有加强对驱虫管理重视程度或者驱虫药物的效果较差,会影响牛场的养殖工作顺利进行。疫病的发生概率逐渐地增加,无法满足现代化养殖行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为传染病呈现出流行的趋势。我国养牛的规模化发展导致疫病发生概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口蹄疫和巴氏杆菌病逐渐朝着上涨的趋势而不断地发展。其中牛口蹄疫病传染性较强,一旦在牛群中发现之后,会迅速传播,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影响了牛群的健康。

2牛疫病发生的原因

2.1饲养管理不当

在近年来牛疫病逐渐朝着上涨的趋势而不断地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相关养殖人员需要认真地剖析问题的发生原因,落实精细化的工作思维,使各个疫病防控工作能够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地减少对养殖行业所产生的影响,牛疫病发生和养殖管理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养殖人员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并没有加强对牛群的深入性观察,在发病初期也没有察觉出常见的异常情况,再加上整个饲料结构非常单一,营养的不均衡导致牛群长期出现营养不良和抵抗能力较差的问题。比如一部分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给牛喂一些变质的饲料,不仅会影响营养水平,还会对牛的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除了喂养工作不科学之外,饲养环境控制不当也是产生疫病主要原因,比如当前养殖场内部的通风以及光照程度的控制非常不科学,很难给牛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内部出现了细菌滋生的问题,增加了疫病的发生概率,对养殖行业的影响较为突出。

2.2检疫意识较为淡薄

为了及时地发现牛的异常情况,在前期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减少疾病的扩大面,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检疫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各个养殖工作能够变得更加科学。但是从当前养殖情况来看,存在着检疫意识非常薄弱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养殖行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养殖人员开始从外界引进扭转,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往往抱有侥幸的心理,在牛入场之前并没有做好任何的检验,这就导致了一部分牛的疾病很难被快速地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大规模疫病,暴发流行情况非常的严重。这一现象在养殖场中是非常的常见,部分养殖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检疫工作的必要性,没有融入先进的设备或者充足资金来推动各个检疫活动的顺利进行,增加了疫病的发生概率,同时会导致养殖工作中的隐患越来越多。

3牛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3.1完善饲养管理方案

在牛疫病综合防治工作落实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按照以往工作中产生疫病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案,并且还需要将预防意识贯穿于不同工作环节,从前期减少各种各样的损失,以此来推动各个养殖活动的科学进行。在此背景下要健全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一方面要保证牛的营养水平,提高牛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创建良好的养殖环境,有效地减少诸多因素对养殖所产生的各项干扰。首先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饲料的营养管理,各个饲料要有一定的均衡性,满足不同阶段牛群的营养标准。同时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等,全面地保证牛群本身的抗病能力。在更换饲料时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满足牛的生长需求,防止出现应激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养殖人员还需要全方位地观察牛的具体表现,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和当地养殖管理机构开展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使各个饲料管理工作能够变得更加科学,全面地提高整体的饲养管理水平。

其次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养殖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卫生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存放饲料的场所要定期进行驱虫以及灭鼠,并且还需要注重饲料的防潮以及抗霉工作,避免由于饲料发霉而对牛的身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在后续工作中,养殖人员需要定期清理牛舍中的粪便,并且进行堆肥处理,定期进行牛舍内部的消毒,清除其中的致病菌。值得注意的是牛舍内部的温度和卫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如果温度控制不大会导致细菌的滋生,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温度的科学控制,保证内部有良好的光照以及通风,为牛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降低整体的卫生管理难度,养殖人员也可以融入现代化的技术方案,做好牛舍内部环境的科学监测,在出现问题时能够马上发出预警信息,方便养殖人员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案,落实完善性的工作思路,使卫生管理能够满足预期的标准。在不同环节中提高疫病防控的执行力度,保证整体的养殖管理水平。

3.2重视检疫管理

通过科学的检疫能够快速地发现在牛中的一些疾病,总结丰富的工作经验,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相关养殖人员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检疫管理程序,也可以和当地兽医部门开展定期的合作以及交流,有效地减少诸多因素对检疫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在融入外地牛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并且将牛放置在对应的空间内,起到一定的隔离效果,有效地减少疾病的传播。在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要将牛混合到牛群中进行日常的养殖管理,以此来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养殖过程中不要太过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要控制好整体的养殖密度或者扩大养殖的空间,以此来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提高整体的养殖效果。

此外在后续工作中,养殖人员需要按照牛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进行疫苗的注射,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养殖空间,使整体检验管理水平能够满足预期的标准。以此来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为各项养殖活动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4结语

在牛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疫病防控的重视程度,按照实际情况提出科学性较强的疫病防治方案,并且还需要总结丰富工作经验,掌握先进的防疫知识,定期做好牛群状态的观察,快速地发现在其中存在的各项疾病隐患,回归于实际,提出科学性较强的防治方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养殖行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于雪峰,等.黄牛养殖及疫病防治措施分析[J].畜禽业,2021,32(2):88-89.

[2]史冬梅.牛病流行特点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4):158-159.

[3]吴彦,等.牛适度规模养殖疫病防治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