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及干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及干预策略

曹荣姣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河北石家庄    050081

[摘要]:本文梳理目前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抑郁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思考怎样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资本、改善应对方式、减少高职学生抑郁的发生,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心理资本 应对方式 抑郁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他们身在校园但也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加深,这一阶段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高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尤其在校大学生中有抑郁问题的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对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抑郁问题的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有抑郁情绪的生比2021抑郁情绪的生增加3个百分点,达到19%,特别关注和干预学生比例为31%,比2021年增长0。8个百分点。抑郁是指一种情绪低落的心境状态,是一种持续影响人们生活与学习的情绪状态。大学生的抑郁水平不高,通过心理老师进行干预,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恢复心理健康但抑郁作为大学生出现最多的心理问题也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校是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他们拥有大学生们共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高职学生大多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相比本科生略低,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较低,做事容易消极放弃,产生抑郁情绪。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采取措施来减少高职学生抑郁的发生。

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2015年马宏丽、雷美英等人研究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发现男生、独生子女、非留守学生及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资本得分相对较高,抑郁得分相对较低。心理资本及其4个维度(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4个维度能够解释抑郁水平26%的变异量[1]2018年王超研究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各维度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个体抑郁的初始水平,其中自我效能和希望能够调节在追踪过程中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削弱生活事件给大学生带来的抑郁情绪[2]

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2013年牛更枫等人通过对57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对大学生的抑郁产生影响。[3]2017年刘双金研究发现抑郁组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大学生的得分;而抑郁组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大学生的得分,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具有直接预测作用。[4]

尹子臣(2012)以四川省大学生为例, 研究发现,积极应对与心理资本及各维度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资本及各维度间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此研究说明,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越好,在应激状态时越习惯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心理资本状况越不好,在应激状态时越习惯采取消极应对方式。[5]

宋瑞君研究进一步提出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调节了"心理资本→积极应对方式→抑郁"的后半段,即当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较高时,积极应对方式对抑郁的抑制作用增强。[6]

结合以上研究成果,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如何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心理资本、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减少抑郁的发生提出以下策略以供参考。

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

现在各高校遵照国家规定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心理资本的概念灌输给学生,教育学生关注自身的优势资源;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更好地发展自己、健康成长;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抑郁不要魔化抑郁,当产生抑郁情绪时及时寻求帮助而不是羞于启齿,对于有抑郁问题的同学要提供支持而不是远离逃避。

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创设文明和谐、竞争有序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生活在积极向上的氛围里,从而主动提升自己的心理资本,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时能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积极应对,减少抑郁的产生。利用5。25心理健康节和心理健康月着重对心理资本、应对方式的知识和提升方法进行宣传,增强学生抵御抑郁情绪的能量。

三、开展好团体咨询

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逐渐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学生面对困难时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关注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较少产生抑郁情绪。

四、利用好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学生不仅要在学校接受教育,也要参加实践活动以提高专业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辅导员要利用好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的机会,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在实践中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在锻炼专业技能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技能,学生面对困难时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学生遇到困难时会更多思考自身的优势资源从而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本文通过梳理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提出增强心理资本改善应对方式减少抑郁发生的策略,希望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 马宏丽,雷美英,刘耿,陈海燕,李杰锋,蒋敏贞,李婕,李红政.广东医学.2015 (01).

[2]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抑郁的现状和干预研究[D].王超.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2018.

[3]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 牛更枫,郝恩河,孙晓军,周宗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 (06).

[4]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TPH-2基因多态性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D].刘双金.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2017.

[5]尹子臣.大学生学习惓怠与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关系研究——以四川省大学生为例[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42.

[6]宋瑞君.青少年心理资本与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C].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作者简介:曹荣姣(1985.3-),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教育学硕士,讲师,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级别: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课题名称: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抑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课题编号:21YQ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