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

田亮亮

江苏方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新时代下,建筑工程数量逐渐增加,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应以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为切入点,切实分析解决钢筋混凝土承载力较低问题有效措施。本文首先介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重要性,接下来分析技术现状,最后分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主要流程,并提出提升施工质量可行性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实际作用,在减少项目施工成本同时,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业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脚施工安装型钢柱

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需要有关工作人员依旧相关质量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并确保入场材料具有较高性能以及质量。同时也需深入了解当前工程实际情况,有助于设计人员更能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尤其是在设计预留孔位置以及节点位置。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进行钢结构设计,并考虑当前工程结构件处理工艺。

1型钢混凝土施工工程概况

  本文以宜家南侧地块项目为例,浅谈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组合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宜家南侧地块1#、2#楼钢结构部分,位于卡子门大街19号宁溧路东侧,红星美凯龙北侧。主体结构地下四层地上八层结构,标高-22.100米至35.200米 。每层采用12根H型钢柱,其中F~G轴6根,K~L轴6根;材质为Q345B。分层施工,钢骨柱对接焊接,钢梁位于四、五、六、屋面层;柱,梁连接采用10.9S大六角高强螺栓连接,上下翼缘焊接。

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

1.1作用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型钢混凝土组合施工技术具有较强刚性以及强度,并且相比其他施工技术来说,还具有较高延展性,尤其是具有较强抗震性以及防火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类型高层建筑中,相较普通钢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能在不影响施工质量以及性能情况下,相应减少钢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此外,因混凝土包裹型钢结构,从而显著提高耐久性以及耐火性,有效避免钢构件出现腐蚀,进而对建筑造成较大影响。

1.2技术要点分析

因型钢混凝土结构件种类较多、较为复杂,并且型钢、纵向钢筋以及箍筋之间存在相关影响、相互制约,型钢表面也存在着较多栓钉,从而增加工作人员施工难度。箍筋相比其他建筑材料较为复杂,箍筋横截面一般为八边形和六边形。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加强特殊性以及多样性,并且涉及内容较多,因此有关工作人员应合理规范整体施工流程,从而确保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的合理性以及高效性。通常情况下,型钢结构中有着较多型钢与钢筋,导致在振捣和浇筑构建位置时,对工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混凝土坍落度与粗骨料粒径等,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混凝土建筑工艺。

2应用型钢混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型钢混凝土组合主要是多种施工模式组合成的结构,而非单一结构,因此针对不同工程实际情况,不同结构力学性质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如在应用空腹式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因为施工工艺较为简单便捷,并且实用性较高,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民房中。但是基于当地实际情况,若是针对抗震性要求较高地区,则需要应用实腹式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不同类型钢结构在构成钢构件时,也有着较大出入,如针对角钢以及槽钢,主要使用空腹式组合结构,针对H型钢以及槽钢则使用实腹型钢结构。基于此,在应用实腹型钢结构时,会显著增加用钢量。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相比其他技术来说,对数据要求更加严格与及精确,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具有较强现场判断能力,并依据当前工程实际情况,在有效控制现场施工进度同时,提升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性能。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因为不能事先了解工程概况或者因受到突发性因素影响,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工期延误或者施工水平达不到预期标准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在应用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施工技术时,对施工材料要求较为严格,并且也许严格控制钢筋弯折角度,并且需要将其误差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同时,也需要有关人员能精准判断在工程产生应力情况,并将钢筋结构承载压力控制在一定数值区间。但部分工程缺少相应动态施工调整能力,不利于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也很难保证在工期内顺利完工。

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

3.1制作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阶段

通常情况下,主要在工程制作完成或者在施工现场完成制作。因此,制作型钢结构能否符合相关制作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结构受力情况,基于此,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让其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并且也许确保施工前准备阶段、翻样、制作型钢都符合施工要求。翻样其实际上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翻样,并依据设计图纸型钢形状、尺寸以及规格,确保型钢混凝土组合技术施工质量。在准备阶段也要全方位检查钢材质量,确保钢材符合相关施工标准。同时基于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焊接工艺。

3.2柱脚施工阶段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柱脚施工阶段也被称为型钢柱生根阶段,一般为埋入以及非埋入两种。其中后者需要将底板安装在基础顶面上,以便起到连接锚栓和基础作用。

在锚栓预埋过程中,应先将锚栓固定在框架上,再采用双螺帽将锚栓固定在样板上,使其成为一个整体,锚栓固定框架如图所示:

地脚螺栓示意

锚栓固定框架示意图

锚栓预埋时,保证其埋设质量的关键是固定支架的牢固度。为了防止在浇灌砼时产生移动和变形,需使该框架搭接牢靠。

3.2钢构件制作

   在施工期间主要结构件钢柱、钢梁、制支撑等,不可再现场割孔火焰切割。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应采用刚性连接,钢梁翼緣与柱内型制翼缘则采用全熔透焊继连接,焊接缝隙质量等级控制为一级,宜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检连接梁腹板与柱。型制柱沿高度方向,对位于钢梁或型制混襏土梁内型钢的上下翼缘处或钢筋混凝土上下土梁边缘处,应设置水平加劲助,加劲胁形式宜便于混凝土浇筑。此外,在钢结构制作期间,从而多环节焊接工作焊工来说,应按<<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 2011)的规定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

3.3安装型钢柱

在开展吊运工作之前,应当对型钢结构质量予以彻底检查,以保证其符合标准规定。此外,还要仔细核对设计图纸和施工图样,确认孔的方位,并依照规定的次序完成施工。

3.3.1钢柱吊装

吊装型钢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它们必须承受大型构件的起吊重量,所以必须确保安全,而且要求是使用坚固的钢丝绳将其与型钢柱紧密绑定。在吊起流程中,要求型钢柱与大地维持垂直于,并且要对吊起的角度进行有效控制,以避免与周围物品产生撞击。当到达指定位置后,就可以开始最初的联络工作,并在安全状况下放开吊索。在完成型钢柱吊装之后,应尽量选用可以调节缆风绳长短的装置,以便在拉放过程中,可以调节水平程度。将经纬仪安置在型钢杆轴平行的地方,并确保其视点与型钢杆主轴完全重合,以达到校准的目的。为确保误差被有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防止对施工建设产生不利,可以采用多次校准的方式,最后用螺栓将型钢柱固定牢固。

3.3.2现场焊接

3.3.2.1焊接方法

根据现场焊接条件,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实心焊丝CO2气体保护焊和焊条手工电弧焊相结合的焊接方法。

3.3.2.2焊接顺序

围绕控制焊缝变形和残余应力等目标,确定如下焊接顺序:焊接顺序从中部向角部推进,单柱由两名焊工对称施焊,避免钢柱扭转和焊接应力过大。

3.3.3焊缝检测

项目专职质检员应确保在施工现场跟踪施工质量,及时消除可能的质量隐患。每个分项工程必须做好相应的检查验收记录,应在自己检查合格的基础上报请监理现场检查、抽查。配合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对于发现质量问题的应无条件整改并及时总结原因。

在焊接过程中,质量检测人员应与监督管理人员、业主等详细分析和探讨检测范围,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由专门的检验结构进行检测。对于项目内分段工程来说,也应提高对维护工作重视程度,避免不必要返工

3.4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施工

在施工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安排纵筋部位,并科学合理选用安置方式。在开始安置钢筋混凝土时,应与图样资料相结合,并严密进行检查翻样管理工作。假如型钢梁较小且处于钢柱一侧,应尽量避免它的部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矩形箍筋和拉筋来组合。然而,由于箍筋的孔径和硬度控制范围较大,调节起来比较困难。一旦柱头与型钢梁相触碰,很难形成封闭状态,所以需要引进开口箍筋。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筑施工中,通过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应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助于提升建筑物性能,并延长工程施工寿命。合理规范安装型钢梁、梁钢筋、型钢柱等环节,从而充分发挥技术实际价值以及作用,有效推进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守志.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难点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3):52-53.

[2]何洪银.建筑工程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5):47-48.

[3]黄欣.建筑工程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3):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