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3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探析

刘荟琦[,]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在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发现高职高专存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比较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完善,但是在高职高专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需求量大。基于此,结合后疫情时代社会背景,我们提出了线上线下“12345”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高职高专;“12345”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相对于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及其他社会群体,高职高专学生属于负面情绪体验易感人群,心理更脆弱,面对危机的解决问题能力更差,且较多学生在成长历程中经历过创伤。疫情期间,高职高专学生因情绪困扰、家庭争执、情感问题等而有自残、自杀想法和行动的案例层出不穷,多个紧急事件暴露出高职高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疏漏,体现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需求。

但是,在中国知网搜索最近几年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献,少有针对高职高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大部分为本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交涉的期刊论文。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看到更多的许多高校和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提供自助式、求助式和主动式服务的“互联网 +”新型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也获得了诸多认可。相比于普遍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各本科院校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不断形成的社会,高职高专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经费、师资、技术等原因面临着更大的建设困难[2]。近几年有如南阳职业学院、山东职业学院等各个公办高职院校依托社会各界资源,设计建构出区域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更多的高职高专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基础教育尚未较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

2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在四川省内的四所高职院校进行,自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量表(学生版)通过问卷星发放,涵盖大一到大三三个年级的学生,共收集问卷730份,踢出无效问卷27份,共703份,其中男生302份,女生421份,大一学生343份,大二学生208份,大三学生152份。自编结构性访谈量表对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调查,结构性访谈对象为24名高职高专里从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了解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3 结果分析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量表中关于“现阶段是否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问题,64%的学生回答当下有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这其中有326名是大一学生,即基本上所有的大一学生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而另外76名学生为大二、大三学生这表明部分院校对大二大三可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讲座;“你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下课程、心理健康讲座、线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心理活动分别为96%、72%、46%、2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学生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心理疾病这几项内容上;“你倾向于学校开展哪些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选择依次为心理活动、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课程,而这基本上与学校现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相反的,说明高职高专当下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更倾向于参与性、体验性的相关活动。

针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结构性访谈量表,24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一线教师做出了回答,关于“您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配比”大多数在1:5000左右,这与教育部要求的高校按照师生不低于1:4000的比例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且每校不低于2名的要求不符合,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更少;在“您日常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这一问题回答中,多数老师表示日常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和心理咨询,还包括团体辅导,心理活动等,同时部分教师表明日常的团学工作和社团活动等也在负责,这表明专职心理教师的工作内容大,工作事物较为杂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模式”的回答中,大部分老师教师表明自己所在学校主要是对大一学生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这些都主要集中在线下,也有老师表明学校并未开设线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线上线下的心理相关主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总体来说都是围绕线上线下的课程和讲座进行,并未有其他形式;“您认为高职高专可以开展哪些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老师表明可以定期在线上开展主题微课或微视频,主题可紧跟当下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可以根据日常咨询中学生的分享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需求选择主题,也有老师表明可以丰富心理辅导形式,除去日常的面对面心理咨询可以开展线上咨询、线上线下团体活动、朋辈心理咨询、室内外心理活动等加强学生的体验性,部分老师还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和任务,学校应该与家长与社会合作,尤其是经历过新冠疫情的考验后,发现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且必须的;“您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是否完善”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多数老师表明所在学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但是四级网络中基本上是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在进行所有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其他级的人员并未真正的参与到日常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来;“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中学生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心理健康教师反馈最多的是人际关系、情绪问题以及亲子关系,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在咨询中的问题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主题。

4 讨论

4.1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

无论是对学生的问卷中还是专职心理老师的访谈中都了解到高职高专心理见健康教育对象尤其是课程方面主要集中在大一学生,而对大二、大三学生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很少甚至部分学校没有,但是大二、大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甚至比大一学生更多,因此,学校应该在重视大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兼顾大二、大三学生心理教育,如可以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开设主题心理讲座、团体活动。

在“你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你倾向学校开展那种模式的心理健康”的两个问题中,学校现有的和学生喜欢基本上不吻合,学校主要进行的是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和讲座,而学生更倾向于心理活动和线上的一些心理相关视频、微课和讲座。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相关的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性。

4.2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在针对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结构性访谈中了解到高职高专明显存在专职心理老师不足的情况,这直接导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困难,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配备足够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是非常必要的。当然,给心理老师定期的培训和督导也是必要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会大量消耗自身的心理资源,心理老师在给学生提供支持的同时自身也需要这种专业的支持,只有这样心理老师才能更好的进行心理工作。

建构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学校基本上都有四级网络体系的框架体系,但是都比较形式,并未真正的形成从宿舍心情联络员-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中心的教育合作体系,而基本上紧紧是心理中心在开展相关工作,在整个体系中的其他成员甚至很不多不知道自己属于这一体系,更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因此在高职高专中把体系中的其他成员拉入心理健康工作,充分发挥其特质,建立更为全面、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4 “12345”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1一个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高专在日常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树立学生中心意识,杜绝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的形式教育。结合日常观察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了解学生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主题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喜欢的教育教学形式,开展丰富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无论在教学中还是日常心理咨询和活动中都做到接纳、涵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作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4.2两种主要形式:线上和线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不仅限于在传统的线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把部分教育延伸到网络上。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专题讲座、团队辅导员活动,同时,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打破空间局限,联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及时回应学生的心理困惑,根据不同学生心理需求开展系列丰富有趣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家庭、校园、社会,直面心理困惑。

4.3三全育人为指导

全员育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育人;全程育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育人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高校学生教育多方联动。

4.4构建四级网络体系

加强高职高专学生朋辈间的互助作用,建立层层分类心理健康教育,将学校的各级群体进行网格划分,形成“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网络体系,及时关注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层层把关、层层反馈,及时有效的发掘学生需求,提供心理服务。

4.5 落实五个任务

(1)推进知识教育。以主题班会、讲座、公众号、抖音等进行知识推送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2)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小型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心理健康节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日常的团体辅导活动、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实现以活动促心理。

(3)强化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咨询服务,不仅仅是心理老师的心理咨询也可以是辅导员和朋辈群体的心理咨询,以线上、线下形式,团体和个人形式,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开展。

(4)加强预防干预。健全四级预警联动体系,积极妥善处理心理危机情况,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

(5)联合家校教育。心理中心、辅导员等应加强与家长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尤其是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过往成长,家校配合、协商一致共同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旭刚, 徐杏元.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蒋岚.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J]. 教育评论, 2006(1):2.

[3] 邢静南.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4] 周燕.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8):1.

[5]李银春. 高职院校基于易班平台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2021.

作者简介:刘荟琦(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名:后疫情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探析,课题来源: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编号:TCCXJY-2022-E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