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布拖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拉比小李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基只乡人民政府

616350

摘要:布拖县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特别是当前农业发展,使得马铃薯生产也由以往的自给自足向全县农业转型发展所转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就要能积极发展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本文就针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加以分析,明确准备工作和田间管理,并说明病虫害防治,以此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高产培技术,是在传统马铃薯栽培技术基础上,要求“五良”(良壤、良灌、良种、良法、良制)配套,进一步推进放“六改”措施(做到改使用劣、杂品种为应用主推优良品种及其脱毒种薯,改套种为净作,改满天星种植为高厢双垄作,改一次中耕垄墒为二,三次中耕培土,改偏施氮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多施用有机肥,并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优的马铃薯,从而顺利完成马铃薯种植,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获取较高产量和质量。

一、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

马铃薯最忌连作,因连作后病虫害严重,将使产量显著降低,同时注意不可与茄科作物(如辣椒、茄子、烟草、番茄)轮作,以免相互传染病害。最好与禾谷类作物、豆科作物轮作。马铃薯轮作年限至少要求在3年以上才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发生。轮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二半山地区:玉米-马铃薯-秋荞、玉米-马铃薯-元根、黄豆-荞麦-马铃薯。

高山地区:荞麦-燕麦-马铃薯、荞麦-马铃薯-燕麦、马铃薯-元根-荞麦。

、马铃薯种植准备工作

(一)处理土壤

马铃薯在种植上自身适应能力较强,对于生长环境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对于土壤孔隙度有着一定要求。所以,就需要做好疏松,这样才能保证为马铃薯提供充足养分和水分。种植人员在种植前,要能先检测土壤酸碱值和含盐量,了解土壤是否满足马铃薯生长要求[1]。与此同时,也要从中具备充足灌溉条件,保证空气和种植土壤都能符合种植环境要求。

(二)整地和施肥

害马铃薯栽培上,整地和施肥都非常关键。在开始种植前,必须要做好整地和施肥工作,要能先深耕,进而疏松土壤,为马铃薯的后续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让马铃薯根系得以更好发育。据研究报道,耕深36厘米的较18厘米的可增产63.1%,并且在深耕的条件下可把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到亩产2500公斤以上。土壤环境会直接影响马铃薯质量和产量,在控制起垄高度上,要根据种植面积和要求来加以明确。正常情况下,应该将高度控制在20~25cm,一旦种植环境供水环境不足,就可以适当提高起垄高度[2]。在施肥上,也要能遵循马铃薯生长环境,并配备氮磷钾相关元素。在施肥上,要根据马铃薯生长要求做好氮磷钾肥施用,按照5:2:11比例,如果每公顷需要30吨农肥,则是可以将15kg二胺、75kg尿素和150kg硫酸钾搅拌后使用,利用这样方法作为底肥。

(三)选择种子

想要能从中更好保证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就要合理选择种子。在这其中要满足高产和稳产两方面要求,在选择上要选择抗病能力强,一般情况下是挑选颜色鲜艳、外观光滑的块茎,并从中观察马铃薯种子性能。

选择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淀粉加工型、薯条(片)加工型和菜用型商品薯等多种需求,选择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适应当地栽培的马铃薯品种。严格挑选种薯,大力推广符合“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和“GB4406种薯”。淀粉加工和菜用型商品薯主要以青薯9号、米拉、凉薯97、凉薯14、凉薯3号、合作88、坝薯10号、等中晚熟优良脱毒薯为主,亩用种量一、二、三代种薯亩用种量100-200公斤。这样也能提高生产活性,减少内部水分流失,避免病害传播。但是这样的种植方法所需要用到的种薯较多,所以在大型种植上并不采取这种方法

在切块薯上,因为外表有损伤,所以容易受到细菌影响。为避免发生这一情况,就要研究薯种种植方法,并选择适合的切块位置,在切块前要能消毒。一般情况下是利用高温、酒精等化学药剂来消毒。在完成切块后,也应使用草木灰来处理,这样不仅能对薯种内部营养加以补充,而且还能提高薯种抗干旱能力。

三、选择适合时间和密度

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还有播种时间,在种植前要明确播种时间和密度。在种植上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来选择对应种植时间,密度则是要根据土壤养分情况来明确[4]。正常情况下,土壤肥力较好,并且日照时间充足,就可以稀植,将密度控制在每亩4000株左右,行距控制在40cm左右。如果发现土壤的肥力不足,就可以在种植上栽种早熟品种,并将密度控制在每亩5000株。

四、田间管理

在苗期要促进幼苗生长,如果发现缺苗,就要及时补苗。做好早中耕,进而提高土壤疏松,确保良好通风。如果发下干旱,则是要尽快浇水,并做好追肥。在块茎形成期,重点是中耕培土,增加培土高度,根据马铃薯植株生长情况,来追加更多肥料,增加内部营养,满足生长需求[5],后期注意排水防涝。在增长期要能结合促控结合的方法,来对地上茎叶加以控制,并结合病虫防治。喷洒磷钾肥能促进叶片养分增加。与此同时,在叶面施肥上,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如果发现缺失哪种营养,就应该及时补充哪种营养。

五、病虫防治

(一)物理防治

针对在马铃薯生长中所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则是可以利用天敌的方法来消灭,或者是使用带有颜色的粘板来诱杀。比如,悬挂黄色粘板就能诱杀蚜虫、白粉虱等。还可以根据害虫趋光特点,来利用白炽灯、振频杀虫灯来消灭害虫。在夏季可以铺设地膜,利用地膜的高温来消灭土壤中害虫。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依然是当前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害虫多的情况下,这一方法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保证马铃薯上的农药残留符合要求。要做好预防和预报,通过调查的方法来有效控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真正将危害控制在早期,起到防治效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 虫害防治:马铃薯地上害虫主要有28星瓢虫、蚜虫等,危害地下部的根和块茎的害虫主要有块茎蛾、地老虎、蛴螬(老母虫)、金针虫等。这些害虫都会给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或传播病毒。

防治方法:地上害虫防治用3000倍烯啶虫胺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防治:播种前用800倍毒死蜱(或毒地虫、一窝端)稀释液喷窝或亩用80%的敌百虫可湿粉剂500克加水稀释,而后拌入35公斤细土中,在播种时施入穴内或中。

  1. 青枯病:植株发病时出现一个主茎或一个分枝突然萎蔫青枯,其他茎叶暂时照常生长,但不久也会枯死。防治方法:幼苗15厘米时叶面喷施1000倍“农之神”(或助长880)+800倍“加瑞农”或“(25%烯酰松脂酸铜”750倍液)防治青枯病并促进薯苗根系生长,当发现田间病株及时拔除,注意把病薯挖净。
  2. 晚疫病:植株被晚疫病侵袭时,首先在叶片的顶端或边缘发生淡褐色的病斑,病斑外围有黄绿色症状。湿度大的早晨和雨天病斑很快扩大,使得叶面呈水渍状青枯,并在青枯外出现白霉,叶背面白霉更清楚。防治方法:首先选用抗病品种,播前严格淘汰病薯,其次使用药剂防治:

a.发病初期预防

植株现蕾封垄前一周左右或在雨水来临之前,用保护剂统防1-2次,可选药剂有10%氰霜唑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剂或1000倍“50%异菌脲”盛花期用750倍烯酰丙森锌+400倍“金土豆”或750倍绝疫无霜水分散剂+400倍“金土豆”防治晚疫病,同时促进薯块增大。

b.处理中心病株 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以后,连根带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银法利687.5g/升悬浮剂或500g/升氟啶胺悬浮剂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

c.大田统防统治: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在3天内组织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可选用500g/升氟啶胺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银法利687.5g/升悬浮剂60-75ml/亩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植株及茎叶两面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病害流行或多雨季节施约间隔期缩短为5-7天。药剂防治的同时,还应及时排除田间的积水,减少土壤湿度。

4.马铃薯黑胫病:带病块茎生长的幼苗和植株比健珠矮小,茎秆变硬、节间短,叶片发黄并向上卷曲,不久植株因茎基部腐烂而死亡。受害的病株,因茎的基部变黑腐烂很易拔起。病株从幼苗到成株期陆续发病为其特点。防治方法:首先建立无病留种地,生产无病种薯。播前严格淘汰病薯,其次使用药剂防治:用800倍春雷霉素+王铜(商品名:加瑞农)+600倍叶枯唑间隔7-10天防治一次,共防治2-3次。

结语:

总而言之,马铃薯高产栽培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法,有效应用高产栽培技术,进而才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又能保证马铃薯质量,还能减少对环境污染,并帮助种植人员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晓阳.浅谈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应用

[2]宿好文.无公害马铃薯优质栽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