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教体系下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3

现代职教体系下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何虹,徐秀清,高琼华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是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体系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构建技术技能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产教融合、数智化

一、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背景

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本科相互衔接贯通,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体化培养模式。2005年,教育部在全国推行“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试验工作,通过统筹安排中职、高职分段教学活动,为职业教育体系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国务院层面首次提出“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2015年,教育部发布《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要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科学确定适合衔接培养的专业,并出台《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2018年,教育部分两批在21所院校启动职业本科试点。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教育部颁布“中高本”职业教育一体化专业目录,并制定配套专业教学标准。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指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中高本一体化财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财政部在《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中明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在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会计工作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和治理手段,需要会计人才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发展,促进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会计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将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要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健康服务业等为重点的万亿级支柱产业和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烟草等为重点的千亿级优势产业。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任何单位、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的进行,会计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将对各产业形成有效支撑,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深化业财融合,将在云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中高本一体化财务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各层次之间的相互承接,使学生无重复地实现财务知识体系的积累,职业能力的有序衔接,是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截至2020年底,我国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共有932.79万人,其中高级20.57万人,中级242.02万人,初级670.20万人,以此取数,高、中、初级会计人才实际比例约为2:26:72,与目标相比,高级会计人才缺口80%,中级会计人才缺口35%,初级会计人才富余44%,层次越高缺口越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要适应新技术下的职业岗位要求,掌握大数据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熟悉新的业务流程,做到业财融合,具备财务岗位细分所需的出纳及现金管理能力、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能力、报表编制与分析能力、预算编制与管理能力、智能财务处理能力、大数据采集能力、财务大数据分析能力、财务共享中心实务能力。由此可见,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中高本一体化财务人才培养成为趋势。

三、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实现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国际可交流的专业,至今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服务国家及云南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对接云南省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产业,围绕数字经济,契合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数智财务人才的需求,通过重构中高本不同学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搭建中高本进阶式培养通道,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多样化成长的需求。

1、中高本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双高”建设院校,在中高本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云南省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云南省新商科职教联盟的发起单位及理事长单位在云南省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牵头成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本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以云南省昆明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临沧财贸学校、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联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泰庆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厦门科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主,共同研究制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本贯通衔接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我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三个学历层次的职业能力进行精准定位,注重三个学历层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1+X证书、技能大赛等方面的差异性和协调性,强调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延伸性、持续性、均衡性。其通识课程的开设贯穿中高本三个阶段,专业课程的开设遵循不同学历层次对应财务岗位职业能力的差异性和延续性,体现知识积累与能力进阶。我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效避免三个学历层次人培方案简单粘合,课程体系交叉重复,教学内容上下易位,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中职阶段,重点开设强化基础,夯实操作技能的课程,注重基础性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阶段,重点开设技术技能应用类课程,注重多元化职业技能的培养;本科阶段,重点开设技术技能应用研究类课程,注重全方位专业素养的培养,并为后续专业硕士、博士学历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中高本岗课赛证一体化

我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以企业财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对中高本不同阶段对应的财务岗位群进行细分,并对岗位群细分后的典型工作任务与流程进行梳理,重构中高本一体化岗课赛证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中职阶段参与“1+X”初级证书试点,高职阶段参与“1+X”中级证书试点,本科阶段参与“1+X”高级证书试点,将智能财税、财务机器人应用、个税计算、财务数字化应用、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数字化管理会计、智能审计、财务共享服务8个“1+X”证书的职业技能有机融入各阶段课程教学体系,嵌入行业头部企业的认证标准与要求,有效实施书证融通、课证融通及模块化教学,将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高职组及本科组竞赛模块有机融入中高本日常教学,形成中高本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有效推动中高本一体化 “三教改革”的实施,逐步形成中高本岗、课、赛、证一体化育人模式。

3、中高本产教融合一体化

我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深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号召,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大力推进学院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与中联集团成立中联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本产教融合一体化实施过程中,中联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在新型技术、人才、产学研、社会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搭建了校企共享平台,以初中高级财务岗位精准职业画像评价体系为核心,科学、合理地评估中高本三个学历层次学生岗位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产业学院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智能供应链、大数据分析等新平台,把企业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转化为中高本三个学历层次财务人才的培养标准,打通“专业”与“职业”的鸿沟,通过中高本三个学历层次学校课程、校企课程和企业课程的融会贯通,将技术元素和产业元素嵌入中高本课程体系,对学生开展初中高级财务岗位技术技能训练,构建不同学历阶段“双主体、双场所、三导师、三评价、三证书”的新型数智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工学交替,分段培养,加宽加深中高本不同学历阶段财务领域真实业务的训练,全方位提升学生应对新技术、新产业环境的职业能力,校企共同探索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高本一体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四、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稳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

稳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以国家级“双高”建设院校为基础,建设一批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提高职业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选拔吸纳更多高职毕业生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

2、积极推进中高本一体化联合培养试点

突破专升本瓶颈,积极推进高职“3+2”、中职“3+2+2”中高本一体化联合培养试点。在中高本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下,联培各方通过签订双方(中职:三方)联培协议,明确各自方权利义务,以本科院校为主,高职、中职院校为辅,通过建立健全联培各项学籍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经费管理、准入及退出机制,实施一体培养,分段管理的中高本一体化联合培养试点。

3、建立健全中高本一体化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校际中高本一体化学籍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经费管理、准入及退出等沟通协调机制、衔接机制,细化学校纵向贯通和学年横向融通机制的实施,以内部质量控制为核心,校际协同推进中高本一体化培养体系, 搭建技术技能人才一体化成长渠道。

4、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通过产教融合,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共建研发中心,持续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寻找业务增长点,共同开展产品技术研发、项目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以科研反哺教学,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服务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z].教发[201416]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N].教职成[2015]6 号,2015.

[3] 王薇薇.基于职业能力递进的高职物流专业中 - 高 - 本课 程衔接的探究[J]. 机械职业教育,2020(2):50-53.

[4]井文,匡瑛.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逻辑 机理与管理机制———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J].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2021(15):13-20.

[5]曲克晨,郑戌冰 . 中高本衔接一体化课程设计探究—— 基于学分银行角度[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84-90.作者简介:何虹(1976-),女,硕士研究生,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主要研究财务、税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

学校邮编:65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