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2
/ 2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策略探讨

王芳

江苏省招标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1

摘要:为在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规范合同管理,本文简单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与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现状,着重分析了管理策略,意在积极解决当前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管理效率低、效果差问题,使招标投标得到有效控制、造价得到科学分配,从而避免招标投标上的误操作导致工程发承包双方遭受经济损失,也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加透明、市场更加稳定。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合同管理

引言:建筑工程通常在招标投标基础上形成工程承包合同,因此,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利润。同时,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招标投标双方均需要充分把握机会,签订对自身有利的合同,争取更多获得利润的机会,从而也使招标投标成为发承包双方关注的焦点。为了避免招标投标过程发承包双方因争取利益采取不正规手段,有必要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招标投标质量,防范合同风险与经济风险。

1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关系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基于招标投标过程形成合同,并以合同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约束招标投标,保障各方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具体来讲,二者关系如下:

1.1招标投标是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理论层面来讲,招标投标属于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招标投标产生的结果以合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招标投标也是形成合同必须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对防范合同风险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合同中竞争性条款的产生通常在招标投标阶段以谈判的形式确定,招标与投标双方在该阶段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会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前提下,为自身争取更多有利的、拓展利润空间的机会[1]

1.2承包合同是对招标投标过程的规范

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招标投标是合同管理、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对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效益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招标投标过程中通常会以合同形式将双方达成的契约固定,引导双方依照合同规定依法维护权益,从而发挥出事前规范的作用,可以预防工程招投标双方盲目维护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违规违法行为。同时,合同条款订立的主要依据是招标文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招标内容进行优化,使各项标准更加明确,以便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而通过法律保护招标成果。

2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现状

2.1 招标文件与合同管理脱节

在招标投标阶段不乏一些发包方忽视合同管理,仅重视招标文件、标底、评标的审查与监督,未能及时发现招标文件与合同管理脱节现象,对合同管理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例如,招标文件中未能将合同条款及其实质要约全部囊括起来,影响投标文件中服务承诺的健全性,使合同签订环节管理工作难度增加,也易使签订合同条款不规范,项目实施中出现随意改变现象。

2.2 招标文件内容存在漏洞

招标文件编制是一项复杂、专业的工作,部分投资方常因效率问题,在编制招标文件中未能深入了解工程情况,导致编制内容质量差,存在描述不清晰、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进而造成合同执行环节出现随意性强现象,容易使项目实施阶段发生合同变更以及索赔。

2.3 招投标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在招标投标环节已经推行主体资格审查制度、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增强了合同管理效力,在制约违规违法行为上发挥了重要价值。但招投标环节不良竞争、违规操作等行为未能得到全面禁止,导致中标后经常出现法律纠纷,不仅威胁招标单位利益,也影响建筑行业市场秩序。

3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策略

3.1 重视招标文件审查

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则是严格审查招标文件,以便根据招标文件形成内容全面、严谨的发承包合同。鉴于招标文件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应基于法律法规要求对招标文件编制中的各项工作、活动进行约束,保证各项要约的真实性、条款的科学性,从源头减少建筑工程的合同风险,也为合同管理在项目实施中切实发挥出监督与控制作用提供坚实保障。因此,应规范管理招标文件编制过程,即充分发挥投资方的主观能动性,在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准确理解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目标、内在需求,从而在招标文件中准确描述工程性质、技术要求、评标方式、工程造价、担保形式、竣工形式、合同签订等内容;并考虑不同性质工程项目、不同发承包方式工程项目的特殊情况,在招标文件中做出特殊说明,尤其是工程价款构成、双方权责义务、合同争议处理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内容上,必须依法依规制定要求与标准,有效维护招标方的权益,为合同管理创造便利条件[2]

3.2 提高合同内容质量

一方面,在编制合同前应加强各方沟通与调查,掌握关于工程、投标单位的详细信息,避免信息错位造成合同风险。期间投资方应深入调查建设项目情况,全方位掌握项目施工区域气候环境、地理特征情况,并围绕工程性质采集相关法律法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且与投标单位进行密切的沟通会话,针对工程建设方面问题展开问询、答疑,使双方掌握相同的信息。同时,在正式投标之前召开澄清会议,投资方针对投标单位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使其进一步理解招标工作标准与要求,厘清投标范围、明确工作深度,并根据招标意图进行投标文件修改、调整,也能够有效防范合同风险。

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合同条款编制水平,认真分析招标文件中对施工技术、质量、权利义务等方面的规定与要求,编制内容详实、严谨的合同条款,为合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来讲,需要先分析招标文件中对于工程性质、质量要求、招标范围、安全措施等多方面的技术规定,使发承包双方明确在工程建设中肩负的责任与义务,继而结合专业项目管理机制、标准编制合同条款,使各项条款切实符合工程建设实际要求,以便提高合同管理效率与质量,提升合同风险防范能力。

3.3 完善配套管理机制

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影响着合同管理效果,因此,还需从运营机制层面规范招标投标管理。而完善运行机制的构建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但其中关于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相关法规也存在条款冲突、相互制约情况,故而应秉持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整合重构现行法律制度,对有关观念与执行标准进行更清晰的阐释,从而规避条款之间的冲突,使招标投标管理机制具有可行性。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力,如利用招投标电子平台,全程记录招标投标过程,对每个环节的进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在线查询,及时发现不合规情况,方便不同主体动态监督招投标工作的开展,使招标投标工作在公开、透明的状态进行,让违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3]。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性的处理机制,及时记录与公示管理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投标单位信用评价结果、违规行为投诉处理结果等内容,接受所有投标单位、各监管部门以及社会民众的监督,严厉打击招投标中违法违规行为、损害他人利益行为。此外,还应确立负责人倒查问责制度、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使相关责任人切实承担起责任,当履约过程中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或违反合同行为时,能够立即进行追责,问责、制裁相关责任人,提高违约、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规范建筑行业发展。

3.4 做好合同条件审查

招标投标阶段形成的发承包合同对双方的责、权、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一部分属于通用合同条件、一部分是基于工程特点形成的专用合同条件,应结合招标文件内容深入解读与全面审查合同条件,以便为评估投标报价、工程项目谈判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合同条件审查要点如表1所述。以经济造价审查为例,需要将与价格、经济指标相关的合同条件汇总,结合投标报价进行细致审核,避免出现错报与漏报现象;且重点关注合同价格、税、支付条件、性能罚款、变更与拖期赔偿费用等。如在价格与支付中,需要审核合同价格类型以及支付条件,确定合同属于单价还是总价合同,如何支付、采用什么方式支付;如何确定支付条件,考虑不同模式下的财务成本,以节约成本为目标优化与调整相关合同条款。

表1 合同条件审查要点

审查项目

审查要点

经济造价

价格与支付

变更与调整

保函

拖期赔付费

性能罚款

工期进度

生效日

开工日

工期

时间延长

竣工

质保期(缺陷通知期)

工程质量

检验与试验竣工及接收性能罚款

风险与保险

风险与责任(保障、风险划分)

保险

法律

不可抗力

责任限度

索赔与争议

索赔

争议

合同终止

业主终止

承包商终止

其它终止

其他

交货方式

工作许可

3.5 提高合同监理成效

合同管理是一项贯穿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招标投标阶段虽然属于合同形成环节,但也需要合同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合同精神与签订要求对招标投标过程进行管理。如动态追踪招标投标进展,评估招标投标各项活动,保障合同管理的有效性;严格控制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分包与转包情况,提高监理效力;并深入审查招投标文件条款,通过论证会审制度对招投标文件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招投标中损害双方利益的违规规定,从而保证招标投标依法依规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总产值连年递增,使建筑行业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规范建筑行业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应做好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管理工作,使发承包双方对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有着准确且全面地了解,从而能够协同配合,积极抵抗外部环境、施工变化对工程造价、成本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工程效益,使双方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青岚.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途径探究[J].居舍,2021(27):159-160.

[2]陈芳.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途径探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1(03):76-77.

[3]张燕.建筑工程招标投标阶段合同管理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