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刮痧和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1
/ 2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刮痧和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采取盲抽法分成对照组(针灸治疗方式)和观察组(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刮痧和针灸治疗方式)。结果:通过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0.59%,两组差异比较大具有良好意义(P<0.05)。针对两组的头痛程度评分可以得知,在接受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没有差异(P>0.05),两组经过30d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良好意义(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采取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刮痧和针灸治疗的方法,可更好减轻患者的偏头痛效果,值得全方面推广。

【关键词】川芎茶调散;刮痧;针灸;偏头痛

偏头痛属于血管性头痛的一种,此种表现为间歇性的发作,在发作之前,经常会出现头晕和视线模糊等一系列先兆,与此同时还会伴随神经和精神性功能障碍等[1],病程持续时间越长,临床治疗难度越大。通过运用针灸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提升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因此,此次报告主要分析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刮痧和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采取盲抽法分成对照组(针灸治疗方式)和观察组(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刮痧和针灸治疗方式)。观察组之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20例,年龄是(23-61)岁,平均是(41.35±5.16)岁,病程是(1-11)年,平均病程为(6.35±2.15)岁。对照组之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19例,年龄是(23-62)岁,平均是(41.58±5.22)岁,病程是(1-12)年,平均病程为(6.49±2.14)岁。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可得知,没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的标准:全部满足偏头痛临床诊断标准,同时经过脑电图和CT等检查确诊;病程全部≥1年;患者同意此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比较高。

排除的标准:患有较为严重的癫痫和颈椎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等;患有严重的器质性损伤的患者;感染或者出血的患者;过敏性的体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式,选取太阳穴、合谷穴、风池穴和内关穴,如果患者出现恶心与呕吐等症状,可以增加内关穴[2]。在针灸过程当中,需要采用G-6805型的电针仪,采取针刺方式,对各个穴位进行治疗,得气之后,可以将电针仪的电极和针柄稳定相连[3],采取连续波,电流设置成50mA,电流的强度主要以患者的实际耐受能力作为标准,连续治疗30min,接受为期30d的治疗。

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之上,联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方法,药方组成包含两条蜈蚣、25g的天麻与川穹,24g的地龙,19g的半夏,防风和当归各15g,全虫和胆星等各10g,3g细辛,采用煎药机进行浓煎[4],每日一剂,量取400mL的药液,分成每日早、晚两次进行服用,需要接受为期30d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包含显效:患者的头痛和其他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或者头痛的时间比之前减少三分之二;有效:患者的头痛和其他症状得到一定缓解,或者头痛的时间较之前减少三分之二。无效:患者的头痛和其他症状和之前相比较无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加重。

观察两组的头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方法,针对两组治疗之前与治疗30d之后的头痛程度进行对比,0分代表无头痛,1分到3分之间代表轻度头痛,4分到6分代表中度头痛,7分到10分之间代表重度头痛,分数和患者的头痛程度为反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0.59%,两组差异比较大具有良好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分析[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4

30(88.24)

3(8.82)

1(2.94)

33(97.06)

观察组

34

21(61.76)

3(8.82)

10(29.41)

24(70.59)

X2





18.9635

P





<0.05

2.2对比两组的头痛程度评分

针对两组的头痛程度评分可以得知,在接受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没有差异(P>0.05),两组经过30d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良好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的头痛程度评分[(spacer.gif±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t

P

对照组

34

7.63±1.23

5.41±1.16

8.9635

<0.05

观察组

34

7.54±1.03

3.32±0.96

18.6324

<0.05

t


0.1236

9.6354



P


>0.05

<0.05



3讨论

偏头痛主要是因为神经血管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血管扩张或者血小板凝聚功能出现亢进的障碍疾病,此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当前,此种疾病致病因素不明确,可能和周围的环境和精神因素等存在密切的联系,西药治疗方法虽可以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但是,长时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同时不良反映比较多[5]。由于中医的全面发展,在临床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之中,中医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疗效也得到临床医生肯定[6]

此次报道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采取盲抽法分成对照组(针灸治疗方式)和观察组(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刮痧和针灸治疗方式)。通过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0.59%,两组差异比较大具有良好意义(P<0.05)。针对两组的头痛程度评分可以得知,在接受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没有差异(P>0.05),两组经过30d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良好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之中,运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刮痧和针灸治疗方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此种治疗方式具备重要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文韬.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08):48-51.

[2]李盛楠.针灸联合川芎茶调散加减对偏头痛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及头痛程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1,27(29):47-49.

[3]李君仪,张媛,孙飞,等.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23):2406-2413.

[4]费敏,王飞,柴常运.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7):56-58.

[5]李聪,胡纪可,郭耀光,等.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风痰阻络证)及对神经血管源性活性介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24):122-127.

[6]刘布谷,吴金桂,苟尧,等.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的Meta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01):142-147.

作者简介:张往(1991.11-),男,汉族,贵州江口人,本科学历,初级职称,主要从事针灸康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