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方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对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方式分析

方雯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2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组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然后对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组织要求进行阐述,包括合理导向以及有效换乘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就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方式与关键要点进行研究,旨在于促进客流组织模式的优化与完善,以更好的应对换乘站大客流组织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关键词: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

1 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组织原则

    地铁换乘方式呈现出复杂性以及多样化的特点。换乘站肩负引导乘客正确换乘地铁线路的任务,在实际运作中面临着客流量较大且集中的问题,加之存在客流流线复杂以及客流流向不均衡性的特点,导致换乘站面临大客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了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换乘站必须积极采取不同换乘组织方式,优化客流组织管理水平,对换乘客流进行积极组织,通过缩短换乘路径的方式提高乘客换乘效率,同时原则上避免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出现相互干扰或交叉的问题,促进客流运输的畅通性,确保在大客流问题影响下乘客能够得到及时疏散。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应对节假日大客流压力的情况下,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严格遵循客流组织特点,在换车站站台等候乘客超过站台容量的情况下,严格遵循自内至外以及自下至上的基本原则进行客流控制,确保换乘站客流组织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第二,充分考虑换乘站内售检票点位置、出入口、楼梯、附体位置布置情况,合理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引导,通过应用栏杆、安全线、铁马等相关装置的方式,体现人流动线的简单性与明确性,尽可能避免引导客流出现交叉或对冲的问题;第三,大客流组织方案应当确保换乘站换乘通道的通行水平达到理想状态,对快速通道以及慢速通道进行合理区分,尤其在人流集中汇聚点尽可能减少功能性服务装置的配置数量,以保证上述区域人员疏散的快速性;第四,大客流组织方案必须最大限度满足换乘客流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便捷性,比如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防护、气候调节、面向残障人士的无障碍通道设计等,以完善行人导向系统,在大客流条件下实现对乘客的快速分离,避免换乘站出现客流大量聚集或过分拥挤的问题。

2 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组织要求

    节假日导致选择地铁出行的人员数量增加,参与地铁交通的人流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地铁换乘站乘客人数众多,若不针对换乘站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大客流组织工作,势必会导致换车站人流通行密度下降,甚至对通行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情况进行合理组织与优化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以保障乘客在换车站通行的安全性。

    1)合理导向。这一原则是节假日地铁换乘站大客流组织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换车站客流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需要组织工作人员立即对站内可能影响乘客出行的标识进行去除,有效引导乘客流向,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安全乘车。同时,换车站大厅、楼梯等关键位置应当尽可能避免客流对流情况的产生,有效保证换乘站乘客在上述关键位置靠右站立与行走,保障乘车秩序达到理想状态。

    2)有效换乘。为了避免地铁换乘站内部出现人流拥挤,密度过大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持续性观测并确定客流集中区域,对站内存在混行可能性的区域需要配置相应的栅栏以及安全线,实现对乘客进行有效分隔的目的,避免乘客在通行过程中出现混行的问题。同时,在客流组织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换乘站内乘客进行单向流动,避免人流密度较大情况下出现乘客相互冲击碰撞的问题。除此以外,工作人员应当将地铁标识粘贴在醒目位置,以针对性的疏散人流,确保节假日大客流模式下乘客出行的安全性水平。

3 地铁节假日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方式

    在城镇建设进程加剧的背景下,城市外来务工以及学习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且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以上因素影响下节假日大量人流进入城市,地铁换乘站面临的客流压力是非常巨大的。从换乘站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必须应对大客流形成针对性的组织方案,如下:

    1)加强客运组织工作,在客流高峰到来前确定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以及配置方案,共同参与到客流引导工作中,尤其是注意在扶梯口、站台出入口位置设置工作人员对乘客进行引导,对乘客有关换乘地点、时间等问题做出详细解答。同时,考虑客流组织压力,安排专人做好对乘客情绪的安抚工作,确保换乘顺利进行。出现大客流情况后,需要工作人员及时监测换乘站人流动向,积极进行疏通并引导客流方向。整个客运组织工作中,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工作原则,重视对电梯口、扶梯口等关键位置的客流控制工作,避免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

    2)重视对进出站量信息的合理应用。通过合理应用换车站进出站信息的方式,帮助组织人员了解换乘站乘客进出站规模,从而对闸机等关键设备的配置情况进行合理优化。如进展客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进站位置闸机配置数量,以便应对高峰期客流流通压力,同时加强安检力度,促进换乘站乘客乘车效率的提升。出站口客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除了在出站口位置设置更多闸机帮助乘客通行以外,还可以考虑对持有单程票的乘客设计专门人工通道,对乘客进出站方式进行合理区分,以保障乘客出行的安全性。

    3)积极展开票务组织工作,在换乘站出现大客流情况时,可以尝试适当关闭进出口,对大客流疏散时间进行合理延长。节假日可以考虑在换乘站设置临时售票窗口,考虑乘客进出站方向选择大客流集中区域,在不影响客流疏通的前提下设置独立窗口。对于地铁单程票购买流程不够清楚的乘客,可以考虑在购票窗口设置专门的咨询人员,帮助这部分乘客解决地铁购票问题,避免因乘客长时间停留该区域而出现拥堵问题。

4)重点考虑换乘站线路间换乘量信息。为了最大限度确保地铁换乘站乘客出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应当尝试对换乘站线路间换乘量信息进行有效获取,掌握换乘站乘客流线图,以确保面向大客流所展开的疏散工作更具针对性。在明确换乘站主要客流并充分核实的基础之上,将导向标志设置在相应流线上,以积极引导乘客在站内进行换乘。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导向标志设置在楼梯、扶梯等重点区域,避免乘客在上述区域出现拥堵而造成大客流问题,同时使换乘站客流组织模式更加的灵活,以便对换车站内各种应急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在此过程当中,考虑到地铁换乘站不同方向通道相互交错的客观情况,以及站内、站台人员大量聚集的客观情况,乘客容易出现定向困难,造成行走方向错误,导致客流流通速度受到影响。有关调查中显示,地铁换乘站乘客对地铁内部引导标识有较高的依赖性,因此乘客在大流量空间中流通时必须充分发挥引导标识的指南与导向作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为了确保换乘站对大客流的组织达到科学引导、避免拥堵、客流分流的效果,可以尝试在站内设置一些具有特殊含义解释以及导向功能的标志,实现大客流模式乘客与换车站的相互交流。

5)形成基于空间环境的客流组织对策。地铁换乘站大客流情况下,会导致站内设备、组织人员以及相关设施效能水平的下降,对乘客而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地铁换乘站在进行大客流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着重观察站台、大厅以及通道的人员流动情况,遵循自内之外,自上至下的基本原则对人流密度进行充分把控,做好对关键区域入口的流量限制。同时,为了确保地铁换乘站运营安全,应当尽可能分散站台乘客,避免换乘通道区域内人流流动速度缓慢而导致拥堵问题,在监测到邻近换车站自身允许乘客密度最大值的情况下,需要立即通过限制客流量以及应急疏散的方式达到理想的客流组织效果。

4 结束语

    在城市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城市发展中对地铁这一特殊交通工具的应用更加广泛与深入。相较于其他交通出行方式而言,地铁轨道交通发挥着独特的快速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优势,给大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对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有重要意义。但在此过程中,地铁运营频频面临着大客流的影响与挑战,尤其是节假日所导致的换乘站大客流问题,若不及时予以处理、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地铁线路出现延误或其他问题,对客流组织工作的开展是相当不利的。本文上述分析中尝试节假日地铁换乘站大客流组织的具体方式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于促进客流组织模式的优化与完善,以更好的应对换乘站大客流组织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参考文献:

[1] 田郝青,张喜. 基于Anylogic仿真技术的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优化评价研究[J]. 电子设计工程,2018,26(19):84-88.

[2] 王兴仁. 地铁突发大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以西安地铁通化门站为例[J]. 运输经理世界,2021(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