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八大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李远书

乐至县人民医院,四川 乐至 641500

在自然界中,人是非常渺小的存在,要是遇到了危急重症,随时都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根据社会调查得知,每年有70万人死于室外伤害或者危急重症,而且中年人的死亡率最高,意外死亡会让家庭备受打击,让无数的家庭陷于悲痛。为此,应积极传递急救知识,帮助人们掌握急救技能,遇到意外事故时能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危急重症的死亡率及残疾率。

一、人们生活中的常见误区

第一,急救疼痛随便使用止痛药物:人们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包括腹痛、压痛或者关节痛,有些疼痛是可以忍受的,但有人为了应对疼痛,会口服止痛药物,但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服用止痛药往往会掩盖原发病,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进入医院诊断,明确原因后采取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第二,把心绞痛患者放平:心绞痛发病时,放平是不正确的,放平很可能会增加人的心脏负荷,应当将垫子放在患者的背后,身体呈30°,将枕头放在膝下。在家中的患者,可适当垫高后背,双腿搭在床下,要是在外面,应当让患者保持稳定的坐姿,以免垫子滑落。第三,中风了,将患者摇醒:很多人发现患者昏迷,会不自主的摇醒,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有些病人是脑出血,摇晃会让出血更加剧烈。若患者保持坐姿,应当将座椅适当前推,让患者处于座椅间,必要时放上衣物,以免发生损伤,患者溜到地上,应当展开双臂、翻身,保持一侧肢体伸直,一侧肢体呈90°,再整体翻身,调整体位,要是患者出现呕吐,应当将口腔中残留物清理,在30min后,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为此,一些急救上的误区,不仅没有很好的救治患者,还很容易让患者受到更大的损伤,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二、人们应当掌握的八大急救知识

第一,自然卧睡法:要是有人不明原因昏倒,检查发现患者有呼吸和心跳,但是没有办法唤醒,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最好让患者保持自然姿态躺卧,这种体位能保持通畅的呼吸。人失去感觉平躺,舌头会向下阻塞呼吸,很可能会致命。所以,为患者摆放自然卧睡的体位,容易让患者维持呼吸。在操作过程中,先让患者平躺,随后靠近边侧,适当抬高头部,将向外的手掌放在脸部,靠近救治者的方向。随后,将外侧的脚抬高到90°,一只手扶助面部及腰腿,将整个人翻转,这样也能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过了一段时间后,替换另外一侧卧位,间隔10分钟,检查一下患者的呼吸,要是呼吸暂停则使用心肺复苏急救。

第二、呛咳急救法:人在吃东西时被呛到,双手就会捂住自己的颈部,但食物堵塞在喉管,患者没有办法呼吸或者讲话,只能发出“哑哑”的声音。若没有及时救治,很可能会窒息死亡。所以,不能采取手伸进口中挖的方法,这样很容易让食物进的更深,先要询问患者是不是呛到了,让他通过点头或者摇头的方式说明。在急救车到来之前,让患者大声咳嗽,尝试将食物咳出来,要是这种方法不行,就让患者头部向下、上半身也向下弯。施救者立于患者后面,将一只脚深入双腿中间,一只手握拳,平放在腹部,用力提拉患者身体,将体内的气体排出。要是卡出的问题还没有处理,患者可能会出现缺氧昏厥,这时让患者靠在施救者身边,实施心肺复苏方法,按压期间很可能将食物吐出,但要注意食物吐出,不能立马处理,而是让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在处理。

第三,流鼻血急救:有人流鼻血,将头部朝上,不让鼻血往下流,这种做法是错的,鼻血倒流会经过呼吸道,容易发生呛咳。为此。应当将患者头部朝下,将两根手指捏住鼻梁骨,随后用力压,不用担心往下流的血,用容器接住即可,出血停止后松开手就可以。

第四,触电急救:要是触电了,先看周围有没有电源,先关闭电源,随后评估患者有没有心跳及呼吸,要是有心跳呼吸一般没有大碍。要是没有心跳呼吸,则采取人工呼吸救治或者采取心肺复苏救治。

第五,中风急救:患者中风后应尽快送往医院,途中可测试患者的心跳情况,要是患者有心跳,保持平躺即可。要是患者呼吸困难,观察是否有梗阻物,及时清理,要是患者心跳暂停,也要及时心肺复苏。

第六,癫痫急救:发现癫痫患者,先将周围的物品移开,并松解衣物,等待医务人员救援时,要保证不会产生碰撞。有些患者会出现发热、身子过热、脑神经失衡等症状。应当以湿毛巾擦拭身体,尽量散热,不要在口中放入小毛巾,以免呼吸抑制。

第七,哮喘急救法:哮喘病人应当携带喷雾剂,发生哮喘后,施救者及时为患者使用喷雾剂救治,让患者呼吸新鲜空气,要是效果不理想,则在15min后再喷,要是还没有效果,要快速送到医院。

第八,灼伤急救:灼伤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是液体灼伤、干灼伤。液体灼伤是接触到热水、热油等灼伤,民间疗法是使用牙膏及油性物品去除,但这些都不鼓励,因为灼伤已经伤害到了皮肤,要是只是伤害到皮肤,热度存在皮肤下,以普通的温水冷却灼伤位置即可,不会让灼伤扩散。要是干灼伤,可能是火或者化学品灼伤,衣服粘附皮肤,不要涂东西,也不要动手处理,等待冷却后包扎,避免细菌感染,及时送到医院。

总之,人们应消除急救误区,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及时挽救危急重症。

作者简介:李远书(1972-),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