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瘤胃鼓气的综合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浅谈牛瘤胃鼓气的综合防治

张华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63000

摘要:牛瘤胃鼓气病在畜牧业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牛内科疾病,近几年来,牛瘤胃鼓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每年的早春以及夏季放牧的季节是此病常发生季节,在养牛业生产中,此病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病牛死亡等严重后果,给农民带来承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简单介绍了牛瘤胃鼓气的一些预防和防治方法。

主题词:牛瘤胃鼓气   综合   防治

牛瘤胃鼓气主要是牛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使瘤胃的容积急剧增大所引起一种牛的常见内科疾病。群众称之为牛气肿病。黄牛和水牛都容易发生。此病虽不是传染病,但如不及时处理会容易导致病牛死亡,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对牛瘤胃鼓气的防治作简单介绍如下:

一、牛瘤胃鼓气发病原因:

瘤胃鼓气依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依其性质又可分为非泡沫性和泡沫性两种。原发性的牛瘤胃鼓气主要是因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牛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发酵,使其瘤胃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瘤胃急剧膨胀,导致呼吸与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时,一般比较快、比较急。容易发酵的饲料有:刚发苗的嫩草;露水多的、被雨淋湿的青草;鲜甘薯藤、萝卜缨、白菜叶、野豌豆、三叶草;还有青贮料、块根饲料、冰冻饲料以及霉变的酒糟、变酸的猪食等。

另外是关养的牛长期饲喂干草突然改变饲喂青草的,还有是采食过多或误食有毒且容易产气的植物;牛役用后立即喂饮或牛劳役过度时突然给料都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继发性的牛瘤胃鼓气是由于牛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食道阻塞、瘤胃积食、瓣胃阻塞等疾病引起,一般都表现为慢性鼓气。

二、发病机制

在一般情况下,牛瘤胃内发酵所产生的气体大部分能通过嗳气从口腔内排出体外,也有一部分被胃肠吸收,因而产气和排气之间保持相对平衡,不会发生鼓气。如果瘤胃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超过了正常的排气功能,既不能通过嗳气排出,又不能通过胃肠吸收,因而导致瘤胃急剧积气而扩张。特别是采食了大量的玉米康、小麦麸、谷糠、变质的酒糟、发酸的猪食等饲料,产生的气泡和食物混合,不易形成大量的泡沫阻塞食道的下部,嗳气不能排出,迅速地导致泡沫性鼓气的发生和发展,病情较急,最危险。

发病后,由于瘤胃过度膨胀,体积增大向胸部前移,使胸腔体积变小,压迫心脏和肺,因而导致呼吸及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如不及时抢救治疗会引起窒息或心脏麻痹而导致死亡。

三、临床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急性瘤胃鼓气一般比较急剧,临床表现为病初举止不安,精神沉郁,左腹部迅速鼓胀,听诊时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左侧肷窝突出,用手按压腹部紧张而有弹性,病牛不断起卧、回头望腹或用后肢踢腹,有疼痛的表现,瘤胃叩诊出现鼓音,偶尔也会是金属音。泡沫性瘤胃鼓气,常有泡沫唾液从口中逆出或奔出。病牛严重时呼吸困难、张口伸舌、站立不稳,脉搏快而弱,最后倒地不起,窒息死亡。

慢性瘤胃鼓气,多为继发性因素引起,病程缓慢,瘤胃中等度膨胀,常在饮食和饮水后反复间歇发作,病牛呈现慢性消化不良症状。

四、诊断

原发性的发病比较急,根据临床表现即可确诊。如病牛腹围显著增大,左腹肷部突出,按压有弹性,叩诊出现鼓音、呼吸困难等。另外,可以询问畜主给料的情况进行判断。继发性的瘤胃鼓气主要是对原发病的调查了解,各原发病表现出来主要特征进行诊断,如创伤性网胃炎,用手触压网胃时出现疼痛症状,食道阻塞引起的,有时用手触摸食道可发现阻塞物。

五、治疗方法

对于病情严重,腹围显著增大,左腹肷部突出,按压有弹性,叩诊出现鼓音、呼吸困难等。采取如下治疗方法:

1、穿刺放气:用套管针从病牛左肷部穿刺放气,放气时要慢慢的放,不能快。

2、药物治疗:通过穿刺放气,用煤油3两,捣碎的大蒜头2两,加松节油50毫升,鱼石脂25克加水1500毫升分3次灌服。瘤胃内的气体排出三分之二时,取出套管针后,用油质青霉素涂抹穿刺部位。次日用大黄苏打25克、小苏打25克磨细,硫酸纳500克加水500毫升混合后一次灌服。然后再将2两大蒜捣碎用150毫升酒精泡制20分钟后灌服。

六、病例介绍

自2010从部队转业文山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至今,本人在实践中西畴县西洒镇畜牧兽医站人员一起治疗过的牛瘤胃鼓气病例共有3例,其中,原发性的2例,继发性的1例。治愈3例,治愈率为100%,现选其中两例举例如下:

病例一:2019526日下午,接到西畴县西洒镇龙泉村委会小龙太村小组王发林农户报,其家里有一头3岁的黄牛发病,要求出诊为其治疗病牛。

畜主诉:病牛是早上7点多钟喂了大量的猪食和4公斤左右的稻草、酒糟后到里立即使役,到中午12点多钟回家喂料发现不吃,开始发病。

检查:体温为38.5℃,发现病牛时起时卧,烦躁不安,不时回头观腹,反刍、嗳气停止,左腹部明显鼓胀,左

肷部突出,呼吸急促,用手敲左肷部出现鼓音。根据病牛症状和询问畜主的情况后诊断为牛瘤胃鼓气。

治疗:原则是排气止酵,增强胃肠蠕动机能。5月26日下午的治疗方法:第一步,用套管针从病牛左肷部穿刺放气,放气时要慢慢放气。第二步,待瘤胃内的气体排出三分之二时,用煤油2两,捣碎的大蒜头2两,加松节油60毫升,鱼石脂30克加水1500毫升分3次灌服。第三步,取出套管针后,用油质青霉素涂抹穿刺部位,经4个小时的治疗,至下午6点多钟,病牛的症状有所缓解,胀气已消,呼吸已基本正常,开始反刍。

5月27日上午的治疗方法是:大黄苏打20克、小苏打20克磨细,硫酸纳450克加水500毫升混合后一次灌服。然后再将2两大蒜捣碎用120毫升酒精泡制15分钟后灌服。

5月26日下午和27日上午两次治疗处理,病牛于27日下午2点钟已开始采食、反刍,呼吸正常,胀气消除,牛已采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病牛已基本恢复健康,28日复诊已痊愈。

病例二

20216月11日中午1点30分,西畴县西洒镇布摆村委会石碑村小组村民张玉灿电话,报家里有一头黄牛不吃,要求出诊为其治疗病牛。

畜主诉:该牛3早上8点多钟赶到山上放牧,11点多钟赶回家的,到1点钟发现不食开始发病,在放牧期间无异常反应。

检查:测量牛体温为37.5℃,发现该牛不食、反刍停止、呼吸比正常加快,左腹部膨胀,叩诊左肷部出现鼓音,听诊瘤胃蠕动较慢,约2分钟一次,据畜主反应,此牛是早上7点多钟赶到山上放牧,12点多钟赶回家的,到1点钟发现不食开始发病,在放牧期间无异常反应。根据畜主所述及观察到的症状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牛瘤胃鼓气,病牛是由于早上放牧时采食了大量有露水的嫩草所致。

治疗: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步骤同病例1的治疗方法,经过6月11日下午和6月12日早上的治疗处理,病牛于6月11日下午已经开始开始采食、反刍,呼吸正常,胀气消除,牛已采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病牛已基本恢复健康,6月12日复诊已痊愈。

七、体会与小结

本病虽然不是传染病,发病率也不是很高,一般都是管理不当,不合理采食等才会发生,但是发病急,容易造成死亡,给群众造成严重损失。接触过这么多的病例后,我认为除了发病时应及时治疗外,平时在预防工作上要特别值得注意,我的体会是:

(一)、治疗此病要应先治标后治本。

(二)、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牛体健康。

(三)、注意饲料的质量,不要喂霉变、易发酵的饲料,喂料的数量也要适中,不要过量喂食。

(四)、雨后、早上有露水的青绿嫩草少让牛采食,也就是尽量减少这两个时间段的放牧时间。

(五)、变换饲料要有过度的适应阶段,不要突然换料。

(六)、为了防止继发性的瘤胃鼓气发生,对原发性要尽快治疗。

(七)、牛放牧前可适当内服豆油、花生油,提高瘤胃内容物表面活性,增强抗泡沫作用。

畜主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对牛的瘤胃鼓气的预防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牛瘤胃鼓气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兽医学》三版、高作信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兽医学》二版、湖南省长沙农业学校主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