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四湖流域“一河(湖)一策”治理成效分析和下一轮治理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荆州市四湖流域“一河(湖)一策”治理成效分析和下一轮治理建议

万国耀

荆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荆州    434000

摘要:四湖流域通过2018-2020轮“一河一策”治理,从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安全六方面对治理成效进行调查分析,指出问题,并给出进一步治理建议。

关键词:四湖流域,一河一策,治理成效,存在问题,进一步治理建议

根据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8年初,荆州市河长办正式实施“一河(湖)一策”方案,对市级河流实行整治,其中四湖流域市级河湖18条。2022年底,荆州市第二轮“一河(湖)一策”开始实施,对上一轮“一河一策”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总结,并进一步提出治理建议。

四湖流域作为湖北省最大的内河流域,处长江、汉水之间,跨荆州、荆门、潜江三市。流域以四湖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田关河、排涝河、螺山渠六大干渠为主干和大批配套的排水河渠。四湖总干渠从长湖习家口起,从西向东穿越整个四湖流域,于新滩口注入长江。荆州市市级18条河流纵横分布于四湖流域。本文主要从市级河流以线代面开展调查,分析河流流域现状,并对下一步治理提出建议。

一、上一轮(2018-2020)执行情况

2018年,四湖流域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行河湖长制提档升级、碧水保卫战等一系列决策、推进长江大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工作部署,落实省河湖长1~5号令,聚焦聚力改善河湖面貌,强化责任落实,统筹水域和岸线,督促各级河湖长严格履职,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持续推进河湖长制走深做实见效,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河渠面貌不断改善。

1、水资源保护

实施期内,流域各级政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按照省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要求,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提高用水效率。持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城镇、工业节水,万元GDP用水量显著下降,实施农田灌溉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高标准农田项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9。

2、水域岸线管理

实施期内,一半以上市级河流管理范围划界。部分河流基本完成划界立桩、成果公告和归档上图等工作。

开展了水域岸线清理整顿。流域内各级政府对水域岸线清障除杂,清运河岸垃圾,依法拆除违法侵占渠道岸线的各类违章建筑,督促相关单位依法退让占用岸线,全面拆除河段内拦河渔网,鸭棚。定期组织专人对水域岸线清障除杂,清运河岸垃圾,拆除临河旱厕。

3、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是四湖流域治理与保护的重中之重,实施期内采取了有力措施,河流水质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完成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24座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已全部完成,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流域范围内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镇区范围及邻近村庄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

二是开展四湖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为确保四湖总干渠水质持续改善,2018年10月印发《荆州市四湖流域水质考核和生态补偿试点暂行办法》,在流域范围内设立53个监测断面,截止目前发放2.1亿元奖励资金。

三是关闭沿线污染严重的“十小”企业54家,督促18家印染造纸企业完成清洁化改造工作。实施城区水环境治理应急工程,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利用无人机航摄调绘测量,对流域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定位,制定“一口(源)一策”开展整治。

四是推进入河(湖)排污口监测溯源和整治工作。印发《荆州市深化入河(湖)排污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水体沿线重点区域排污口、雨污合流口开展排查和封堵,杜绝污水直排。

五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累计关停转迁规模养殖场598家、规模以下养殖场1047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91.7%,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7.8%。肥、农药减量提前完成“十三五”减量10%的规划目标。

4、水环境治理

实施期内,流域各县市区开展河流“清四乱”行动,城区段聘请了河道保洁员定期对水面垃圾进行打捞清理。目前流域内乡镇已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处置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对沿河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定期收集处理。双月开展水质监测,水质有所改善,沿河水质基本在Ⅲ、Ⅳ类标准。

5、水生态保护和修复

实施期内,非法捕捞行为得到有效监管,电鱼、药鱼和下地笼网等非法捕捞得到有效打击;加强了城区生态补水,水系畅通方面得到了一定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保护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存在较大的节水潜力;灌溉用水计量监测设施不足,农业水费征收难度大。

2、水域岸线方面,流域内岸线划界基本完成。但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河段存在确权难的问题,并且河岸边还不断建新房。岸线“四乱”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存在违法栽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以及倾倒垃圾的行为。为此,应加快推进河渠两岸综合治理。

3、水污染防治方面,部分水体水质改善难度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存在短板。

4、水环境方面,河流水质与管理目标有差距,水质监测体系有待完善。

5、水生态方面,流域内支流水体流动性偏弱;岸线土质边坡缺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破坏生态。

6、水安全方面,流域防洪、排涝能力标准不够,汛期上游泄洪与下游排涝矛盾突出,防洪防涝能力需大大提高。

三、进一步治理措施

1、水资源保护,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节水设施的应用;全面推进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加大对水资源的宣传与保护。

2、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措施。整治河渠管理范围侵占、开荒种植行为,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3、水污染治理措施,流域重点治理乡镇生活污染。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强截污管网和配套泵站建设,加强沿河排口巡查。

4、水环境治理方面,加强水质监测,开展河流水质提升攻坚行动;继续推进行政村垃圾处理体系高效运行。

5、水生态修复措施,开展水生生物监测和生态监测,进一步开展河流健康评估、生态恢复等;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联动调度,增加生态水量补给,增强水体流动,切实保障流域内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采取河道连通、清淤、生态护岸建设等措施,改善河流的连通性,促进水循环,提高河湖水位,实现区域水系的互联互通。

6、水安全措施方面。推进水系连通工程中防洪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河段拓宽,主河道清淤及堤防加固等,全面提高防洪排涝灌溉能力;建设防汛抗旱水文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防汛抗旱科学调度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