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

张军

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  404000

摘要:双减”政策正在逐渐成为当下教育最需要考虑的实际政策,其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并且尽可能避免学生课后参加补习培训。值得注意的是,“双减”并不是简单的做减法,而是要在减量的基础上进行增效。作业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对作业进行创新和优化。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

1“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原则探析

1.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因为作业练习而降低了化学学习的趣味性,那么作业练习不仅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甚至还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情感状态,要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操作,比如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常见的习题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一张化学试卷等。

1.2适量性原则

“双减”政策理念中明确规定学生的课外作业时长不得超过1个小时,那么教师当然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注意作业量,即遵循适量性原则。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关注班级中不同层次能力学生的作业练习时长,然后确定课后作业的习题量。

1.3内容适当性原则

作业内容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长。如果作业内容比较难,那么学生自然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果作业内容过于简单,则无法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化学探究的成就感。因此当教师确定好课后作业的习题量后,就要关注作业内容的难易程度,让作业习题适合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客观差异性,所以作业内容也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性,要由易到难地呈现相应的练习题目。

1.4反馈及时性原则

传统作业练习活动中,作业的检查与评阅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生们一天内的作业练习,通常情况下要到第二天才会提交给教师,教师的评阅需要时间,所以作业有可能到第三天才会返回到学生手中。“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可能早地检查学生的作业内容,要及时发现学生作业练习中的优点和错误之处,并督促学生及时加以改正。

2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要点探究

2.1发挥“整合”作用,提升学生作业质量

知识点集成型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完成一个单元任务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搭建知识点架构,对该模块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式的梳理。学生既可以选择表格式框架结构的类型,也可选择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对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中,学生通过表达对知识点的质疑与困惑,明确解题策略,总结知识点,进而学会如何复习。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反应,通过整合作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命中处处学化学;通过总结知识点、易错点、经典练习题,尽可能让学生的各种化学问题都具备足够的现代性、典范性、思维性、探究性,并兼顾系统化与全方位,对于所讲内容的易错点,教师要做到了然于胸,帮助学生加深对易错点的理解。

2.2实施作业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双减”政策的设施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真实需求,然后逐渐渗透因材施教,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体现差异性与层次性。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划分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习题作业要求也要体现差异性。具体而言,如果学生的基础相对一般,则要求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体现基础知识训练目的,尽量设计基础习题;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大部分基础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了,则基础性习题任务对他们而言并不适用,可设计提高性习题任务或探究性习题任务,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独立探究获取习题答案,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化学作业分层设计,使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生有所收获与提升的同时,学习基础得以巩固,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还能够达到减轻学习压力的目的,有助于激发其化学知识学习兴趣。

2.3依据教材知识,设计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的设置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散思维,让学生不再拘泥于思维定式当中,学会主动创新与创造。化学教师可以将教材知识作为基础,设计一些非完备性、答案不确定性的化学问题,同时保证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解决策略都是具有发散性和探究性的,从而组成条件开放、策略或结论开放的作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展开思考、分析与解答问题。例如,在教授完“金属材料”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项开放性作业,如下:分析铁锈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去除铁锈?去除铁锈会用到什么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这项作业不仅要用到课堂所学的知识,更需要学生收集课外材料,获取更多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通过互联网查阅一些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原来有关“铁锈”的知识竟然如此之多,“铁锈”中竟然蕴含了这么多有趣的内容。学生会将收集好的资料整理起来,如铁锈主要是氧化铁,铁锈能溶于盐酸中,去除铁锈的物理方法是通过砂纸打磨,将铁表面的氧化铁去除;去除铁锈的化学方法是将铁锈浸泡在稀盐酸或稀硫酸。这种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练习受到了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多方面的关注。作为课堂教学以及作业设计的主导者,初中化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习题内容,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秋月."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项目化作业初探[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5):3.

[2]俞金德.基于"双减"的初中化学课后练习的"适性"设计[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22(1):4.

[3]宋利梅.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布置的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