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高校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研究

李亦乔

暨南大学审计处    广东省广州市    510632

【摘要】高校修缮工程造价情况复杂,因此造价管理中容易出现纰漏,导致资金浪费、造价过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本文将提出四项造价管理策略。文中策略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高校修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提高造价控制力,尽可能避免资金过度浪费等类似问题发生。

【关键词】高校修缮工程;造价管理;资金管理

0.引言

高校修缮工程内容复杂,专业要求较高,因此造价管理工作具有造价项目多、单价成本高、专业特性强且多变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此类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具有较高难度。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修缮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成果都不够理想,实际造价总额远超预期造价标准,这会给高校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着眼于此,如何做好高校修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成为了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1.修缮项目统筹,修缮计划审核

高校应当在招投标阶段之前进行修缮项目论证统筹,并按照统筹结果陈列清单,清单应作为标书资料的一部分。工程管理部门根据统筹清单,从投标方(或已建库)中优先选择最接近自身修缮需求,且预估造价理想的一方,此处的基本思路为:因为高校建筑工程中的修缮项目可分为基本修缮、专业修缮两大类,所以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如希望只对基本修缮项目进行修缮,那么就选择陈列清单中只包含基本修缮项目的投标方,如果符合这一要求的投标方较多,则继续根据预估造价高低做出进一步判断[1]

在有选择目标的情况下,校方应当要求投标方提供修缮计划,然后进行修缮计划进行评审。原则上修缮计划评审应当优先考虑修缮施工质量、施工组织、业绩、工期,然后再从所中选择预估造价最合理的一方中标既可。例如A与B两个投标方都在选择范围内,且两者提供的修缮计划均符合要求,但A的方案中使用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材料,因此最终质量远超标准,但也使得造价更高,而B的方案中只是用了普通材料,质量同样达标,且造价更低,那么出于造价管理目的,建议选择B。

2.落实专项资金,实施限额管控

修缮计划审核通过之后,工程管理部门或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总额必须涵盖本修缮项目所有建安费及服务费的总和,因此在专项资金成立之前,要事前对每个修缮项目的造价进行估算,再进行概算,确认施工图纸后再进行预算。值得一提的是,专项资金的总额仅是造价管理的一个初步依据,其与实际造价总额之间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同时专项资金总额仅代表学校希望在这个数额范围内完成全部工程项目,因此并不需要向中标方等外部组织展示,仅用于高校内部造价管理工作[2]

学校按照专项资金总额,可以在修缮方案设计环节中实施限额管控,具有一定的造价管理作用。即中标方或其他单位需要根据之前的修缮计划,结合修缮工程的实际情况、修缮需求进行修缮方案设计,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部分设计环节造价过高的现象,例如方案设计中的材料使用量过大,间接导致材料造价过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工程管理部门可以按照之前的修缮项目清单,对每部分工程提出造价限额标准,具体上限视情况而定,但必须具有可行性,然后要求设计方案中所有环节的最终造价都不能超过限额标准,否则无论能取得怎样的修缮成果,都将驳回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设计造价总额就不会超过专项资金总额,且每个修缮项目造价也得到了一定的事前控制。

3.事前预防管控,规避不可控因素影响

虽然高校通过限额管控方案建立了造价规范,基本上能避免所有可控的造价因素影响,但实际修缮施工时可能会存在不可控因素,此类因素一旦造成影响就几乎无法逆转,且影响力普遍较高,因此也需要通过事前预防管控方法进行规避。

比较常见的不可控造价因素有:其一是材料采购单价波动,即修缮方案一旦通过审核,施工方就要开始按照方案与限额要求要求采购相关材料,但因为其中限额要求是提前设定好的,所以采购时如果某一种材料的单价向上波动,就会导致此类材料的采购成本增大,间接使得材料造价费用提高,有可能超出限额要求,促使造价失控;其二是自然条件对修缮工期的干扰,即修缮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一样,都存在工期上的限制,工期越长,则造价越高,反之越短,因此施工方会有意识的对工期进行管理,为自身争取更多经济利益。但如果在修缮施工过程中遭遇了恶劣气候,甚至是自然灾害,那么修缮施工就不得不暂停,使得工期延长,一旦超过预先设定好的工期标准,就会导致造价超标;或因为情况特殊(如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超标部分的造价需要高校承担,或者由高校、施工方一同承担。

为了避免以上两种因素影响,高校应当提前做好材料采购单价调查工作,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内材料是否会发生波动,如果会发生波动,还要确认波动幅度、趋势,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调整限额标准或者是专项资金总额。这里优先推荐调整专项资金总额,按照这种方法,如果材料发生单价波动,那么也有余力补足资金,相反如果没有发生单价波动,就可以继续按照之前的限额标准支撑修缮工作

[3]。而面对自然条件的干扰,高校要提前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情况,提出合理工期,同时在合同上建议提出“如遭遇自然条件干扰等特殊情况,在合作未终止的前提下损失应由甲乙双方共同承担”的条款,并明确承担比例(具体取决于双方协商结果),尽可能降低自身损失。

4.修缮过程管控,保障施工规范

依托于以上三项策略,高校修缮工程造价在事前得到了相对全面的控制,但修缮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因素同样可能导致造价施工,例如施工人员不规范施工行为不仅可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延误工期、影响质量。针对此类情况,高校应当委派专人积极参与修缮施工的全过程,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管控,对监理单位进行督促,尽力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保障施工规范性,这同样具有造价管理意义。

通常情况下,因为高校并不是专业的工程管理单位,所以对于施工工艺标准等不够了解,故建议高校在过程管控中聚焦于资金消耗上[4]。即无论实际施工情况如何,高校需了解施工进度、资金消耗程度的相关信息,理论上如果造价得到了良好控制,那么施工进度与资金消耗程度之间不会存在太大差异,因此如果发现两者差异有走高趋势,高校就要提醒施工方注意后续造价管理,加强施工规范管理力度。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修缮工程造价管理难度大,但只要掌握科学策略,就能有效进行管理,保障高校经济效益。因此高校需要加强策略学习,建立专门的造价管理体系,采取正确方法进行造价管理,在修缮成果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将造价管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红烽.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内部造价管理探究[J].砖瓦世界,2018(14):1.

[2]王瑶瑶.高校修缮工程内部审计与造价控制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7):3.

[3]王慎. 高校修缮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3):237-238,241.

[4]程艳霞. 浅谈高校修缮工程造价管理[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2):613—613,736.


作者简介:李亦乔(1989.11-),男,汉族,黑龙江人,工程师职称,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校基建工程审计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