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流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交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5
/ 2

基于心流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交互研究

章真 ,薛嘉欣

 郑州轻工业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伴随科学技术高速发展,5G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数字媒体艺术也在创新技术的支持下,发挥出无限潜力和活力,数字媒体的融合性、交互性凸显,数字媒体的交互界面、色彩设计也在无形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此,对基于心流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心流理论;数字媒体艺术;交互

引言

当前,中国艺术设计的范围扩大,地位提高在数字媒体研究方向上,更多地强调应用用户互动技术,使数字媒体和感官互动相辅相成,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这也导致数字媒体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加,导致教学模式和工具发生全面、三维和多元的变化。因此,我们将交互式教学技术和思想纳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链,探索新的教学实践。

一、心流理论内容

心流(Flow,又译为福流、流畅感、最优体验等)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观察画家、舞者、运动员等多种职业人士的全神贯注状态后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全身心忘我投入的一种积极情绪体验,类似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braham H.Maslow提出的“高峰体验”,后经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心流理论。心流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流前因(antecedents),指心流产生的前置条件。主要有两项:一是情景因素,包括清晰的目标、及时的反馈、技能与挑战的平衡性等;二是个体因素,心流产生的难易程度受个体特质、状态等影响。例如Csikszentmihalyi发现“自得其乐的性格/自带目的性人格”即更倾向于活动本身而非活动结果的个体更容易进入和维持心流。Imiecik JC等人发现具有外向型、合作型、亲社会型等人格特点或具有乐观、自我效能、希望等心理资本的个体更有可能进入心流。第二阶段是心流经历(experiences),指进入心流后的状态变化。处于心流体验的个体会表现出注意力高度集中、行动与意识相融合、自我意识暂时丧失、时间感扭曲等特征。第三阶段是心流结果(consequence),指体验心流后的身心感受,主要包括愉悦、满意等积极情绪和未来持续投入的意愿。

二、基于心流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交互策略

(一)结合用户需求的数字化媒体技术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产品在设计时面临的实质问题就是产品的交互设计、产品的视觉设计、产品的服务设计。在这三个方面的设计中,我们应更加注重交互产品的有趣性和实用性。同时,图形界面、动画界面、绚烂的界面能带给观众更多不同的感受,是吸引观众最大的亮点。尤其是设计内容方面,用户在使用时能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优越性,还能充分提升用户的交互能力和感知能力。因此,交互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充分的感知和考虑,以此满足他们心理上提出的各项需求。另外,一个用户想要对产品有深刻的认知,需要建立特色的品牌形象。这一品牌在设计时应该突出智能化和个性化特征,通过融入更多优秀的网络应用内容,使得用户有更深刻的感知,给予用户视觉上的体验和享受,让用户能够在一个相对逼真和虚拟的世界里进行体验和感受,帮助用户真切地体会到科技的力量,有一种置身于真实场景中的感觉,帮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观察到外面的世界。例如一件名为《触碰》的交互装置作品,在设计该作品过程中主要应用沉浸式的技术,在作品前方设置了数个形如座椅般的装置,在椅背上凸出了一只食指,体验者在伸出食指与这一画面进行接触时,椅背四周则发生了视觉的变化,灯光闪烁、音乐响起、彩灯依次闪亮,画面直至延伸到远处的山峦。再如儿童音画交互平台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技术,通过创新绘画的体验,进一步拓展儿童音画的认知能力,还能提升儿童的创新能力。

(二)数字媒体艺术中视频设计的应用

一幅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它不仅传达的是这个作品的基本信息,还能给公众带来艺术价值,它不是单纯商业性的,它还能改变公众价值,并影响着人们的追求取向。视频设计也可以借助这一点来表达设计者的价值观。设计师为了展现一个品牌都会通过软件技术虚构出一个视觉系统,靠声音图形等等逐渐视频化,到目前为止,新媒介视觉传达信息的方式大多是通过电子屏幕设备和声音传输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并且通过可触摸屏、移动鼠标、键盘或者可操纵杆等等来接收受众的反馈信息,实现交互功能。例如苹果官网上展示热卖产品区的翻转设计,它看起来就像是一种动态视频,但实际是采用信息技术来增加特效,并通过人为操作方式来改变展示形态,每当苹果有新产品发布时,我们会发现landingpage滚动非常流畅,整个网页界面要想在一个篇幅内展示出产品的特性,无论是材质还是颜色、功能等,这个放在以前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要想一目了然地了解产品的所有特性,设计师利用数字媒体设计中一种交互的特性来给产品呈现这样的一个效果,听说采用的是webgl的技术来创造的,使滚动式页面更加流畅,也不由得让人想到苹果一向以流畅体验而深受消费者喜欢。

(三)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彰显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应成为拓展空间的有力工具,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环境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如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利用科技元素增强创作环境和体验空间的多元性。在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下,营造开放和虚拟环境,在数字媒体交互中充分彰显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例如,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可科学融入识别技术,联合感应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打造逼真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体验中心,即用户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进入虚拟网络看画展,或是在数字媒体交互方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项目。甚至,用户本身可成为创作者参与到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设计活动中,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空间中体验科学技术和创作的快乐。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真正彰显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和现代化运用价值,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应增强感应技术和识别等技术运用的智慧性,即根据用户线上交互情况,即时性优化服务方案和流程,在需求变化中适配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面的各种服务机制。

结束语

数字媒介的产生影响着设计,它也转变和改进了设计,同时也改变了人的审美思维,它的出现扩展了更多的设计方法,如文中所提到的视频设计的应用,单看是对设计方法的转变和改进,实则在大的范围上来说是文化的新超越,是人类智慧、文明的成果,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是必然趋势,但国内关于数字媒体艺术在视频上的应用不是特别普及,关于此方面的深入突破甚少,出现了一个相关的优秀作品只有竞相模仿但无人超越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庄凯丽.论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参花(下),2020(06):115.

[2]王博文,周世明.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概述[J].东西南北,2020(10):168.

[3]魏暄.浅析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冷媒介式交互[J].记者摇篮,2020(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