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对淋巴瘤患者疾病认知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认知行为护理对淋巴瘤患者疾病认知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蒋春玉

宜昌三峡中心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认知行为护理。对比认知水平、生活质量、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对淋巴瘤病症以及对应护理干预措施的认知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生活质量。因患者依从性以及认知得到了有效改善,能够显著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以及对身心产生的不利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淋巴瘤;不良反应

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后普遍会存在各种不良反应,且因患者对病症以及化疗存在认知偏差,也会影响愈后生存质量[1]。常规护理在改善患者认知水平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中效果并不明显,本文重点探究认知行为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将数据结果报告如下[2]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14/26),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6.43±6.93)岁。观察组男女比(19/21),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6.77±6.57)岁。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接受化疗前首先需要了解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需要开展心理疏导,为其讲解关于化疗的各项流程以及化疗结束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也需要加强患者家属的协同看护,结合患者的个人喜好为其设计饮食方案。

1.2.2 认知行为护理

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护理。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接受化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通常已经进入疾病发展的末期,大多数患者因长期受到病症的影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并且化疗治疗对身体产生的辐射影响,也会导致患者因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进一步加重心理情绪影响。为此需要在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前开展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干预期间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主要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干预,例如对于受到心理情绪影响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加大与其沟通交流的频次,帮助其建立疾病治疗的自信心。可以结合医院成功案例,或者要求患者家属及其病友对其进行鼓励,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于受到心理情绪影响相对较轻的患者,开展心理疏导的同时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知识宣教,帮助患者从多个维度正确看待化疗治疗的重要价值。

化疗不良反应认知行为干预:患者群体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不同患者病情进展以及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因此所有患者接受化疗后的临床表现可能均存在显著差异。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在化疗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记录,结合不良反应类型以及持续时间进行针对性评估并开展认知行为干预。例如对于存在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症状的患者,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期间使用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结合患者的饮食偏好进行灵活调整,但需要确保营养均衡。对于存在严重脱发乏力的患者,需要对其开展知识宣教,向其讲解关于脱发乏力等相关症状是化疗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同时也需要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使其接受脱发以及乏力等现象。引导患者将头发剪短或者佩戴帽子。倘若少数患者存在严重的乏力现象,则需要给予营养液支持,并要求患者结合自身实际身体情况开展适度的锻炼。

血常规检测: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后,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血常规。倘若血细胞和白细胞水平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

1.3评价标准

1.3.1 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评价量表进行数据分析,分值与认知水平呈正相关。

1.3.2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进行数据分析,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3.3 化疗不良反应

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包(SPSS 24.0)数据统计。(±s)表示认知水平、生活质量,t检验。计数资料方式呈现化疗不良反应。百分制表示,检验。

二、结果

2.1 认知水平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认知水平对比(±s)

组别

n

认知水平(分)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70.65±2.24

81.54±6.52

观察组

40

71.41±2.62

92.27±7.01

t

-

1.3944

7.0886

p

-

0.1671

0.0000

2.2 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对比(±s)

组别

n

心理功能(分)

躯体功能(分)

物质生活(分)

社会功能(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25.93±2.42

37.95±3.65

24.53±2.32

34.57±3.14

23.64±2.14

35.74±2.29

26.65±1.85

31.36±2.52

观察组

40

25.37±2.14

44.86±3.62

24.61±2.19

43.36±3.25

23.81±2.42

43.31±3.14

26.43±1.97

45.52±2.83

t

-

1.0964

8.5013

0.1586

12.3018

0.3328

12.3192

0.5149

23.6334

p

-

0.2763

0.0000

0.8744

0.0000

0.7402

0.0000

0.6081

0.0000

2.3 化疗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化疗不良反应对比(n,%)

组别

n

恶心呕吐

脱发乏力

穿刺红疹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4(10.00)

2(5.00)

2(5.00)

8(20.00)

观察组

40

1(2.50)

1(2.50)

0

2(5.00)

-

-

-

-

4.1143

P

-

-

-

-

0.0425

三、讨论

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后普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大多数患者对化疗以及淋巴瘤病症存在认知偏差,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情绪以及预后生活质量。常规护理干预无法有效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本文采用了认知行为护理干预[3-4]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化疗不良反应和认知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提高依从性,建立起对疾病以及化疗治疗的正确认知[5-6]

综上所述,对淋巴瘤患者开展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王芳,楼晓芳,诸纪华,徐彬. 体外膜肺氧合串联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纵隔淋巴瘤患儿的护理[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3,4(02):147-150.

[2]王姣. 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护理对淋巴瘤化疗病人情绪、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循证护理,2023,9(02):353-357.

[3]颜伟萍,周晓瑜,徐红霞,胥喆,封凤.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隐匿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静脉通路选择及护理经验[J]. 护理与康复,2022,21(12):72-74.

[4]庞乐意. 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23):117-120.

[5]舒婷,沈志莹,阮春红. 基于不悦症状理论的癌因性疲乏管理在淋巴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11):19-23.

[6]陈辰,冯丽娜,刘金嫚,孙莎莎,贺瑾.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在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22,30(05):57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