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吴国丽  ,吴启云  ,陈玉珊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8100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肾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情绪与行为护理有利于加强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有助于缓解和宣泄患者的负面情绪,显著增强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

关键词:认知;情绪;行为;护理干预;肾内科疾病;血液透析

前言:

血液透析作为肾内科主要用来治疗相关肾脏疾病的常用方法,更是有效延续肾内科患者生命时长、改善肾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举措[1]。但是,由于血液透析治疗方法的整个周期时间较长,再加上受到疾病一些临床症状的影响,以及担心血液透析治疗的一系列副作用、与经济负担等。因此,会给予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与生理压力,导致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极低,进而会给予整个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本文,针对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展开更进一步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0至75岁,平均年龄(51.16±3.24)岁,透析时间4个月至6年,平均透析时间(3.11±1.59)年。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19至81岁,平均年龄(53.48±6.07)岁,透析时间5个月至8年,平均透析时间(4.53±2.55)年。两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透析前,依照其具体情况从而给予全面准备,密切监测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中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待患者透析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整个透析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标准与规定执行无菌化操作。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具体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举措包括:⑴认知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从而提升患者对于自身疾病以及透析原理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强化患者对于透析的认知度奠定夯实基础。此外,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知识讲座、利用医院宣传栏、应用展板或画报等方式,从而针对患者展开肾内科相关疾病以及血液透析的知识,通过设立24h咨询热线、微信群、QQ群、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为及时有效的为患者答疑解惑提供便利条件[2]。⑵行为护理:肾内科患者由于受到疾病临床症状的困扰、血液透析周期时间长经济压力大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患者对于血液透析治疗难免会出现抵触情绪、以及抗拒治疗,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举措均不配合。基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为患者讲解遵医嘱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对于其疾病的控制以及预后效果的重要影响。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向患者列举本院治疗成功案例,以有既往未遵医嘱治疗的患得都出现了哪些严重后果,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从而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另外,护理人员在饮食习惯上应该对患者加以指导,确保患者严格依照高蛋白、高钙、低磷、低钾以及低盐的饮食原则,并且依照患者的实际病情从而制定更合理的食谱,保障患者充足摄入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⑶情绪护理:由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因此患者容易出现不安或者情绪暴躁的时间,这个时候护理人员切忌在语言或者行为上刺激患者,应该充足理解和尊重患者的想法与感受,采取妥善的措施引导患者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然后护理人员可以借助阅读疗法、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的同时,激发患者其他的兴趣爱好,为引导其积极面对生活而奠定夯实基础。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面情绪、以及护理期间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面情绪、以及护理期间依从性(n)%

组别

SAS评分(n=40)

SDS评分(n=40)

依从性(n=40)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完全依从(n)%

不完全依从(n)%

完全不依从(n)%

依从率(n)%

观察组

63.69±6.01

40.25±3.54

66.84±4.28

39.23±5.61

30(75.00)

9(22.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63.19±8.52

60.14±2.39

65.94±4.31

61.23±5.83

19(47.50)

10(25.00)

11(27.50)

29(72.50)

T值

8.623

7.149

9.557

8.521

6.475

5.424

9.123

8.021

P值

0.023

0.034

0.011

0.028

0.016

0.033

0.020

0.015

3讨论

以往临床上针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普遍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从而促使临床治疗工作顺利完成,并且有效规避患者出现血液透析相关不良反应[3]。但是,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由于肾内科疾病临床治疗周期相对较长、病情容易迁延、治疗难度较大,所以久而久之患者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还会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抵触情绪。而认知、情绪与行为护理干预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加强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的认知、强化对患者负面情绪的疏导与管理、并且提升患者遵医嘱行为,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为提升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辛琳娜,龚霞玲.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02):105-108.

[2]沈宁. 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经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5):123-126.

[3]黄婷,叶惠.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价值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