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菏泽会盟文化新名片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8
/ 3

打造菏泽会盟文化新名片的思考

周衍锋  , 孔涛   , 荣海生          

 菏泽市规划管理服务中心  菏泽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  菏泽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摘要:菏泽历史悠久,之自古就是战国诸侯青睐的会盟圣地,现如今天更具有“一都四乡”的美誉。如何发掘传承菏泽会盟文化,加强对会盟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新的菏泽名片,为招商引资,更好的服务于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成为历届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思考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菏泽名片,堌堆遗址开发保护,会盟文化传承。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讲话指出:“菏泽,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幾,继属曹国之疆土,孙膑、吴起、范蠡、曹植、黄巢、宋江等历史人物都同这里有密切关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菏泽的文化,归结到一点,就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才辈出。如何宣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保打造“天下之中,牡丹之都,会盟圣地,好汉菏泽”的菏泽名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

地方名片是一个地方整体形象的文化浓缩,是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软实力的象征。

多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打造“一都四乡”文化品牌,强化内外联动、上下联动和媒体联动,大力拓展推介渠道,以此为平台做招商引资文章,提升了城市区域特色竞争力,对提高地区美誉度、知名度,增强综合实力发挥了重要载体作用。

“一都四乡”基本情况如下:

“一都”是指牡丹之都。我市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48万亩(据了解,实际面积已减少),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真正叫得上名字的不足1000种),种苗行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代时,有名的牡丹园已10多个,有“曹州牡丹甲于海内”的说法。《聊斋志异》中更是有以曹州牡丹葛巾、玉版为题材的名篇《葛巾》。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2006年,被中国花卉协会芍药分会命名为中国牡丹城。2012年3月,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

菏泽书画源远流长、名人辈出,为菏泽文化品牌之一。史料记载,从宋朝开始就已有曹州籍书画名家。明清及当代更是名家辈出。2000年,巨野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2001年,中国农民书画家协会在巨野成立。2010年3月,东明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菏泽是中华武术发祥地之一,武术种类多,历史上曾产生了多名武进士,仅清朝就有2名武状元。1992年,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1996年,东明县、单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武术之乡”,2001年,巨野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武术之乡”。

菏泽戏曲演出,根据文字资料记载可以追溯到元代。明清时期,民间剧团就多达200余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出社团发展到400余个,八九十年代几乎村村有戏班。剧种多,剧团多,剧目多,名演员多,被业内誉为形象化的中国戏曲声腔剧种博物馆和展览会,称为“戏曲之乡”。2017年4月,牡丹区被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非遗项目丰富多彩,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00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0余项,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局限性也日愈显现出来了。牡丹资源的影响力有限,用几项民间艺术活动形式反映菏泽的基本情况,视乎有些单调且生命力不强。以此为菏泽的文化品牌或名片,好像内容单薄,深度不够,没有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我们认为菏泽的名片既要体现地域特色,又要体现高品味、深内涵,充分体现文化传统与传承。有必要对菏泽名片给予重新定位,丰富其内涵。      

(二)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讲话指出:“菏泽,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幾,继属曹国之疆土,孙膑、吴起、范蠡、曹植、黄巢、宋江等历史人物都同这里有密切关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菏泽的文化,归结到一点,就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才辈出。这个概念应该深入到每个菏泽人的心目中,并且要作为对外宣传的主要内容。

如何宣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首先必须弄清楚总书记为什么要这样为菏泽人文历史定位?弄清楚重要讲话的背景和内涵,弄清楚菏泽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孕育之地,有说服力的文化内涵如何展现的?尧舜故里的遗存能否经得起考验?商汤京幾的依据是什么?曹国的社会影响如何?等等,这些文化要素,都应该深入研究,认真整理,广为传播。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明确指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分化为对立的阶级之后才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人类早期的战争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力,但战争总归是要结束的,和谈往往随着战争结束而展开,甚至和谈活动直接阻止战争的发生。所以,早期的战争和和谈活动,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方式。古代的会盟就是和谈活动,发生在古菏泽的会盟,次数多而且影响大,是菏泽人文史元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菏泽现存古遗址主要是数目众多的堌堆,主要反映的是战国以前的会盟文化和墓葬文化,以及后来的佛教文化。

会盟也是一种外交活动,是战国以前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后来随着兵家推崇的“用间”“使诈”增多,会盟次数比春秋时期明显地减少,而且伪盟、强盟、改盟、悔盟时有发生。会盟盟约的约束力下降,会盟的重要性就打了折扣,战争成了解决争端的最佳选项,会盟渐渐失去了作用。会盟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类似今天外交会谈的活动。

                  (三)

2018“好客山东·菏泽城市形象宣传片”,10秒钟的时间,把菏泽几千年的人文历史和地方特色浓缩成了四句短语:“天下之中,牡丹之都,会盟圣地,好汉菏泽”。其中,“会盟圣地”第一次作为菏泽的名片,展示给了大家。

菏泽的文化可以这样表述吗?

“天下之中”的称谓来自于司马迁写的《史记》。春秋后期,南方的吴国强大起来,要到北方与晋国会盟争霸,因为交通不便,于是挖掘了我国第一条人工河——邗河,并疏通了菏水,定陶因此而成为了交通枢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自然就形成了天下之中的美誉。天下之中凸显了古时候菏泽地位的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的繁盛期,诸子百家思想直至今日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诸子百家中儒家、道家、兵家、商家,在理论形成之初,可以说都与古菏泽有着密切的关系,奠定了菏泽文化的辉煌。因地理原因形成的会盟文化、黄河文化、好汉文化等,与后来的汉文化、牡丹文化、红色文化等,共同形成了菏泽的一个文化谱系。

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崇拜神灵、信守诺言的习俗,作为拥有约束力的组织——国家,自其产生以后不久会盟就出现了。夏朝和商朝都发生过有重大影响的会盟——钧台会盟和景亳会盟。周朝建立以后,会盟的数量明显增多,成为解决周天子和诸侯国、诸侯国之间矛盾纠纷和建立友好关系的最主要的方式。所以,《左传》记载:“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蒐,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

春秋时期,华夏各诸侯国靠的就是会盟和战争解决纷争。当时,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已威势不在,再也无力管控天下,各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国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而几个主要诸侯国间的军事、经济实力相当,各不相让,你争我夺的乱局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东方大国齐国崛起,这一乱局才得到了暂时改观。

齐桓公即位后,重用管仲、鲍叔牙等人,变法图强,围绕内政、军事和财政三个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齐国国富兵强起来。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召集宋、陈、蔡、邾等国在北杏会盟,平息宋国内乱。消灭了不参加会盟的遂国。当年冬天,齐、鲁两国在柯地会盟,齐桓公归还鲁国的土地。靠着这种手段,齐国赢得了信义和各诸侯国的信赖。接着齐国以宋国悖离北杏之盟约为由,率陈国、曹国联军讨伐,得到了周王室的支持。宋国战败臣服。公元前679年冬,齐桓公组织了鄄(今鄄城县旧城镇)会盟。第二年春,齐桓公再次在鄄地主持宋、陈、卫、郑等诸侯国参加的会盟,周王室大臣单伯应邀参加了会盟活动。当年没有参加会盟大会的鲁、许、滑、滕等国也都于第二年参加了齐桓公组织的会盟活动。 鄄会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齐桓公兵不血刃,得到了周王室和中原各诸侯国的支持,拉开了春秋诸侯争霸的序幕,为大国担当铺垫了道路,是当之无愧的春秋第一盟。《左传》称鄄会盟“齐始霸也”。鄄会盟以后,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号令诸侯,成功地实现了救邢存卫、北御强狄、南却劲楚、安定王室的目标。承担起了平息诸侯纷争、统合诸侯抵御外来侵略的责任。史书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从史学价值来看,鄄会盟开启了诸侯国依靠会盟而不是战争来协商事务、解决争端的先河,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

古菏泽是春秋时期诸侯频繁会盟之地,几次有重大影响的会盟活动,都与古菏泽有关。齐桓公在位40余年,先后主持会盟20多次,在古菏泽举行的会盟就有10多次。除鄄会盟外,发生在古菏泽的重要会盟活动还有:葵丘会盟、鹿上会盟等。

齐桓公会盟诸侯于葵丘,在这次会盟大会上,制定了5条盟约,提出了“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周天子对这次会盟也非常支持,还派王臣宰孔赐齐桓公胙(贡肉),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颠峰。

齐桓公之后,宋襄公抢抓帮助齐国国君登基的时机,狐假虎威,梦想做一次霸主,不断与周围小诸侯国举行会盟活动。如公元前641年“六月,宋公与曹人、邾人盟于曹南”,曹南在今天的菏泽市曹县;公元前639年,“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鹿上在今菏泽市巨野县西南。宋襄公在鹿上会盟时,向楚成王乞求让诸侯尊他为霸主。楚王假意应允,这样,宋襄公霸业在鹿上之盟达到顶峰。但宋国毕竟没有经济和军事实力支撑,楚国不可能允许宋国做霸主,在当年秋天再次由宋襄公组织的会盟大会上,楚成王抓扣了宋襄公,并起兵伐宋,宋襄公称霸成为笑柄。

这一时期,晋国通过一系列变革强盛起来。晋文公开始谋求霸主之位。而强大的楚国也想称霸。公元前633年,城濮大战爆发。晋文公联合齐、秦等国大胜楚联军。城濮,就是今天的鄄城县临濮镇。战后,晋文公召集诸侯会盟大会,周王室派代表参加,“策命晋侯为侯伯”,授于晋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的权力,晋文公从此赢得霸主之位。

30年后,志在报仇的楚国打败晋军。楚庄王饮马黄河,观兵于周疆,向周天子的使者“问鼎之大小轻重”,大有取而代周之势。楚庄王成了实际上的霸主。维系霸主地位,晋大夫原毂与宋、卫、曹等国会盟于清邱。清邱在今菏泽市牡丹区西南。后来,齐国再度兴起,欲重新争霸中原,几次到古菏泽一带组织会盟。如公元前497年春天,与卫国会盟于垂葭(今菏泽北);公元前475年,与鲁国会盟于廪丘(今郓城西)。一直到战国时期,这里仍然是诸国征战会盟多发之地。如公元前335年,“魏、韩二君与齐王会于鄄”等。

古菏泽之所以能成为诸侯青睐的会盟圣地,主要缘于这里独特的人文自然环境。

古菏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天地神灵的崇拜历史久远,原始宗教信仰执著。《太平御览》中就记载,华胥氏在雷泽湖畔,踩了龙的大脚印,怀孕而生伏羲。所以,我们才世代自称是龙的传人。古雷泽就在今天的菏泽。春秋时,这里属于古九州之一的古兖州之地,位于齐、鲁、宋、郑、卫诸国中间,济水与黄河水环抱,多平原和小山丘,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河流纵横,林木茂密,水草丰富,交通方便,列国及城镇密集,是富庶的中原粮仓,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著名经学家邢昺就认为:这里的人德行忠厚,信义诚实,性情倔强严谨。所以,以原始宗教信仰和诚信为约束的会盟活动,在这里举行实在是最理想的场所。

2         DSC_2049_看图王

鲁西新区马岭岗青丘堌堆             巨野齐鲁会盟台

微信图片_20170905145755_爱奇艺  

  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                          曹县侯集镇梁堌堆

         

 成武县文亭斗鸡台                              定陶仿山 

(四)

当今社会,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与国之间疆域之争、经济之争、话语权之争、宗教及文化之争时有发生,当事各国常常会采取通过推动联合国大会、多国会谈、两国对话等方式进行外交磋商,那怕是如美国直接采取发动战争方式解决争端,最终仍然需要通过协商会谈收场。这种新的会盟仍然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菏泽作为古代会盟活动最为频繁、影响最大的地区,挖掘、整理会盟文化,努力把它打造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应该列为政府大力支持的研究课题,并广为宣传、推广。在我市各个县区,曾遍布大大小小300余处堌堆,由于黄河泛滥和后来人为破坏,现存堌堆不足100处。这些堌堆是我市古老象征的活化石,每处都有着不同反响的故事。需要组成专班,深入挖掘,形成有影响力的成果,借助融媒体的传播功能,让会盟文化“走”出去,形成文化品牌和具有文化内涵的资源。

一是加强对会盟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经过近年的努力,一些会盟遗址已经被列为文保单位得到了保护,还有大批的遗址没有得到文化印证,需要发挥政府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让会盟文化展现出来,争取把这些点尽可能地都纳入文化旅游规划,谋划好开发利用的措施,融入菏泽文化大盘,更多的体现高品质高品味。例如,会盟文化的延展和文化品牌的塑造,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出发,利用好微信、抖音、快手,互联网+,提升宣传效应,使恢复、保护、发展同向发力。

二是与实施乡村记忆工程衔接起来,按照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要求,在政策上给与大力支持,改造会盟遗址的生态环境,建设会盟文化体验馆,讲好会盟故事,建设研学基地,组织文化艺术创作,开发特色纪念品等,让会盟文化活起来。现在的会盟堌堆,大多在农村田地,上面无景,周围无物,必须突出价值引导、道德滋养和人文关怀,先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它美起来。

主持人简介:周衍锋,男,汉族,1975年3月出生,山东菏泽人,本科学历,毕业于山东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菏泽市规划管理服务中心。从事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施工图审查、放线、验线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违法建设处置及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拟定等工作。

2021年菏泽市社会科学重点规划课题(2021-8)

课题主持人:周衍锋 ,菏泽市规划管理服务中心

课题组成员:孔涛,菏泽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

荣海生,菏泽市社会科学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