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8
/ 1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

罗英俊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610000

功能性便秘属于胃肠道常见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高,也是非器质性疾病或者非药物诱发的便秘现象,多见于老年或者年龄较小的群体,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被降低。目前,针对功能性便秘治疗均运用西医疗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还会让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部分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肠道黑病变,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临床相关研究调查发现,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应用中医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那么具体体现在哪儿?又如何治疗呢?

一、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

中医历史悠长,各个时间都有对便秘的相关记载,各个时代的医家对便秘的病因病机的见解有着明显差异性,但是病情机制却相同,均认为便秘是因患者自身情志不畅、邪气外感、饮食不合、虚困倦怠等原因引起的肠道功能传导系统紊乱,故而病灶位置位于肠道内,致使患者的肠胃、肝肺等功能均受到影响,形成便秘。

《金匮要略》中曾对便秘有相关记载,认为便秘是因患者脾胃虚弱、胃热旺盛、脾阴不足等因素诱发的大便干而坚的现象。另外肝脏作用于机体疏泄,改善机体运化,进而协助机体吸收营养,帮助肠道形成糟粕,并合理传导。另外《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曾记载便秘的相关内容,认为肾脏与二便有着直接性联系,其中肾脏作用于水,负责脏腑气化,肾阳的激发能够促进五脏的阳气,如若肾阳出现亏损,表示脏腑温煦失调,减缓肠道蠕动,致使大便凝结不通。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一)辨证治疗法

根据中医对便秘的辨证分型分析,便秘病症可区分为虚实,虚证: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实证:热秘、冷秘、气秘。根据相关中医临床经验,针对便秘患者治疗中主张养血顺气、益气导滞,温阳滋阴等方案作为治疗核心,故而治疗期间选择麻仁丸、六磨汤,结合辨证加减治疗,促使患者的便秘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另外还有学者根据患者病情,提出益气提升,通便润肠的疗法,选择火麻仁、当归、党参、柴胡、陈皮等药材,其中肝郁气滞病患运用疏肝理气的药物,例如:桃仁、厚朴、枳壳等等,促使患者的脏腑通气得到改善,协助患者传导阻滞;热燥津伤患者运用通腑润肠、泄热导滞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以麻子仁、麦冬、生地黄等为主,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疏通脏腑之气,促进阻滞传导。另外根据热秘、冷秘、气秘等特征,中医临床治疗选择麻子仁丸,润肠,消除热燥;再者选择六磨汤,通畅脏腑,顺气导滞;针对气虚现象者,选择黄芪汤治疗,既可以补中益气,还有利于润肠。

(二)穴位贴敷疗法

既往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运用药物外用的疗法,经过穴位刺激来实现病情改善的目的。比较药物直接性服用,穴位贴敷疗法的副作用更小,药物剂量使用更少,既可以实现药材的合理运用,又可以进一步提高药物安全使用,有效改善患者对中药苦涩、药效慢等牢固的思想。一般情况下,选择神阙穴位,此穴位具有浊气收降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肠道功能,故而将生大黄制作成药贴贴于此位置,能够改善患者的肠道阻滞现象,进而加快患者排便的效果;再或者选择腧穴,此穴位可以将首次排便时间缩短,进一步缓解便秘现象,进而转变肠道蠕动效果。

(三)针灸疗法

中医临床干预期间,运用健脾疏肝针法,经过腧穴,也就是三阴交、百会、天枢等穴位的针灸刺激,疏通脉络,改善患者的肠道蠕动状态,进而改善患者便秘之症,且安全性高。除了传统的针刺疗法,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进步,电针、温针灸、浮针等手法也对便秘有着显著的疗法。

总而言之,功能性便秘发生率较高,西医传统治疗多选择导泻类药物,但是此类药物对肠胃的影响较大,长期运用容易引起不良现象,甚至还会引起癌变。中医疗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实施辨证、穴位贴敷、针灸等疗法,安全性高,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需求,标本兼顾,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为患者解决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