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7
/ 2

传统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差异

张广鑫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四肢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传统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并进行治疗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B组均较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较传统复位内固定术更具临床优势及安全性。

【关键词】传统复位内固定术;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四肢骨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30) and group B (n=30). They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time of the study was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group B had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and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has more clinical advantages and safety than traditional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s.

【 key words 】 traditional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Limb fracture

四肢骨折后因为局部损伤可以造成局部或整个肢体肿痛畸形,需要立即就医,临时固定,防止加重畸形和骨折程度【1】。而本次主要就传统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差异展开研究,以期明确最佳治疗方案,最终惠及四肢骨折病患,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60例为四肢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四肢骨折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并签署知情文件。同时将排除年龄≤18岁,以及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免疫性/代谢性/器质性病变、手术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血液传染性疾病患者。其中A组男16/女14例,年龄19-62岁,均值(44.57±3.60)岁;体重42-89kg,均值(68.54±7.75)kg。B组男15/女15例,年龄19-64岁,均值(44.71±3.66)岁;体重45-87kg,均值(68.89±7.88)kg。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传统复位内固定术

A组患者麻醉起效后,对骨折处进行常规复位处理。然后根据患者骨折位置及钢板大小进行局部骨膜剥离,充分暴露骨折端后将固定器套入骨折后方,并于骨折处进行钢板安装及应用固定器进行固定。然后将钢板充分暴露,同时在其两端各钻1个小孔。最后结合钢板厚度及骨直径选择适合长度的螺钉,并利用C臂X线机确定复位效果后进行加压螺钉固定处理。术毕。

1.2.2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B组患者全麻后应用C型臂下对骨折部位复位,以及克氏针暂时固定。将长2-4cm左右的手术切口作于骨折端处,将骨折处肌肉和骨膜剥离开,并建立皮下隧道。在骨折端始终处于闭合状态下将加压钢板,经皮下隧道插入骨膜外,在X线辅助下进行固定。然后将加压钢板两端分别用加压螺钉固定,确保X线下复位及固定效果无误后锁定螺钉,并缝合切口,术毕。

1.3 指标观察

(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关节僵硬、静脉栓塞、合畸形)发生率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研究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并分别以(±s)与(%)表示,P<0.05时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B组均较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长(min)

住院时间(d)

A组

30

85.45±6.84

63.12±7.83

13.34±2.79

B组

30

76.03±5.67

51.45±7.17

8.71±1.08

t

-

6.272

6.051

8.477

P

-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关节僵硬

静脉栓塞

愈合畸形

总发生率

A组

30

2(6.67)

3(10.00)

1(3.33)

2(6.67)

8(22.85)

B组

30

0(0.00)

1(3.33)

0(0.00)

1(3.33)

2(5.71)

x2

-

-

-

-

-

4.200

P

-

-

-

-

-

0.040

3 讨论

四肢骨折之后,会引起局部的明显的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还会伴有局部畸形的出现。且如果出现了粉碎性的骨折,局部的症状会更加严重【2】。如果出现了开放性的骨折,会有流血地发生,骨折断端会出现在皮肤的外面。需要积极完善影像学的检查,评估骨折部位以及严重程度,并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肢体功能【3】。

现阶段临床针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主要是展开传统复位内固定术及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前者可对骨折端完成复位后,通过植入钢予以加固,以降低恢复后骨折端位置的移动,从而促使骨折端愈合【4】。但是传统复位内固定术由于手术操作面积大,在术中出血量较多,会影响骨折端血运,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同时患肢弯曲屈度也会受到影响,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因此来说,该种手术不满取得最佳的临床预期。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是从开放性的手术逐渐往微创来发展,自身又非常大的优势,包括创伤小,恢复快,病人容易接受的显著优点【5】。其是将皮肤切开之后,露出骨折断端,然后进行复位,使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的方式。其不会干扰外部层面的骨膜和皮质骨血管的生成,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并且带锁髓内钉可减小对关节运动的阻碍,有利于骨痂生成,有助于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而本次研究结果:B组(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均较A组(传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也证实了经皮微创内固定术的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将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应用到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预后意义积极,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洪相,马超,魏金栋,等.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初步观察与分析 [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19-20.

[2]庞全瑭.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效果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6):78-80.

[3]王九现,陈静威,王明华,等.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分析 [J].世界复合医学,2019,5(6):96-98.

[4]马忠义.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体临床效果观察 [J].医药前沿,2018,8(19):156.

[5]谭启德.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体临床价值评析 [J].当代医学,2016,22(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