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研究

陈义红

重庆市巫山初级中学 重庆 404700

摘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化学学科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包括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模型建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科发展趋势,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兴趣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启蒙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引言:化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知识点的孤立性强、实验教学不足、应用能力培养不足等。因此,开展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化学学科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包括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模型建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应用化学知识的前提。

1.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验手段来观察、探究和验证化学现象和规律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实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结论判断等能力。

2.观察分析能力

观察分析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化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掌握化学现象和规律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辨别、分类、归纳、总结和比较等分析能力,能够对化学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理解化学规律和知识。

3.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数学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正确地统计、绘制和解读数据,从而推断和验证化学规律和现象。

4.模型建构能力

模型建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化学知识和数据分析,建立和运用化学模型来描述化学现象和规律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能够将化学现象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化学模型并进行运用。

5.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应用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来探究化学现象和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思维方法、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解决化学问题和探究化学现象。

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是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

  1. 实践教学策略

实践教学是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策略之一。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为了使学生对化学兴趣更浓,化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实验项目,如可爱的化学反应、有趣的颜色变化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感受化学的魅力。实践教学中还需要注意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教授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例如,在初中化学中,可以进行红外线光谱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光谱仪器,获取红外线光谱图像,并分析光谱图像的各个峰位,让学生掌握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1. 探究性学习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另一项重要教育策略。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可以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探究性学习中,化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其次,在探究性学习中,化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协作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可以通过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质量守恒的规律,并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问题,如何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等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小组实验探究,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1. 认知培养策略

认知培养策略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理论,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和理解过程中。在初中化学启蒙教育中,采用认知培养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素养水平。

以溶液的浓度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模拟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浓度的概念,学会如何计算浓度,了解浓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并应用浓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辨别和分类溶液的不同浓度,比较和总结不同浓度溶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形成对浓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提供具体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发现和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通过分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分享对浓度概念的认知和应用;通过开展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溶液浓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素养水平,为初中化学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同时,这些策略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促进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08-109.

[2]王芳.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方法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05):83-84.

[3]丁丹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8(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