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初探

金超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信息化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是我国现代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的关键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立节约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水利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适度超前发展,水利信息化则是实现水利现代化重要标志,更需要加快建设,重点发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

引言

开展河道堤防监控系统和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工作,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本文从河道治理工程中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说开去,希望可为同仁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提供相关思路。

1信息化设计原则

河道治理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需求牵引,应用主导;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整合提升、先进实用;统一标准、兼容开放”的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协调推进。水利信息化是关乎全局的建设项目,涉水部门必须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细化落实,协调推进涉水部门的信息化进程,保证信息化建设地整体性、协调性,最大限度提高水利信息化的整体效益。2需求牵引,应用主导水利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水利业务和水利事务的实际需求,且与开发和应用业务应用系统相适用,确保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充分发挥效益。3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及已建的水利信息的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数据中心的建设,努力提高信息资料共享。4整合提升、先进实用信息化项目建设必须处理好实用与先进的关系,在选用实用方案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先进的技术,整合资源,提升效用。5统一标准、兼容开放信息化建设应执行统一的标准,必须符合国家、省和行业标准,根据需要可对标准进行扩充,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整体的协调性和兼容性,也便于数据和应用的规范化处理,以及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

2需求分析

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需求包括:1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河道业务管理数据、情景模式应用、管理模式和支持保障条件等信息的梳理,了解和河道标准化管理及相关资源现状,还有它们之间的交叉服务关系,通过方案的科学规划、资源的优化配置、协同共建的统筹以及补充完善,构建河道堤防管理“水、陆、空”立体化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体系。2整合数据资源通过对各种河道业务管理相关属性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等信息进行整合,完善河道业务管理相关信息,经数据与对象等多方关联,形成有机联系的河道信息化业务管理数据资源,实现对其机制又灵活的管理应用。3统一业务管理通过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搭建治理信息化系统,按照业务和信息应用流程及其最小工作环节,将系统分解为可以独立开展应用的服务,再根据不同业务和信息应用需要,构建形成相应的业务和信息应 用,实现河道业务管理和交互业务应用的整合和协同。

3总体设计思路

治理信息化系统采用“一套体系、两个平台、三类数据、四大技术、五类支撑”的建设思路。

一套体系,即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体系,包括水情信息采集、工情信息采集、工程视频监控和无人机监控平台。两个平台,包括通过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其中综合业务应用平台作为河道管理处的核心业务平台,负责日常工作和各类数据统计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包含数据中心软硬件的运行环境、 数据汇集、综合数据库和业务支撑。三类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台账数据、实时动态数据。基础数据资料(包括管理单位、管人理员、规范制度、岗位培训、预算经费、工程属性、全景图、二维码、三维模型等信息;台账数据:工程巡查、工程观测、汛前检查、年度检查、工程隐患、异常情况、维养资金使用、应急管理、物业化管理、维养资金申报、除险加固计划、安全鉴定、险情上报等;实时数据包括实时监控视频图像、实时采集数据信息。 四大技术应用,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三维仿真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水利相关大数据来源于水文自动测报、工程远程测控、堤防安全监测、视频监控等依靠物联连接的前端设备采集,其数据量包括了与水有关的水位、雨情、工情、堤防安全、图像及视频等诸多方面,数据庞大且复杂。物联网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人机视频监控平台,将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和安全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对其发展态势做出及时、准确的测报,制定河道堤防运行调度方案,为决策部门及时准确的景象决策提供科学保障。三维仿真技术:基于三维地形数据,结合无人机定期航拍复核,实现重点河道堤防及重点水利工程基于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三维全景展示。五类支撑,一是地理信息系统;二是图像监控系统系统;三是业务应用系统;四是移动应用系统;五是应急指挥系统。

4信息共享

1)基础软件。基础软硬件是系统的软硬件运行环境,主要包括数据运行需要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视频平台等。服务器是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提供计算机处理服务、网络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服务和其他服务,为各类数据的采集、存储、更新、传输和应用提供基础物理平台。

2)数据汇集平台。数据汇集平台建设主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基础上,采用统一的技术架构和方法,基于消息中间件实现各 监测点水、雨、工情等数据的自动接收和交换,并将其写入相应的数据库中。3)信息数据共享。①信息接收处理系统。针对以往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共享存在的问题,按照河道堤防各类业务应用的实际需要,通过各类水利 信息的综合采集技术,配合物联网技术,建设水利信息接收处理系统,达到满足各类水利信息采集和加工的 需要,并可以动态扩充,为河道堤防业务应用全面提供数据支撑。水利信息采集主要分为自动、人工信息交换方式,各种方式采集的数据都通过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部署的信息接收处理系统,进行统一接收。②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在相关标准体系下,采用目录服务、规则定制、元数据等技术进行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数据交 换、数据定制、数据管理等。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主要实现水利数据、空间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为各级政府 部门实时掌握水利信息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建设将充分考虑当前吴江区已建系统的数据传输格式,充分利用已有系统的数据,实现与各系统的数据交换,避免重复建设。③信息服务与发布系统。信息服务与发布系统主要包括资源目录系统、元数据系统、信息交换平台、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利用河道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服务与发布系统,实现信息综合查询与应用。

5 信息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是关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用户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提高水利信息化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力度,明确并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 《水利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法》.

[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