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龙口锑矿成矿规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新宁县龙口锑矿成矿规律分析

叶奇武 ,张福申

新宁县龙口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邵阳市422713

摘要:龙口矿床是新宁县回龙镇的一个大型矿床,位于新宁县城40度的直线距离37公里左右。通过对该矿区的地质及矿床特点的综合研究,对其成矿潜能及控矿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锑的成矿作用是由构造和岩性共同作用决定的,有利的岩石位置有利于锑矿化富集。

关键词:新宁县;龙口锑矿;成矿规律

1矿区地质背景

龙口锑矿所在的地区,位于紫云山凸起的北侧,位于公田-灰汤-新宁深大断裂带的南侧和北侧,是龙口次级复合背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矿井的区域中,褶皱构造相对比较简单,地层整体上是一个偏向南东的单斜层,在断层构造上,有一套北东向的断层,比较大的有5条(F1~5),基本上是互相平行的。以F1为主控矿容矿构造,为该矿的主控容矿构造。在F1的作用下, I型锑成矿脉成矿作用较为明显,且成矿程度相对较高,为该区主要的矿石类型。

2矿区地质特征

龙口锑矿所在的地区,位于紫云山凸起的北侧,位于公田-灰汤-新宁深大断裂带的南侧和北侧,是龙口次级复合背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龙口构造带具有近南北向的倾向,略向南倾斜的倾向,其两侧的侧向基本上是对称的,以震旦系为中心,两侧分别是寒武系和泥盆系。

3 矿床特征

3.1矿体特征

龙口锑矿床主要分布在 NE向F1段,F2段和F5段也有成矿作用。在F1的作用下, I型锑成矿脉成矿作用较为明显,且成矿程度相对较高,为该区主要的矿石类型。矿体从矿区的北部向西南延伸,出露标高为680-400米,控制层为680-92米(ZK704)。断裂带向南、向东延伸,在其边界附近,锑矿化体间断地出现于较深的部位。龙口锑矿只发现了一条锑矿, I号。其中, I型锑矿床形成于F1期,并受到前一期F1期的严格制约。I号锑矿,总的走向为 NE,倾向31-330度,倾角60度,脉线长度为650米,成矿范围为0-11.73米。

3.2矿石特征

该矿床的矿石成分比较单一,以黄铁矿和辉锑矿为主,偶尔发现方铅矿床,辉锑矿床呈脉状、不规则状或浸染状,充填于岩缝或分散于岩体之间。脉石以石英为主,粘粒为主。在矿井巷道内发现的以石英脉为主体的以断裂带长轴向充填为主的辉锑矿。

3.3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的顶板主要是由硅质的板岩和少量的淡色的碎屑岩组成的,并有一定的硅化作用。与矿体之间存在着一条缓慢的波浪形断裂,岩石与成矿界面清晰。矿区底板岩系为浅灰质、粉砂质的板岩,具有弱硅化作用。同时,与矿体之间也存在着一条缓慢的波浪形断裂,并有清晰的岩-矿界面。矿体中夹石很少,只有部分区段有微量的粉砂板岩、硅质岩及各种浅表的碎屑。赋矿围岩为寒武系下统下段~震且系上统。矿区顶板的围岩主要为深灰色至灰色的碳质板岩和硅质板岩,少量含硅化层的浅部变质碎屑岩;矿床底部为淡灰板岩和粉砂板岩,含弱硅化层,岩-矿界面明显。

4矿床成因分析

龙口锑矿位于龙口复合构造带内,产于 NNE向辉塘—新宁深大断裂带的南缘东侧。龙口构造带总体上为近 NW向,并有轻微的南向倾斜,两侧大致对称(见图1)。该背斜的核心为灰岩,长石石英砂岩等,具有较强的硅化及绢云母化合作用,并与上面的寒武系形成了一种伪整合的接触关系。在该背斜的两侧,由寒武系的灰岩,炭质板岩,以及石英砂岩等,组成了该背斜的两个主要构造单元。泥盆系与下伏的寒武系为不整合接触;矿区内的断裂构造比较发达,以一系列与背斜轴向成大角度交叉的 NE向正断层为主,该区以F1为主,总体倾向 NW向,倾角30°~85°。在本区没有发现岩浆岩。龙口矿区有隐伏闪长岩脉不规则产出,对主断层矿体有二次成矿作用。

图1 龙口矿床地质特征简图

矿床的赋矿层是金家洞组灰岩,长石石英砂岩,炭质板岩,均为含矿岩体。该矿床的主要矿体I1在F1正断裂南面和东面,在275 m的中部以上,是以石英—辉锑矿为主体的锑矿。并有明显的绢云母化、绿泥化等变质作用。其中,F1和F2是控制和容矿的主要构造;两个断裂的整体倾向为 NW,倾角为40~50°,走向约1500米,在4~7条断裂之间逐渐靠拢并汇合。该断层破坏了∈1和Z2l的连续性,形成了一条宽1.5-15米的硅化破裂带,从而使中、低温热液体沿着断层--破裂带充填和淬火作用,使可利用的 Sb、 Au、 Ag等成矿元素在中、低温成矿过程中发生变化。根据已经发现并已采出的矿床,龙口矿区中部400-230 m范围内,龙口矿区中部400-230 m范围内有大量的锑矿体。大部分的矿层都是以脉状的形式出露的,其长轴的方向基本上与断裂的方向相同,其厚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在两个方向上均有大量的树枝状和羽状的断裂带,在这些断裂带中还发现了斑点状、脉状的辉锑矿。

5控矿规律及认识

5.1硅质岩层及硅化蚀变有利于锑、金矿化

该区的锑以硫化物矿物为主,以矿石中的石英-辉锑矿为主要矿物,矿体的形态主要有:囊状‘似层状、浸染状和脉状等。其产出部位为:震旦纪上统金家洞组(Z2j)的灰绿色中至厚层状板岩,砂质板岩,硅化板岩,硅质岩浆岩等;矿体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其次,矿体产于深灰色-灰黑色的厚层-块状的硅质板岩层中,矿体形态形态以斑、细脉为主。硅质岩、硅化破碎带及其次生石英岩是本区寻找金矿的主要指示层位。

5.2断裂构造主导含矿热液的运移及沉淀

其中,F1、F2是控制、容矿的主要构造。两个断裂的整体倾向为 NW,倾角40~50°,走向约1500米,在4~7条断裂之间逐渐靠拢并汇合。这一断裂中断了S1、Z2两个岩层的连续,并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宽1.5-15米的硅化断裂区,从而使中、低温热液体沿着断层-断层-破裂带充填和淬火作用,使可利用的 Sb、 Au、 Ag等成矿元素在中、低温成矿过程中发生变化。通过对龙口矿区中部400-230 m范围内的金矿的发掘与开采,可以看出,该矿主要产于上盘,并以硅质岩为基岩,形成于下向斜坡方向延伸的斜坡,并有较大的厚度。大部分的矿层都是以脉的形式出露的,其长轴的方向基本上与断裂的方向相同,它的厚度有很大的差异,在它的两边有许多树枝状和羽状的断层结构,在这些断层结构中还发现了斑点状,放射状,透镜状等的辉锑矿。

6找矿标志及方向

6.1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锑矿严格受断裂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在普查区,应进一步加强对该区断层结构的研究与控制,以寻求新的锑矿床。(2)蚀变标志:具有硅化、和绢云母化特征的断裂构造,是成矿作用的最直观标志。(3)化探异常标志:含锑、汞等综合化探异常的区段,是找锑(成)的直接指示。

6.2找矿方向

锑矿体赋存围岩为寒武系下统与震且系上统。在靠近矿体的周围,有强烈的硅化,局部有团块状和细脉状的石英脉和黄铁矿。该区主要有辉锑矿、弱孔雀岩等多个矿床。其中,中部275 m以上的锑为一种单一的锑,几乎没有其它可利用元素。在中部及中部275 m以下的蚀变断陷中,黄铁矿、褐铁矿含量较高的区段,对找出锑金-金矿床有重要意义。在空间上,从走向到倾向,都存在着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

结束语

总之,锑矿(化)的形成是受到构造和岩性的双重制约的,断层为锑的容矿,在有利的岩石位置,有利于锑的矿化富集。在蚀变-破碎带及断裂发育的有利位置,可找出锑矿。龙口锑矿为中、低温热液型锑矿床;矿区为一条断裂充填型脉状锑矿。

参考文献:

[1]何福国,李伟,黄光金.桂西隆林背斜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J].世界有色金属,2022(20):63-65.

[2]王岩,王登红,王永磊,黄凡.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中国锑矿空间分布规律定量研究[J].中国地质,2021,48(01):52-67.

[3]吴运军. 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金锑矿成矿规律及深边部成矿预测[D].中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