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梁春燕 ,袁仕锦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设备科    517000

摘要】生命支持类设备是医院内普遍且不可或缺的仪器,生命支持类设备是否能够正常、高效地工作,将会对患者救治的效果以及生命体征监测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针对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风险来源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对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命支持设备;管理;维护;策略

引言

在当前的环境下,由于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各类仪器在医院的运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医务工作人员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医疗设备的购置上,而设备的保养和管理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所以,怎样才能保证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安全和高效运行,降低在使用中的风险,是目前医院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风险来源

生命支持类设备从广义和狭义上分为两类。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凡是能够进行紧急救援的装备,统称为紧急救援装备,即生命支持类设备。一般所谓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的设备是比较狭窄的一种,根据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一般指的是在医院里进行救治病人的必要的常规医疗设备,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脏除颤仪、麻醉机、血糖仪、简易呼吸器、心脏按压泵、负压装置、全自动洗胃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气管插管、血液净化系统等[1]。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监督与设备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在设备保障的过程中具体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对使用科室每日检查、职能科室下科室巡查、设备维护保养的质量控制以及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替代。医院运行单位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隐患,及时消除隐患,减少经济损失。职能部门对各科室进行检查,通过应用,不断的总结和改善,将危害性的作用转变为积极的作用。

首先是由于仪器自身的品质问题,因材质选择不当和设计缺陷而导致的仪器副作用增加。根据 CFDA公布的《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在榜单上排名靠后的十大设备分别是监护仪、输液泵、心电图机、呼吸机、婴儿保育器等,而在这些设备上,有22.3%的设备出现了问题。资料显示,在主动式医疗装置中,紧急及辅助装置 ADR所占比例较高,并且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品质问题。

其次,缺乏对医疗机构的常态化培训监督,致使设备在医疗机构中的使用出现问题,造成医疗机构的安全隐患,由于工作中的操作不熟练和应用标准的不熟,导致了设备中的 ADR增加,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设备管理部门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设备的管理、维护和质量控制体系也不健全,造成了设备的“带病”运行,给设备的使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危险。医院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尤其是监测设备)的配件出现故障时,出于节省资金的考虑,不肯进行替换,而是一直在用,造成了设备的安全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医学装备的临床工程人员只注重事后检修,忽视检修后的质量控制,无法对检修后的设备安全性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了装备运行的风险急剧上升。急救和生命支类设备对于保证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提高医院处理紧急情况的水平起到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对保障医疗器材的安全性、有效性作了详细的阐述。在医学仪器的应用中,对其进行安全风险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2]

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策略

生命支持类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风险,因此,保障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其应用的危险,就成了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加强采办管理,加强对产品的品质管理

设备科在购置急救和生命支类设备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以保证产品的品质,不以较低的价格为目标。在检查这些装备的资格证书的时候,对这些装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并且在工作中对这些装备的品质进行严格的监控,以避免因为这些装备的品质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仪器正常运转

首先,设备科应该组织自己的部门工程师或厂商工程师,对临床科室的设备操作员展开常态化培训,保证操作人员可以熟悉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操作过程和应用标准。同时,操作人员也要对这类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保养,一旦出现问题,要立即报告维修部门,确保这类设备的完好度达到100%,并且可以随时投入运行。

(三)加强对设备的质量管理

首先是从设备管理部门引入专业的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同时,要加大对临床工程师的标准化培养力度,推动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并通过对其进行持续的学习,为其进行资格评审和职务晋升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其次,购置专业的测试仪器,将被动的保养转变为积极的保养。很多医院对医疗装备的品质管理不够关注,对品质管理也不愿投资,致使品质管理成为一项纸上谈兵的工作。因此,要转变医院的管理理念,增加质量控制仪器的投资,由消极的保养转变为积极的保养。以心电监护设备为例子,建议采购一台心电检测设备,并在接受检测及校准后,对本院的心电监护设备进行质控,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应急及附件品质控制系统,以减少故障发生率。设备管理部门与各临床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闭环式的质控体系,并持续优化各项措施,能显著减少使用及维保设备时出现的风险。

(四)由设备科进行现场监督

针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实时监督措施,做出了一份重大的公告,并以文件的方式分发到了各个科室。此外,设备科还要定期地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巡视,对操作使用人员的操作使用进行监督考核,尤其要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出现的关键科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加强对其的巡视,每个星期都要到该部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巡视[3]。对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的医疗器械进行了随机抽取,并对其进行了每日例行的复查,编制《医疗设备使用保养记录本》,发放到各科室并编入了相应的台账,做到人人都能看懂。在每个月,设备科专业技术人员以巡查记录为依据,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监督,对其进行数据的统计,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如果出现了问题,就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反馈到相关部门,让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运作状况可以不断地改善。每个季度,由设备科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全院科室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的设备,开展一次专项的维护保养,形成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并对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回馈。每年由专业检测机构对仪器进行检测及校准。由此构成对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日管理,月巡查,季保养,年检测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任何一个管理工作,对于医疗过程的品质和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容小视。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安全高效工作对于临床医疗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要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装备进行有效的品质控制,提升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率,从而为医院的安全提供更强的保证,为病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和安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鹏,张文捷,周明山,蒋田华.某三甲医院医疗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模式的研究[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33(09):1237-1239+1251.

[2]沈御珊,姚卫武,林吉跃.FMEA模式在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维护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医院,2022,22(07):1082-1085.

[3]翁祖福,何爱惠,董维华,杨尊炎.运用PDCA管理工具提高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J].医疗装备,2022,35(04):3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