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陈琨

新疆中矿智汇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对环境资源实行重开发、轻治理,遗留下大量矿山,使山体裸露在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引发一系列的自然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人们逐渐重视矿山开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提前对矿山地质环境展开调查分析,明确矿山生态修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活动。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引言

矿业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大,在矿山开采后及时进行恢复治理,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可极大地缓解矿业开发与环境的矛盾。本次通过现场踏勘,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土地资源破坏情况及范围。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及预测评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测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出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技术措施,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改善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的目标。

1矿山生态修复发展背景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体系中,化石能源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无法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改善能源需求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基础条件,国内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以及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是我国碳排放总量明显提高的重要原因。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保障,但我国传统的矿产资源粗放利用模式带来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现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发展矛盾已从之前人们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的过程中,生态修复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矿山生态修复实际上就是针对矿山行业生态问题落实的修复工作。矿山生态修复实际上是针对因为矿产资源开采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将其恢复到接近于矿产资源开采之前的生态环境,或者重新建成符合某种特定用途需求的生态环境,又或者将其恢复成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使用会在矿山的设计、开采、洗选、冶炼、治理转型的全生命周期贯穿使用,以目前我国政管理工作的实践发展看来,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种类也变得越发多样,对于达成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目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存在的问题

当前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没有针对不同立地条件的矿山开采创面和损毁区域采取针对性措施;没有针对矸石山自燃、矸石淋洗水对地下水的污染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没有针对排土场地形变化和地面沉降开展合理的治理;缺少雨洪集蓄利用的相关设计;技术措施之间没有形成体系,缺乏统筹协调,生态修复的有效性没有体现;部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方案不适宜实际情况,施工技术不到位。土地复垦和生态保护修复中对整地要求理解不到位,土壤改良技术不规范,不能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合理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壤改良;为了翻耕等机械化作业,对砾石含量要求过严;仅追求土壤肥力,而忽视最基础的土壤物理结构,错把土壤营养当作土壤肥力;为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忽视了区域土地承载力,造成了土地综合整治的投资浪费和生态修复成效的过早退化。矿区土地复垦选择的植被种类单一,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选择植被品种,生态系统脆弱;过于追求短期生物量增加,未实现秸秆就地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未实现种植豆科绿肥植物改良土壤;过于追求视觉景观效果,选择的苗木规格偏大,忽视植被生长的土壤、水分需求,造成植被退化现象。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

3.1矿区道路生态修复技术

矿区道路作为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规划设计的重难点问题,明确强调相关设计人员必须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及生态修复技术规程,重点针对矿区道路生态修复问题进行统筹部署。一般来说,矿区道路相对平坦,可以为生态修复工作创造良好平台。为防止矿区道路存在滑塌隐患问题,在前期规划设计中,应该优先在道路内侧设置排水沟。现场施工完成之后,可采取覆土后栽植或者种植乔灌木等方式,达到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使用的生态修复方法更加适用于没有经过混凝土硬化的矿区道路环境当中。如果情况相反,继续使用上述修复技术往往会严重增加修复难度。因此针对混凝土硬化矿区道路生态修复工作而言,建议相关人员应该重点针对道路两侧绿化问题进行统筹部署。并科学设计防排水系统加以维护,确保道路畅通性。

3.2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微生物繁衍生存的基础,制约矿山区域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结构性不良、养分含量不足等。基质改良的方法如下:一是物理修复技术,采用客土混合机对土壤进行深耕、深松,提高矿山地区土壤的疏松度、透气性;二是化学改良方法,向土壤中施加有机肥、农家肥、绿色垃圾、无毒有机污泥等,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三是生物优化技术,种植豆科植物或有根瘤菌的禾科植物,增加土壤中蚯蚓数量。

3.3边坡坡面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废弃矿山而言,因其边坡坡面立地条件相对恶劣,导致废弃矿山所面临的生态修复难点问题较多。从客观角度上来讲,生态修复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矿山生态修复以及环境治理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关于露天矿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选择通常会借鉴客土喷播技术、植生袋法等,并且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研发出藤本护坡技术、植物纤维毯防护技术等。根据应用反馈情况来看,通过合理配置与应用上述技术内容基本上可以为闭坑后的矿山边坡坡面提供良好的修复条件。以藤本护坡技术为例,通过合理应用基本上可以为质边坡生态修复创造良好条件,并实现绿化坡面,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的目标。

3.4矿山管护技术

矿山地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要对这一方面加以重视,其直接关乎矿山生态修复结果。具体如下:一是采取封闭式管理,严禁在修复区进行放牧、割草、采挖等一切人类活动行为;二是加强水分管理,定期对土壤进行喷灌抗旱;三是要及时补种,对于不存活的树种,需要将其挖出并重新种植新的树种;四是按时施加肥料,在每年三、四月份,应施加钙镁磷复合肥或有机肥料;五是及时平茬处理,对于因干旱、冻害、病虫害等生长不良性的树种要及时平茬复壮。一般情况下,矿山植被连续三年维护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并非短时间内可解决的问题,是一项具有长期性、重复性、烦琐性的修建工程,要求人们在矿产资源采集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配设相应的保护治理措施,注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有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天池,叶小舟,何宝林.某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现代矿业,2020,36(12):230-233.

[2]李钦韬,彭涛,杨健,何剑奇,王建伟.京津冀地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案研究[J].现代矿业,2020,36(06):205-208.

[3]周超.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01):121-122.

[4]孙伟.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3):51.

[5]吴小利.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13):260+262.